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1)——羣衆喜歡的「劉公安」(1)

[人物檔案]

劉國輝,男,1963年6月生,湖南益陽市人。鐵道警察學院1983屆畢業生。同年參加工作,現就職於長沙公安處益陽站派出所益陽西警務區。曾榮獲優秀共產黨員,公安部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個人三等功,十佳警務區標兵,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火車頭獎章等榮譽。

人物檔案(1)——群眾喜歡的“劉公安”(1)
人物檔案(1)——群眾喜歡的“劉公安”(1)
人物檔案(1)——群眾喜歡的“劉公安”(1)
人物檔案(1)——群眾喜歡的“劉公安”(1)
人物檔案(1)——群眾喜歡的“劉公安”(1)

在走村串戶採訪益陽車站派出所民警劉國輝的過程中,不斷有鎮、村幹部和村民聞訊趕來向我們反映情況。夜很深了,還有村民圍坐在警務區的小小辦公室裡,爭相說起“ 劉公安”的好,久久不肯離去。從老人們說起的一一個個故事裡,從孩子們的隻言片語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俯首甘為孺子牛,一心 為民不怕跑斷腿、求遍人、磨破嘴的好人,一個不怕遭冷臉、受委屈、敢擔當的好警察。

金獎銀獎不如咱老百姓的誇獎,金盃銀盃不如咱老百姓的口碑。句句讚揚,是他人格魅力的流光溢彩;種種創新,是他取得成功的訣竅所在。“理念一新天地寬”, 劉國輝所做的一一切,恰好與上級提倡的“創新社會管理”理念相契合:樹立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理念,發揮好社會力量在社會管理中的協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社會管理合力,確保平安穩定。

他掌握了群眾工作的“法寶”,工作到哪裡,哪裡的治安面貌就煥然一新:他工作過的石長鐵路衡龍橋、滄水鋪、益陽西警務區,連續多年實現了無危行案件、無鐵路交通事故、無刑事案件、無治安案件。在他的培植推薦下,義務護路相對落後的衡龍橋鎮、謝林港鎮相繼成為湖南省、益陽市的先進基層護路組織,各項榮譽也接踵而至,他先後被評為“廣州鐵路公安局十佳瞥務區標兵”、“湖南省優秀人民警察”、“ 全國優秀人民警察”,鐵路公安局局長、黨組書記張慶和在其材科上批示:為民愛民,來獻敬業,“劉公安”詮釋了新時期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為鐵路公安增添了光彩,並代表鐵路公安局黨組謝謝劉國輝!

用“釘子”精神解難題

13年前,劉國輝剛滿40歲,從長沙鐵路公安處乘警支隊調到益陽車站派出所,來到衡龍橋警務區。衡龍橋警務區是個距離益陽所所部30餘公里的線路警務區,管轄I箇中間小站,9.2公里線路,沿線兩側5華里有1個鄉鎮5個村,居民2113戶,7194人,中小學校S所。擺在他面前的治安形勢是嚴峻的:是鐵路交通事故多。不到10公里的線路,每年鐵路交通事故發生數卻佔全所13個警務區總數的三分之- -以 上。二是沿線村民偷用鐵路用電多。二三十戶村民在鐵路電纜上掛線偷電,造成電壓降低,信號不穩定,嚴重影響行車安全。三是圍車叫賣多,盜竊、搶奪案件多。一些村民利用列車待避時機,鑽車底、攀窗臺,兜售食物,小蟊賊混跡其中,各種案情、事故頻發。

怎麼辦?從沒有幹過警務區工作的劉國輝亮出了第一招一整治。可是村民跟他玩起了“ 躲貓貓”,你在東他往西。劉國輝常常追得一身臭汗, 兩手漆黑。雖然接連處罰了幾個村民,但是圍車叫賣之風卻愈演愈烈。為扭轉被動局面,劉國輝改變策略,從最簡單的“上門”開始。他摸索總結出“ 五五四三”工作法,即“五個一”、“五個時”、“四注意”、“三不進”。工作時“五個-”就是一身警服、張笑臉、 聲問候、一張警民聯繫卡,必要時由一名村、 社區幹部陪同;“五個時” 就是學校開學、寒暑假放假時,五一、國慶、春節等小長假時,發生路地矛盾糾紛時,群眾突發生活困難時及暑運、春運等季節性案事件多發時登門拜訪群眾:進門“四注意”就是注意儀容儀表、注意舉止文明、注意尊重民風習俗、注意選擇適當的交談方式;把握“三不進”就是居民休息、急於外出、正忙於事務時不進家門。憑藉這套登門拜訪群眾的方法和技巧,劉國輝花了將近10個月的時間,走遍了轄區的家家戶戶,完成了基礎信息收集工作,成了轄區“活字典”。同時,對個別牴觸情緒較濃的,劉國輝不急不惱,積極採取感化的方法,幾次三番登門。“伸手不打笑面人”,慢慢地,村民開始接納、理解、支持他的工作,圍車叫賣的少了。

