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封建社會的臣子,如果才能平庸是不會受到皇帝青睞的;相反,如果一個臣子太能幹了也不是好事,甚至有時會因才而遭皇帝的忌恨。明天順年間,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奇事,時任兩廣總督的韓雍因才智過人,在轄區內深得百姓擁戴而受到了革職的處分。
早在數年之前,韓雍就曾擔任江西巡撫、宣大巡撫,他在這兩個地方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極大地改善了兩地的民生和財政狀況。尤其是任宣大巡撫時,將軍事重鎮宣府、大同治理得井井有條,其防務如鐵桶一般。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顯赫的政績,韓雍被調往京師出任兵部右侍郎。
天順八年,大學士陳文告發宦官與翰林學士“政治密謀”,兩人因此被奪職罷官。原本這個案件和韓雍並無關係,可是陳文因為嫉妒韓雍的才華,便捏造謊言,聲稱他也參與了密謀,結果導致前途無量的韓雍被貶到浙江當了一個閒職。
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當朝廷有難時又想起了這位奇才。第二年,廣西大藤峽爆發了規模較大的瑤民起義,短短數月便波及廣東、湖南等省。明憲宗下令起用韓雍,讓他統兵南下平叛。事實證明,朝廷起用韓雍這步棋走的十分正確,大藤峽起義不久便被韓雍給鎮壓下去了。
憑藉這樣的大功,韓雍被任命為兩廣總督,鎮守嶺南。其間,憲宗對韓雍極為信任,不管是官吏的任用還是各種建議,幾乎都是照準。如果按照這個路子發展下去,韓雍在兩廣或將繼續幹下去,又或許得到提升出將入相,躋身內閣。
然而,數年後,憲宗便下旨將韓雍兩廣總督的職務給罷免了,並勒令讓他回籍閒住。這一次,韓雍再也沒有東山再起,而是在老家度過了他的晚年,去世時,僅為51歲。
當然,罷免了一個地方大員肯定是需要理由的,史料上說廣西某鎮的一個監軍宦官忌恨韓雍壓制自己,捏造罪名攻擊韓雍,而憲宗昏庸不察,致使韓雍蒙冤。可是仔細分析起來,發現這樣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韓雍被革職的原因並非是宦官誣陷,而是憲宗皇帝有意為之。
自成化元年出征兩廣到成化九年革職,韓雍主政兩廣前後近九年。這段時間裡,韓雍在兩廣樹立了極高的威望,在軍民心中的地位遠遠超過了朝廷。萬曆年間,一欽差大臣前往兩廣辦案,發現當時雖然已經過了一百多年,可是兩廣的百姓對韓雍依然奉若天神,不敢直呼其名。
除了一般百姓,當地士紳對韓雍也是又敬又畏,其地位極高。試想,憲宗皇帝知道這番情景後,怎麼會沒有想法呢?在偏遠的大明土地上,一個正二品的地方官員居然有如此大的能量和影響力,種種跡象表明,這絕非是一個好兆頭。
換了那個皇帝恐怕心裡都有想法,應該說,憲宗對韓雍已經早就有了防範之心,只是此前兩廣地區形勢不穩,需要這麼一個強勢的總督替朝廷打理,如今事態平息,即便是沒有人誣告,憲宗早晚也要收拾韓雍。因此,從帝王有防範異己的天性來看,韓雍被革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俗話說,人無完人,韓雍雖然是大才,可身上同樣也有毛病。史書上說他:“性顧好內”,意思就是好色。早年明英宗就曾打趣地評價韓雍:“吾知韓雍不愛錢,但須多美侍寢耳!”其實,對於帝王來說,臣子愛財也好好色也罷這都不怕,怕就怕臣子太過雄才大略。
不過話又說回來,憲宗直接將韓雍革職遣送回籍似乎又有不妥,畢竟你猜忌歸猜忌,可實際上人家韓雍並無不臣之舉,再者人家也是為朝廷立下大功的。最佳的處理辦法就是將其調往京師安排一個名譽性高但有無實權的職務,讓他享受人間富貴而又沒有威脅,如此,才是帝王駕馭臣子之道。
閱讀更多 左都御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