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豐收節里的村官故事

来了!丰收节里的村官故事

導 讀

9月23日,全國首個農民豐收節。收穫的喜悅洋溢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廣大農民以各種形式共慶豐收,分享喜悅。作為豐收節的重要參與者,大學生村官是如何扮演好自身角色的?請看兩位村官的豐收節故事。

来了!丰收节里的村官故事

陝西省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舉行田園豐收嘉年華活動。邵瑞 攝

陝西村官陳豔奇

自我定製“特色節目”

陳豔奇是陝西省楊凌區的一名大學生村官,現任揉谷鎮陵灣村副書記。對於陵灣村自己舉辦的豐收節活動,她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圓滿”。

揉谷鎮有16個村,各村都鉚足了勁兒過豐收節。有的村請農民一起吃熱騰騰的千人大鍋飯,有的村以農耕體驗活動迎接遊客,有的村展示特色農產品。陵灣村是個有3200多人的大村子,有文藝特長的村民不少。村幹部拍板要辦一場慶祝豐收節的文藝演出。

陳豔奇覺得,豐收節的時間選擇得特別好,這個季節,地裡成熟的莊稼基本收完了,而且秋高氣爽,氣溫宜人,大家的心情都輕鬆愉悅。村裡要辦豐收節演出的消息傳出後,村民們報名特別踴躍,唱秦腔的、跳秧歌的,紛紛上臺露一手。

“那天,咱村裡比過年還熱鬧啊,很多在外地打工的年輕人都趕回來了,舞臺就搭在村委會廣場,村民們將舞臺圍得水洩不通。”回憶起當天的情景,楊豔奇忍不住微笑。舞臺上,村民們熱情高漲:一首首喜慶的歌曲,一支支奔放的舞蹈、一個個歡快的小品……節目演完後,還村民自告奮勇上臺即興表演,現場掌聲、叫好聲交織在一起,別提多熱鬧了。

對於陳豔奇來說,豐收節裡她給自己定了一個額外的“節目”——到別的村去“取經”。陵灣村是個農業村,種植玉米、小米等雜糧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但由於沒有自己的品牌,品質很好的農產品,價格卻賣不上去。這次有幾個品牌農業村舉辦特色農產品展,她趁著這個機會都跑了一遍,獲益良多。

“田西村的紅薯質量非常好,做成的紅薯特色產品很有知名度,像紅薯月餅、紅薯幹、紅薯丸子、紅薯粉絲,我專門買來吃了,感覺真的不一樣。我們村的紅薯也不錯,但只是簡單蒸著吃,真是可惜。還有新集村是個葡萄種植村,‘新集葡萄’已經打響了品牌,我去打聽了一下,每戶每年只要忙兩三個月,收入就有4—5萬元,我可算深刻體會到品牌的重要性了,要是我們村的雜糧也有自己的品牌就好了!”陳豔奇感慨說,為什麼覺得豐收節圓滿,因為這個節日帶給她的不只是歡樂,還有深深的思考,“如何讓村裡的種植業更好地發展,讓豐收的喜悅延續下去,是我接下來要努力的方向。”(本報記者 許露露)

来了!丰收节里的村官故事

浙江省德清縣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開幕式。黃宗治 攝

浙江村官朱鳳

蹭節日收穫真金白銀

以“蜂經濟”聞名的浙江省永康市龍山鎮下貴村,9月23日舉辦了首屆農民豐收節暨下貴村首屆蜜蜂文化節,當天就迎來遊客1萬多人次。

龍山鎮大學生村官朱鳳介紹,下貴村水資源豐富,地勢平坦,自然環境優越,是遠近聞名的養蜂專業村,目前村裡有5000群蜂,年產蜂蜜近500餘噸。蜂王漿、蜂花粉、蜂膠產量質量在金華市名列前茅。近年來,村裡還陸續建成了蜜蜂廣場、蜜語廊等文化角,讓鄉村文化可見可感。

節慶當天,來自永康市各地的遊客體驗鄉村風情,樂趣頗多。除了“渾水摸魚”比賽、旗袍秀等活動外,最吸引眼球的要算下貴村傳統養蜂祖師爺朱世東表演的一場與蜜蜂的親密接觸——成千上萬只蜜蜂佈滿他的身體,引來遊客爭相拍照嘖嘖稱奇。

“陳發明蜂場”“勝利蜂場”……一條條紅色橫幅拉起,每個蜂場都在活動現場擺起小攤,吆喝自家產的蜂蜜。和許多蜂農一樣,朱鳳和父親一道擺攤,讓她高興的是,一天下來收入有數千元。2015年到龍山鎮擔任大學生村官的朱鳳也從事蜂蜜釀造。和老一輩不同的是,朱鳳通過互聯網拓寬了蜂蜜的銷售渠道,並且成立了養蜂合作社。合作社目前有30多戶社員,還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蹭著節日的熱度,朱鳳在豐收節當天搞了一波線上蜂蜜促銷。“蜂巢蜜兩斤多少錢?”“今天豐收節買二送一,我給你算算。”朱鳳很興奮,當天通過微信銷售的蜂蜜有100多單,“比往常多了很多。”線下襬攤銷售紅火,線上微信銷售給力。朱鳳說,這個豐收節真有意義,不僅展示了鄉村建設的成就和非凡魅力,還給農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本報記者 周妍)

圖 片 | 新華社

編 輯 | 劉 瓊

中共中央組織部委託創辦

来了!丰收节里的村官故事

網站投稿:[email protected]

報紙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