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文能武」的黃埔戰將李默庵

孫中山先生創辦的黃埔軍校培養了很多軍事人才,很多人剛上戰場,就顯示了傑出的軍事才能,如賀衷寒、胡宗南,當時就有“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的說法。

有個叫李默庵的黃埔將領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在後面添了一句“能文能武李默庵”,到現在就形成了“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李默庵”的說法。

那麼,這個說自己“能文能武”的李默庵,是不是真的“能文能武”呢?

今天小編就給各位讀者介紹一下李默庵的抗戰故事,至於他是否“能文能武”,由讀者自己判斷。

李默庵是湖南長沙人,畢業於黃埔一期。“七.七事變”後,蔣介石欽點他為第14軍軍長,率軍開赴華北,抗擊日寇。

“能文能武”的黃埔戰將李默庵

日軍在平津得手後,分別在山西、河北境內沿鐵路南下,企圖進窺華中、威脅西南大後方。

山西境內日軍攜帶眾多火炮,突破天鎮防線後,一路勢如破竹,兵鋒直指太原。

閻錫山決定在太原以北的忻口地區組織會戰,掩護太原佈防。李默庵奉命率軍趕赴忻口,並任左翼軍總指揮。

“能文能武”的黃埔戰將李默庵

忻口會戰於10月11日打響,日軍以飛機、大炮、坦克掩護,向守軍陣地猛攻,戰鬥非常激烈。

守軍以血肉之軀阻擋日軍的鋼鐵進攻,與日軍反覆爭奪,陣地多次易手。在戰鬥中,守軍傷亡非常大,幾乎每次戰鬥,都要傷亡上千人。

李默庵的左翼陣地是一片平原,非常適合機械化部隊運動,日軍坦克如入無人之境,在陣地上橫衝直撞,來回碾壓。

守軍由於缺乏反坦克武器,也沒有與坦克作戰的經驗,很多部隊整排、整連的被碾壓。情急之下,李默庵命令部隊用玻璃瓶裝上汽油、柴油,砸到坦克上,然後用槍彈引燃,燒燬日軍多輛坦克。其餘坦克見勢不妙,連忙掉頭就跑。守軍趁勢出擊,將日軍步兵全部殲滅。

“能文能武”的黃埔戰將李默庵

10月13日,日軍糾集5000餘人,在30餘架飛機、50餘輛坦克、上百門火炮掩護下,猛攻守軍中央陣地,企圖實行中央突破。

在日軍猛烈炮火的襲擊下,前沿守軍全部陣亡,日軍乘機向守軍中央核心陣地推進。

李默庵立即派出1個師,猛攻日軍側面,暫時減緩了日軍的攻勢,後又與友軍一起,合力圍殲突入日軍。經過一整天激戰,擊斃、擊傷日軍2000餘人,擊毀日軍坦克20多輛,穩住了陣線。期間,李默庵指揮部隊強行插入日軍縱深,幾乎將日軍的進攻隊伍全部截斷。

忻口會戰堅持了20多天,共擊斃、擊傷日軍上萬人,勇挫日軍銳氣,鼓舞了全國人們的抗戰激情。李默庵守衛的左翼陣地,一直穩如泰山,寸土未失。戰鬥中,雖然傷亡非常慘重,但無一人後退,其中一個營剩下不足10 人,仍然堅守在陣地上。當李默庵走上陣地時,倖存官兵個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面。

“能文能武”的黃埔戰將李默庵

忻口會戰後,李默庵升任第33軍團長,指揮兩個軍。

升職的同時,李默庵接到了一個非同尋常的任務:率領部隊進入日軍後方,展開游擊戰。

抗戰期間,國民黨派了很多部隊到日軍後方打游擊,但大都處於求生存的艱難狀態,能打擊日軍的更少。唯獨李默庵是個例外,在中條山地區非常活躍,多次打擊日軍,尤其對日軍的鐵路線,發動了100多次進攻,攪得日軍的後方運輸線日夜不得安寧。

在游擊戰中,李默庵碩果累累,光土嶺一戰就燒燬日軍汽車100多輛,還兩次攻入侯馬車站,全殲站內日軍,繳獲大批軍用物資,一時震動晉南大地。

由於李默庵在游擊戰中打出了成績,國民黨的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創辦不久,陳誠就推薦他接替湯恩伯,任教育長,直接負責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的教學。

李默庵在南嶽親力親為,比蔣介石辦黃埔軍校還認真,直接給國民黨軍官講授游擊戰術,為國民黨培養了一大批遊擊將領。

“能文能武”的黃埔戰將李默庵

在抗日戰爭中,李默庵特別重視跟八Lu軍的合作,多次跟部下強調:只要是中國人,無論軍民都是一致對敵的,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日本侵略者。

李默庵對抗日戰爭的認識,已經不是單純的武力抵抗,而上升到了民族統一抗戰的高度,深知人們群眾之中蘊含著強大的力量。這種認識,不是一個單純的武將所能達到的,而需要具備一定的思想境界。

所以,“能文能武李默庵”雖然是他自己加上,但很少有人質疑,一直說到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