家住車站對面的楊某因沉迷“買碼”( 地下六合彩)虧了錢,家庭經濟困頓,夫妻都是圍車叫賣的“釘子戶”。在說服教育的同時,劉國輝為他們出謀劃策,建議有技之長的楊某跑運輸掙錢,還主動拿出5000元幫他湊齊了買車費用。有了正當職業後,夫妻倆當眾砸掉了圍車叫賣的工具,其他村民也都不好意思再去了,一些車站職工和村民還自發陪他一起守護臨時停 靠的列車。圍車叫賣沒有了,搶奪案件杜絕了,管內鐵路交通事故也由之前的每年8起逐年下降,直至現在“零”發生。

益陽西警務區管內的國家電網公司運輸專線,每天運煤量到達近2000噸。因煤車人庫不及時,擺放在四通八達的站內,村民抬腳即人。負責卸煤的承包商只求速度,車廂內總是餘煤不少,一些村民認為“不拿白不拿”,導致偷煤成風,站內經常煤炭滿地,還發生過兩起列車軋死軋傷村民的鐵路交通事故。

2008年10月,劉國輝幾次三番與電網公司溝通協商,並達成協議:煤車到站後半小時內人庫,並由電網公同負責監督卸煤情況,每發現餘煤一次對承包商罰款 2000元。只要一接到車站信號樓煤車到達的通知,劉國輝就會風雨無阻地趕往現場巡查守護。同時,他利用事故以案說法,使附近村民認識到偷煤給自己帶來的人身危害和違法後果。因對症下藥,三條措施立竿見影,“偷煤”的老大難問題得到了有效遏制。

桃江縣道關山村有個先天性精神病人賈某某, 30 多歲的他與年逾古稀的父親相依為命,住在離鐵路邊不到200米的地方,無錢治病。一發病,就手持鋤頭、菜刀,追打村民和鐵路職工,打砸鐵路信號燈,甚至攔路要錢。

為有效消除這一一治安隱患, 劉國輝多次聯繫當地政府,籌得資金1.8萬元,將其送到精神病院語療。可等錢花完出院後,賈某某義故志復萌。劉國輝磨破了嘴皮、跑細了腿,終於解決了這一 難題。2015年,在桃江縣政法委書記溫大華的奉頭組織下,縣護路辦、民政局、衛生局、精神病康復院等8個單位專題研究,拿出資金,解決r賈某某長期人院治療的問題。賈父感激萬分,當地群眾拍手稱快,治安隱患得到了徹底解決。

借“東風”為民辦好事

警務區民警就像一粒種子,只有以堅實的群眾基礎為土壤,善於借用地方政府、路內單位的“東風”,汲取集體智慧和養分,才會生根發芽,吐露芬芳,結出碩果。為人真誠,辦事得力的劉國輝,被車站和地方政府千部職工當成信得過的好搭檔、好同事,他工作起來也是如魚得水。

剛到衡龍橋警務區時,劉國輝就發現住在車站左側的11戶人家由於打井出不了水,只能橫穿鐵路到對面去打水,經常險象環生。於是,他主動聯繫益陽市自來水公司,代表大家協商、力爭,還多方動用自己的一切社會關係。20多趟往返相關部門,終於將水管直接拉到了村民家中。看著淚淚流出的自來水,村民奔走相告,像過年一樣高興,紛紛到警務區放鞭炮表示感謝。價家住謝林港鎮玉皇廟村的老秦,子女早都外遷了,老兩口留守在深山裡,兩間泥瓦房離鐵路不到20米。老人經常一瘸一拐牽著牛過鐵路,看得劉國輝一身冷汗。劉國輝找老秦聊,他說” 做夢都想搬到離鐵路遠一點的地方,但是沒有錢,沒辦法,搬不了”。劉國輝於是往益陽市政府、政法委、“支鐵辦”、“護路辦”一家家跑。邀請領導現場察看。最終拍板“特事特批”,補償了老秦30多萬元拆遷款,村裡還特別劃撥丁300多平方米的土地。兩年後,老秦搬進了寬敞明亮的三層樓房,高興得逢人就說劉國輝的好。2015年,老秦生病去世。臨終前,他拉著劉國輝的手說:“這輩子,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住上新房子。雖然沒福氣,只住了兩年,但也心滿意足.....

衡龍橋責任區管內線路DK205- 209M 區段是個大彎道,附近沒有交通涵。2004 年至2005年,該處連續發生多起路外傷亡事故,村民意見很大,好幾次差點引起群體性事件。劉國輝在耐心做好群眾思想工作的情況下,通過派出所向有關部門報告情況,引起了原石長鐵路有限責任公司的重視。石長公司主動派人到該地段與當地政府和群眾-起協商,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雖然後來由於鐵路改制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涵洞沒能修建,但是派出所和鐵路有關部門的積極態度,緩解了村民的牴觸、對立情緒,大家開始自覺遵守鐵路有關規定,積極投人愛車護路的行列中來,該地段路外傷亡事故明顯減少。

走到哪兒,他總是將好事做到哪。益陽西警務區謝林港鎮和桃花江鎮兩鎮交界處,有一條村民出行、務工必經的泥土路,由於年久失修,坑坑窪窪,高低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周邊200多戶村民叫苦不迭。瞭解情況後,劉國輝細細研讀“三農”政策,運用其中的村路硬化惠民工程的條款,一次又一次地往區政法委、當地鎮、村領導的辦公室、家裡跑。經過一年多的奔走呼籲,終於爭取到村路硬化工程的指標,由當地政府和石長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出資26萬元,將泥土路修整成了平坦硬化的水泥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