原來早在清朝的時候,中國的葡萄酒就已經舉世聞名了

最近在看紀錄片《下南洋》,看到很多愛國華僑的感人事蹟,很是為之動容。通過這個紀錄片還驚訝地發現---早在清末的時候,中國的葡萄酒就享有國際知名度了。

這一切要從近代的著名華僑資本家---張弼士,開始說起。

原來早在清朝的時候,中國的葡萄酒就已經舉世聞名了

張振勳,字弼士,1841年出生於廣東。他家境貧寒,小時候只讀過3年書,15歲到印尼的巴達維亞謀生。在那裡,張弼士既缺乏資金又沒有技術,只好在一家米店裡打工。由於他幹活麻利且有心計,結果被鄰店一位姓溫的老闆招為女婿。

後來他涉足酒業、種植業、藥材業、採錫業、船運業,生意做到新加坡、馬來亞、泰國、越南、菲律賓。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30多年間,張弼士經營的企業風生水起,構建了一個龐大的商業王國。據統計,頂峰時期(1869年),張弼士的財產達到8000萬兩白銀,比清政府當年的財政收入(7000萬兩白銀)還多1000萬兩白銀,比當時江南首富胡雪巖的財產多出5000萬兩白銀以上,成為富甲南洋的僑領、當之無愧的華人首富。

原來早在清朝的時候,中國的葡萄酒就已經舉世聞名了

難能可貴的是,張弼士雖然在東南亞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仍然心繫母國。從1891年開始,他生命的絕大部分心血,從南洋轉到了中華母土。

1891年,張弼士第一次從南洋回到中國。他用了三年時間反覆考察煙臺,最終投入巨資白銀三百五十萬兩,創辦了第一家以現代工藝釀造西洋酒的企業---張裕釀酒公司。這是中國第一個、也是亞洲最大和世界第三大的葡萄酒工業園基地。公司的名字以其姓氏“張”開頭,以“裕”取意祖國昌隆興裕。

原來早在清朝的時候,中國的葡萄酒就已經舉世聞名了

在今天的張裕公司,除了一座門樓,幾乎已經看不到任何早期的建築,只有當年從歐洲引入的葡萄還在繁衍,生長,收穫。

而在這樣的豐收景象背後,已經很難想象張弼士初建酒廠的艱難。最開始從歐洲漂洋過海引進的三批種苗,有兩批都因烈日曝曬,幾乎全部蔫死。因為煙臺靠海,當時的酒窖曾歷經兩次海水倒灌坍塌,四次重建。最終耗時十一年,這個亞洲最大地下大酒窯才建成。張弼士還專門聘請了奧地利釀酒師,最終在這個東方白酒的國度,用現代工藝釀造出了西洋的芬芳。

原來早在清朝的時候,中國的葡萄酒就已經舉世聞名了

在多年的苦心經營下,終於,1915年,張弼士應美國總統威爾遜邀請,帶領中國代表團出席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張裕的4種葡萄酒(可雅白蘭地、紅葡萄酒、味美思和雷司令)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一舉奪得了一個金獎三個優等獎!這是中華民族的產品在世界上獲得的第一塊金牌!中國人從此擁有了令西方人稱道的金獎白蘭地和系列葡萄酒,打破了洋酒不可戰勝的神話!

雖然張弼士出生於清政府時期的中國,但是與腐朽的晚清政府不同,他堅持實業救國,創建張裕葡萄酒公司只是他為母國做出的眾多貢獻的其中一個。

在看到清政府即將垮臺之時,他選擇幫助孫中山先生開展民族革命事業:他支持兒子張秩君參加同盟會,並暗示南洋所屬各企業,要對在海外進行民族革命活動的革命黨人給予大力支持。在回到新加坡後,又通過胡漢民暗中幫助孫中山30萬兩白銀作為活動經費。辛亥革命爆發後,又以南洋中華總商會和他本人的名義,捐贈了一筆鉅款給孫中山……

張弼士留給我們的,不止是飄香千里的張裕葡萄酒,更是對母國的熱愛和貢獻精神。

原來早在清朝的時候,中國的葡萄酒就已經舉世聞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