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唯書藝寫道 最是德行感人——訪著名書法家趙望進

不唯书艺写道 最是德行感人——访著名书法家赵望进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不唯书艺写道 最是德行感人——访著名书法家赵望进

趙望進先生揮毫書寫中

9月22日~10月8日,臨猗籍著名書法家趙望進先生書法展在運城水墨河東美術館展出,引起了眾多書法愛好者的關注。《運城賦》、關公頌聯、李家大院楹聯、臨晉中學牌匾、臨猗中學牌匾、秋風樓牌匾、薰風樓牌匾、關帝家廟崇寧殿……眾多的運城文化元素在趙望進的書法展中展出,人們為他的書法藝術傾倒,也為他的家鄉情懷感動。

9月28日,記者在運城南山書院採訪了趙望進先生。

在照片上見過趙先生,眼前的趙望進正在提筆揮毫,看上去比照片上更加和藹可親。其時,他的右臂疼痛,無法懸腕。為了完成書作,他將左手墊於右手下邊,寫得專注而投入,忘我而瀟灑。

那是一位有著70多年書齡的書法家的風采,讓人心中悄然升起一種感動。

1940年,趙望進出生於臨猗縣耽子鎮潘家莊村。父親是一位在陝西華縣經商的記賬先生,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受父親影響,趙望進七歲時便開始寫毛筆字。當同學們還在照著仿影描紅時,他已經開始臨摹柳公權的字帖了。

全聯校,趙望進的字寫得最好。11歲時,他便開始寫大字、寫標語。在粉白牆壁上寫《婚姻法大綱》時,他站在高高的腳手架上,老師在一旁為他捧著墨碗,一天可以寫兩三百字。

從高小到初中,學校的黑板報、壁報,乃至教導處的各種佈告,常常由趙望進來寫。他寫得篤定,寫得自如。

1957年,趙望進參加了永濟中學的招生考試。那一年,永中僅招收50名學生,而附近幾個縣有2000多名學子報名,最終他以優異成績順利考入永濟中學。在永中,他開始寫仿毛體,並在永中校門外兩邊的高牆上寫教育方針,每牆一個字——一丈二尺高的仿宋體。除了書法好,趙望進在永中還十分活躍,常常組織各種學生活動,備受老師和同學們的歡迎,也使得他在學校頗有影響。

高考時,趙望進用毛筆作答語文試卷,這在全省是唯一的,讓評卷老師和招生人員很震驚,加之成績優秀,很快他被山西大學中文系錄取。大學一入學,趙望進就被班主任指定為班長,那時正是三年經濟極度困難時期,不僅抓學習、抓生活,他還繼續帶領同學們在各種文化活動中大顯身手,如辦全系的牆報、組織山西大學第一次書法展等。三年後,因為家庭成分是“富農”的緣故,他不再擔任班長了,但至今,當年的同學還會親切地稱他為“老班長”。

因為書法水平超人,文章寫得也非常漂亮,有較高的文學造詣,畢業時,在絕大多數同學都被分配到學校從事教學工作的情況下,他與三位黨員同學被分配到山西省教育廳。

他的第一位上級,省教育廳普教處處長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你與那三位同學不同,他們都是黨員,你不是;他們都出身好,你不是;他們都是調幹生,上大學前工作過,你卻是“三門”幹部(即出家門進校門,出校門又進機關門)。你字寫得好、文筆好,但政治上有點弱,在工作中一定要夾著尾巴做人。這次談話讓趙望進受益終生。在幾十年的工作生涯中,他謹慎、低調,處世穩健、妥當,深受領導和同事們信任。

趙望進先生還曾是一位出色的新聞工作者。“文革”後,他進入太原日報社工作,在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高潮時,他先在農業財貿組任副組長,重點抓採編工作,發稿量很大。後來,作為省會的報紙,《太原日報》要辦成“城市特點、晚報風采”的風格,趙望進被調入文教組任組長,每週要帶領五六個採編人員完成六個專版的採編排校和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幾條戰線的報道任務。除本職工作外,他還擔任著為畫刊和攝影專版配詩、為一些文稿書寫標題等任務,常常加班加點到廢寢忘食。在報社工作的多年中,他忙碌而充實,創造並快樂。

1981年,趙望進提議策劃組建了太原市書法家協會,並相繼擔任副主席、主席,因為活動形式豐富,參與者眾多,在社會上影響很大。

1983年,趙望進被任命為太原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從此開始了他的從政生涯。五年半之後,山西省第五次文代會召開,因為書法水平高、組織活動能力強,他當選為山西省文聯副主席,被任命為常務副主席和黨組書記,兼任《火花》文藝雜誌社社長、總編。他是山西省政協第八屆委員、文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擔任多種社會職務,默默地為太原乃至全省書法事業的繁榮和發展做著貢獻。

之前,趙望進的愛人還在臨猗老家,也因為他寫字所結的緣分,被轉到太原市水西關城中村當社員。一度,愛人在城中村的分紅比趙望進的工資還要高。人們都笑言,趙望進是因字得福了。

