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脫貧攻堅路上黨支部|興產業提技能 子長縣張家莊村將摘掉多年的「窮帽子」

核心提示: 和很多陝北小山村一樣,子長縣張家莊村山大溝深,土地貧瘠,面朝黃土背朝天,可能是張家莊人一生的宿命,然而,這一切隨著脫貧攻堅戰的打響而發生了改變。自2012年陝建集團開展駐村扶貧工作以來,強班子、搞扶貧、興產業……短短六七年,這個昔日的窮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陝西網訊 (記著 李雲峰)和很多陝北小山村一樣,子長縣張家莊村山大溝深,土地貧瘠,面朝黃土背朝天,可能是張家莊人一生的宿命,然而,這一切隨著脫貧攻堅戰的打響而發生了改變。自2012年陝建集團開展駐村扶貧工作以來,強班子、搞扶貧、興產業……短短六七年,這個昔日的窮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8月29日“攻堅路上黨支部”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張家莊村,記者通過座談交流,實地走訪,感受和見證這個山村的喜人鉅變。

產業扶貧

黃土山溝溝變身米糧川

兩年前,陝建集團馬永濤任張家莊村第一書記,吳志輝任駐村工作隊隊長,常年負責幫扶。駐村期間,他們走訪了所有的貧困戶,撰寫了《關於張家莊村脫貧發展產業情況的調查報告》,為陝建集團打好扶貧攻堅戰提供了有效實施方案。

2013年到2017年底,陝建集團先後投入約150餘萬元實施治溝造地工程,為張家莊村村民新增耕地面積185畝,目前,已全部播種紅豆、黑豆、土豆、玉米和穀子等農作物,扶持發展種植業,將一條條貧瘠的溝壑變成了豐收的米糧川。

除此以外,駐村工作隊在多次調研考察後,引進了藜麥作為張家莊村農作物致富項目之一。藜麥是當前比較高端的小雜糧產品,價格較高,每畝地可產300多斤,每畝直接收益萬元左右,是種植傳統雜糧收益的6到8倍。當天,記者在張家莊村看到,山溝間的一塊平地上,兩米多高的藜麥長勢喜人,試驗田旁栽著“陝建集團兩聯一包扶貧產業試驗田”的牌子。2017年,張家莊村還試驗種植了12畝號稱“軟黃金”的黑枸杞,2018年4月又對黑枸杞試驗田進行補苗2000多棵,目前部分黑枸杞已經開花掛果,如果試種成功,也將進行推廣。

教育扶貧

讓貧困家庭子女掌握技能

加強貧困戶家庭成員的技能培訓,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不再像父輩們一樣一輩子和黃土地打交道,是駐村工作隊的真實心願。

馬永濤介紹,陝建集團所屬技師學院和職工大學,具備教學優勢,2017年秋季在子長縣招收了60名貧困家庭子女進行技能培訓,2018年,兩校計劃再招收150人進行學制教育,其中陝建職工大學已經簽約98名貧困戶學生,陝建技師學院已經有27名貧困戶學生報名。在教育扶貧上,這些貧困子女除免學費、住宿費減半外,陝建集團另外給建檔立卡貧困生每人每年3000元生活補助,畢業後全部安排就業,精準實施“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教育扶貧工程。通過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扶貧幫困、捐資助學等活動,陝建集團幫助14名貧困大學生圓了大學夢,累計資助金額14.2萬元。

據瞭解,陝建集團在幫扶工作中,連續幾年前往張家莊村開展春節慰問活動,累計捐助25萬元米麵油慰問品。近幾年每年“七一”前後,陝建物業公司、扶貧辦都會組織下屬黨總支黨組織前往張家莊村,與村黨支部開展“黨建+扶貧”主題活動,並捐贈電腦、學習用品、科普書籍10000餘冊及現金十萬餘元。

黨建引領

貧困山村即將摘帽

張家莊村代理黨支部書記白娜介紹,全村共25名黨員,在脫貧攻堅戰中,黨支部承擔著傳達各項政策、協調兩委班子及駐村第一書記等職責,精準脫貧,黨員帶動義不容辭,目前,村上1名黨員幫扶3戶貧困戶,平時也會開展關愛貧困戶等活動,在駐村工作隊及第一書記的配合下,全村脫貧工作正在買上一個新的臺階。

延安脫貧攻堅路上黨支部|興產業提技能 子長縣張家莊村將摘掉多年的“窮帽子”

張家莊村貧困戶石候海正在打理平菇大棚

延安脫貧攻堅路上黨支部|興產業提技能 子長縣張家莊村將摘掉多年的“窮帽子”

張家莊村引進並種植的藜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