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青海旅游不可不去的地方

青海,简称青,省会西宁,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青海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69.66万平方千米。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青海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辖西宁市、海东市两个地级市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黄南州、果洛州等6个民族自治州,共48县级行政单位。青海省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43个少数民族,2017年常住人口598.38万。青海有着“世界屋脊”的美称。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源”、“江河源头”、“中华水塔”。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的地形大势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间分布的高原。

青海三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青海省青海湖景区

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西北部、刚察县南部,距西宁市136公里,介于东经99°36′~100°16′,北纬36°32′~37°15′之间,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仙海”、“鲜水海”、“卑禾羌海”,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最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3196米,湖岸线长360公里,面积4583平方公里,湖水冰冷且盐份很高。湖中有海心山,四周高山环绕:北面是大通山,东面为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为橡皮山。湖区盛夏时节平均气温仅15℃,为天然避暑胜地。

景区主要景点:

二郎剑景区

二郎剑景区位于青海湖南岸,之前又被称为151基地,是中国第一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是环青海湖的旅游接待基地、民族风情体验基地。二郎剑以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以草原、沙滩、动物为主的生态自然资源,成为青海湖旅游区一颗明珠。二郎剑景区定位是“服务人的地方”,二郎剑已经建成了以观鸟台、观海桥、观海亭为组合的观赏区,以大型民族歌舞、藏族风情园、圣湖祭祀等旅游项目的休闲区,以游轮、水上摩托、水上自行车、自驾游艇为活动内容的水上娱乐区。

鸟岛景区

鸟岛景区又名小西山或蛋岛(因鸟蛋遍地故名),位于青海湖西岸、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处,岛的东头大,西头窄长,形似蝌蚪,全长1500米,1978年以后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

鸟岛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是青海湖畔具有灵气和生机的地方。每年4到6月间,有近10万只候鸟陆续迁徙到这里繁衍生息,是青海湖一大奇观。为了保护鸟类的世袭领地不受干扰,同时保证更多的游人可以近距离观鸟,鸟岛新建了集观鸟室、休息室、咖啡厅、多媒体展示厅为一体的多功能半掩体观鸟室。掩体通道长443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

沙岛景区

沙岛景区位于青海湖东北岸,景区内金沙湾、银沙湾相依相伴,太阳湖、月牙湖、芦苇湖点缀其间,金沙、银沙交相辉印,海鸟成群。水上游艇、滑沙、沙滩摩托、沙滩越野、骑马、骑骆驼是沙岛景区的特色旅游体验项目。

仙女湾景区

仙女湾景区位于青海湖北岸,是青海湖重要的湿地,也是藏民族传统的祭海圣地。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湿地景观独具特色,尤其是数十种鸟类钟爱的迁徙栖息之地,是天鹅的家园。

青海三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青海旅游不可不去的地方

青海湖景区

2、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创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三世达赖、四世达赖、五世达赖、七世达赖、十三世达赖、十四世达赖及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

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塔尔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远近闻名。

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4月13日,入围“神奇西北100景”。

青海三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青海旅游不可不去的地方

塔尔寺

3、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

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境内,距青海省会西宁市31公里,总规划面积6.8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游览区达3.25平方公里。景区包括天佑德中国青稞酒之源、彩虹部落土族园、纳顿庄园和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小庄土族民俗文化村5个核心景点,分别展现了土族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青稞酒文化、弥久沉香的酩馏酒文化、古老纯真的建筑文化、别具一格的民居文化、古朴神秘的宗教文化,是世界上最全面、最纯正、最真实的以“土族文化”为主题,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宗教朝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成为国内外游客集中了解土族民俗文化的首选之地。

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互助土族故土园正式启动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2014年互助土族故土园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景区景观价值评审并被列入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

景区主要景点:

彩虹部落—土族园

彩虹部落—土族园是一座大型土族民俗文化主题公园,

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拥有十八洞沟老油坊、世义德酒坊、活佛院、安召广场、土司府、庄廓院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等以青砖青瓦、生土土坯、砖雕木刻等形式建造的土族民俗文化古建筑群,集中展示了土族的悠久历史、民俗文化、生产生活习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参与性,成为青海省内最大的民俗娱乐集中表现地。

纳顿庄园

以“青稞酩馏酒”闻名的纳顿庄园是青海省最具魅力的民俗旅游接待景点之一。

庄园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达7000万元,建有土族最原始、最古老的手工酿造作坊,青海乃至西北最大的地下埋藏酒窖,造型酷似土族男子毡帽的金花演艺中心,土族人家,锅头连炕,佛堂煨桑,由游牧而农耕的多元文化尽在土坯庄廓之内;乡村客栈,以土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宿建筑风格建造而成,是您旅居游玩的理想之所。

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

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是互助县从事民俗旅游接待起步较早的景点之一。景点占地2万平方米,内有“世界第一嘛呢石”,一进三院的仿明代土司府邸,原始古老的水磨及百年油坊,驰名河湟的威远烧坊和反映土族最古老传统宴席文化的“圈圈席”。

可以说,您在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可以亲身体验到土族原生态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仿佛时光倒流,历史重现。

小庄土族民俗文化村

威远镇小庄土族民俗文化村是互助县“十大传统村落”之一,全村土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3%,拥有乡村旅游接待户90户,

曾被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评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青海省最美乡村、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村里一年四季歌声不断、安召不歇,美丽“阿姑”纤手飞针,多情“阿吾”轮上飞旋,“七彩袖”诉说着亘古流传的情缘。在这里,进入任何一户农家小院,您都可以真实体验到土族家访、民俗餐饮、土族婚俗和土族服饰及手工艺品展示等土族原生态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

天佑德中国青稞酒之源

天佑德中国青稞酒之源是全国最大的青稞酒生产基地和青稞酒原产地保护基地。青稞酒酿造起源于元代,兴盛于明清,发展于近代,辉煌于今天。1952年,互助县在天佑德、永庆和、世义德等八大作坊的基础上,组建了国营互助县酒厂。2011年1月,正式更名为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在深圳交易所上市,注册资本4.5亿元,总资产达18亿元,占地面积达30万平方米,年生产青稞原酒1.5万吨,生产的天佑德、八大作坊、永庆和、“互助”四大系列青稞酒产品共100余个品种,拥有“互助”、“天佑德”2个中国驰名商标和“互助”中华老字号品牌,产品除稳固占领青海市场外还销往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和美国、俄罗斯等欧美国家。

青海三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青海旅游不可不去的地方

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