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没钱上任,县令没钱回家——清官竟然可以穷到这个地步

田夫子/文

说道金榜题名,出仕为官,大家想得肯定是鱼跃龙门、娇妻美妾、荣华富贵从此享用不尽,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明清两代,俸禄微薄,靠着朝廷俸禄,非但过不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且简直是三餐难继,有钱的靠家中贴补,没钱的要借钱度日。“戊戌六君子”中的刘光第,和谭嗣同一块因为戊戌变法被砍头,气节过人。

进士没钱上任,县令没钱回家——清官竟然可以穷到这个地步

刘光第光绪九年(1883年)高中进士,授刑部候补主事,当时不过二十四岁,可谓是人生得意、青年才俊,但是因为家中太穷,拿不出当官的路费和生活费,就在家里空等了五年不敢上任。

以现在的观点来看,司法部的正处级干部呀,竟然因为出不起生活费不敢去就任,简直不敢想象。后来,他的一位族叔,自贡盐场绅商刘举臣,主动提出每年资助他银二百两。富顺县令陈锡鬯一度也答应一年自助他一百两白银。有了这三百两生活费加上俸禄,刘光第才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也就是中进士五年后光荣上任。从这个事我们也可以看出,刘光第当一年官,要赔上300两白银,这京官做的也太穷了。

进士没钱上任,县令没钱回家——清官竟然可以穷到这个地步

你要说刘光第没钱上任实在太可怜了,那你就是见识太少了。

南北朝时,陈朝著名清官褚玠,为官清廉,能力出众,当时山阴县官员与地方黑恶势力勾结,贪污受贿,民不聊生,皇帝任命他为山阴令,前去治理整顿。他到任后,厉行打击豪强大户,成绩显著,不过离任时遇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没有路费。没有办法,他只有留在当地种菜为生,勉强度日。后来皇太子听说了这件事,简直震惊莫名,派人给他送了路费,资助他回京。(玠在任岁余,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皇太子知玠无还装,手书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还都。)

进士没钱上任,县令没钱回家——清官竟然可以穷到这个地步

刘光第、褚玠虽然一个没钱上任、一个没钱卸任,日子过的和乞丐一样,但是他们并不丢人,他们的官品和气节与山川同色、日月同辉,流芳万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