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正德《斗彩出戟六管贯耳瓶》珍赏

化、弘治、正德三朝称之为明代中期(公元1465—1521年)。在经历了前几朝的波动之后,政局稳定,生产力发展。期间景德镇的瓷业生产进入了一个高峰期,特别是成化时期,其胎釉的质量和瓷艺等均超越了永宣,并成为历代之最。

弘治年号存续十八年,瓷业多继承而少发展,与成化相仿,因而,在瓷器鉴定上乃有“成弘不分”之说。而到正德,其无论用料或制作均较前两朝略感粗放一些。从年号存续时间长短和瓷业生产等历史情况来看,明中期成化年号二十三年,存续时间相对最长,制瓷量亦是最大,而正德年号存续十六年,时间也不很短,遗存瓷器反而不多。由于成化瓷器水平高,量产丰,后世更多注意且多有仿作,加之长期的误判与炒作的结果反倒形成了成化瓷器遗存量最少的错误认识,并由此对正德瓷器多有怠慢。

明代正德《斗彩出戟六管贯耳瓶》珍赏

成化年创烧斗彩,成为一绝,到正德年间,斗彩技法有所继承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正德年制瓷器遗存量不太丰,其中斗彩瓷器相对更见稀少。换言之,正德斗彩属于较难得之品种。检点愚帐中所藏,亦藏有正德各类瓷器,其中有一件正德年制斗彩出戟六贯耳瓶,乃为罕见之品。故,今日赏瓷,特将其帐中点出,拍照亮相,发于博客公展鉴赏,以飨藏好。

鉴赏本品。可见其造型较为独特,长颈、溜肩、鼓腹,足座外撇,瓶颈以六管对称装饰,瓶颈瓶腹各有六条出戟饰之,管戟形成呼应,更有平衡之感。其瓶高约24.5厘米,中型大小。其纹饰饰以青花回纹、蕉叶纹,肩部与腹部皆以斗彩绘饰如意云纹,间有红彩花瓣黄彩花芯点缀出五瓣型花朵装饰,腹部则绘青花主题纹饰圆形开光阿拉伯文(真主真伟大),周围则再衬以变形斗彩如意云纹;近圈足处绘上下青花蕉叶纹一周。其纹饰整体布局和绘制,简繁适当而无臃肿繁复之感。

明代正德《斗彩出戟六管贯耳瓶》珍赏

不难看出,此瓶造型规整,施釉均匀,青花沉稳斗彩淡雅,浓淡适中,整体釉色彰显典雅。可见其纹饰文字用笔流畅,娴熟技艺彰显。而独特的阿拉伯文装饰风格,亦是成为明代中外文化交流与制器出口贸易的典型例证。

续观其底,可见圈足棱露胎,白胎,胎质致密,然与成化瓷器对比,确可见略微粗放,具备正德瓷器胎质之典型特征。其底清晰可见“大明正德年制”六字青花双圈款,其字楷书书体,书相中规中矩,笔划舒展大方,颇见有力,较之成化款识书相更为规整。续观釉面,可见釉光润泽,包浆润和,斗彩呈颗粒,具划手之感,且绽放五彩包浆。毫无疑问,凡此种种,到代特征鲜明,正是一件正德斗彩佳器矣。

一番鉴赏,几度审视,综上所述,本件“正德斗彩出戟六管贯耳瓶”,乃为一件开门见山之品器,毋容置疑。前述,正德斗彩瓷器遗存稀少,属难得而珍贵之品种。而就此瓶而言,也非仅见一二,检索可知上海天物馆藏相同一件,另有法国古美博物馆藏一件(造型相同,纹饰饰法略有差异,开光窗以斗彩绿技法铺地),余不见其它公展,由此可见一斑。故,此瓶难得,十分值得珍惜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