1995年,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組織全省文藝界晉京展演、展播和展覽,他策劃並負責書畫攝影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受到首都文藝界的關注。

1996年,趙望進擔任了山西省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協理事。也是在這個崗位上,他牽頭組織了許多活動,聲勢浩大,社會反應良好。

1997年,他帶頭組織的迎香港迴歸大型書畫展,在太原迎澤大街展出2000多米,牽動了省城政界和文藝界人士關注的目光。

1999年,他提議並組織的中日書法交流展,迎來日本埼玉縣97名書法家來並參展和觀光,緊接著又迎來60名日本篆刻家在太原參加中日篆刻刻石展,一個月內組織了多次國際大型文化交流,其影響的廣度與深度令人刮目相看。而在這些活動的背後,趙望進付出的是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一次又一次辛勞奔走,一天又一天籌劃檢點……他的職業生涯被密集的活動填得滿滿當當。

退休後,家人以為他該歇歇了,但鍾愛文化事業的趙望進比在職時還要忙碌。他擔任山西省老年書畫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策劃了中國中部六省老年書畫巡迴展,組織了沿黃九省書法聯展,並在黃河壺口舉行大型筆會,由60多位書畫家在壺口東岸現場席地潑墨寫黃河,社會反響巨大。

後來,他策劃成立了山西省楹聯藝術家學會,並任主席,組織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八個省的楹聯書法聯展,主編出版了160萬字的《山西志·楹聯志》,至今在全國無出其右。

北京奧運會、關公精神宣傳,趙望進都積極作為。尤其是在關公誕辰1850週年期間,他提議並策劃組織了全球華人徵聯,徵得2.3萬餘副聯作,評出100副佳聯,請全國的書法家來書寫。這些書法家均是中國書協會員,其中有一半為中國書協理事。精美的書法楹聯作品全部展出並結集出版,成為不多見的文化盛事。

滿懷著對書法及楹聯藝術的熱愛,趙望進自己也在不斷精進。2001年,他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個人書法展。2008年,他在北京東方博古舉辦了迎奧運個人書法展。2017年,他的個展走進國家畫院美術館,今年4月,在太原展出,9月22日~10月8日,又在故鄉運城展出。他的作品還走進過江蘇美術館、上海朵雲軒、廈門圖書館、廣東汕頭等地。

因為畢業於永濟中學,趙望進一直將永濟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在任省書協主席期間,他曾經幫助永濟鸛雀樓景區請全國的名家書寫了四幅可流傳後世、如今懸掛於鸛雀樓四門之上的書法作品。這四幅作品的內容與作者分別是沈鵬:文萃李唐;劉炳森:風聯同華;姚奠中:道弘虞夏;張頷:隆樓鵲起。為了聯繫這些名家,趙望進先生僅長途電話就打了好多。去年,他又為永濟柳園書寫了柳宗元描寫山西人文地理、物產的散文《晉問》的首段400多字,刻於3.7米×1.7米的石碑上,其為家鄉文化事業不遺餘力奉獻之精神與情懷,可嘉、可佩、可感。

一個人心中得有多大的熱情,身上需要多大的體力,才能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量?是什麼樣的動力支持著趙望進?

在趙望進的人生詞典中,有三個詞是他喜愛並常用的,那便是:積步為學、寫心為道、用世為歸,這也是他此次在運城水墨河東美術館書展的主題。他說,這三點是他的學書之路,也是他追求的三個境界,是要終生努力的。

積步為學——集中反映他學習傳統,走進傳統,認真領悟實踐,走出傳統,努力形成自己面目的過程。

寫心為道——主要表現他既重形式更重內容的思想,展示他以自己詩聯和短文為內容的書法作品。

用世為歸——主要反映他為社會服務、為大眾服務的思想,有選擇地展出了他書寫的部分辭賦、詩聯和牌匾。

而這些思想和成果,趙望進是受了他的長輩和老師的影響的。爺爺“以醫濟世”,他是一位鄉間有名的針灸大夫,針灸治病從來不收一分錢,這使得趙望進從小便受到薰陶,心中有一種為社會無私奉獻的原動力;父親“以字敬業”,他是一位雜貨店的賬房先生,因字寫得好,對工作認真負責,又能團結他人,這種敬業樂群的精神,也曾深深感染著趙望進;母親“以善待人”,和睦相鄰,這對趙望進而言,無疑是最直接、最生動的教育;叔父“勤儉持家”,敢於擔當、勇挑全家生活重擔的品格,一直影響著趙望進;恩師姚奠中,不僅指導趙望進寫字,而且在教育上倡導“用世為歸”的理念,都讓趙望進一直牢記著書法家“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的使命,非常注重“以書法作為精神文明的載體”。

如今,趙望進年已七十有九。他說,現在已到創作的“黃金期”,需要不斷學習、不斷研究、不斷變法、不斷提高。其境界與追求,正如他在《七十抒懷》詩中所寫:“莫言夕照重山遠,永做峰巒狩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