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

——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越野大徒步之感想

以“大愛行走、攜手未來”為主題,首屆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越野大徒步活動於8月24—26日在內蒙古烏拉特中旗牧羊海成功舉行。1992年,同樣在內蒙古上演了一場中日學生60公里徒步活動,當年中國學生及家長的表現令人堪憂,著名家庭教育專家孫雲曉的一篇《夏令營的較量》一直引人深思。如今,時隔26年,中國的學生面貌是否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我想,答案並不樂觀;如果中日普通學生再一次角逐,中國學生和家長可能仍然再現當年的狼狽。好在民間有人覺醒,有全國伏羲班對素質教育十二年來的一貫堅守,有吉安市伏羲教育青少年遊學中心“重走長征路,傳承報國志”上萬公里徒步遊學的持之以恆,多少讓我們看到希望的種子。當這支遊學隊伍正好走到內蒙,又時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一場舉世矚目、並必將永載史冊的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越野大徒步活動便如期拉開了帷幕。此次活動無意於在中日間決出勝負,而重在展示兩國青少年的風采,通過孩子,增進兩國人民的世代友好。正如伏羲教育基金會理事長姜來博士在閉幕式講話中對孩子們所說:“今天,你們是勇士;未來,你們將成為中日友好的和平使者。”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受姜來博士之邀,做為本次活動的拍攝者之一,有幸親歷活動全程。接此大任,誠有惶恐。因自己水平有限,只好用態度來彌補;於是,我幾乎跑遍全程,唯恐錯過每一個精彩的瞬間。因為在第一線,讓我得到許多意外收穫,返校後仍然浮想聯翩,感想頗多,現記錄如下。

一、人有善願,天必佑之

據吉安市伏羲教育青少年遊學中心大家長黃再軍先生說,本次徒步時間訂於8月25日是他隨意而定,並沒有刻意選擇。開幕和閉幕當天都是藍天白雲,但日光強烈,溫度超過30度。唯有徒步當天多雲轉陰,涼風習習;但全天天氣變化豐富,幾乎經歷了內蒙古的各種氣象,朝霞、晚霞、月夜、小雨、大雨、多雲。小雨時隊伍在51公里處的德嶺山鎮塔爾灣組活動室內用午餐,大雨時隊伍在84公里處的德嶺山鎮四義堂村活動中心用晚餐,彷彿老天對天氣做了精心安排,讓中日小朋友在宜人氣候中一天內看過內蒙全景。更巧的是,午夜皓月當空,徒步當天恰逢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居然跟第一次井岡山24小時100公里越野大徒步是同一個日子。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二、好團隊自有好的靈魂人物

本次活動由姜來博士總策劃,他那指揮若定、運籌帷幄的大家風範展露無遺。這麼大的活動,開幕前一天還在五原一完小學給老師們講座,跟伏羲班的小孩子們互動玩《大學》;開幕當天一早,還陪伏羲教育宣傳片攝製組去烏中旗一小,拍攝素材,跟伏羲班的孩子們互動,中午12點才回到營地。如此泰然,讓人佩服。但正是因為姜博士的廣結善緣,為活動的成功舉辦增光添彩。他在五原一完小的激情演講和精彩互動打動了高麗校長,高校長當即決定派出280人的威風鑼鼓隊為開幕式助陣,這成為開幕式的一大亮點。在徒步中,姜博士以身作則,行走在隊伍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姜博士的鼓勵下,開閉式都出席的烏拉特中旗政協副主席何治坤先生居然挑戰了51公里,完成了有生以來距離最長、用時最短的一次徒步體驗。在隊伍休息時,姜博士跟孩子們分享徒步感受,交流自己跑馬拉松的經驗,給孩子們加油打氣,還親自為日本孩子做拉筋的調理,可見姜博士身體力行,粗中有細的品質,這是活動成功的重要保證。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日方團隊的靈魂人物白川大助先生是日本自由式滑雪原國家隊教練,在整個活動中都表現出了他那種堅韌不拔運動員精神。他手中的攝像機從下車那一刻起便沒有離開過,一直在拍攝學生的所見所聞,特別是徒步過程中,他手持攝像機與隊伍不離不棄。徒步後期他的體力已嚴重透支,但他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拍攝工作。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精神才帶出了這麼一支堅強的隊伍,才影響到孩子們各自完成自己的極限挑戰!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當然,提到教練不得不提一下吉安伏羲遊學中心的領隊鄧民政,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鄧隊”。他管理團隊鐵一般的紀律近乎嚴苛到不盡人情,徒步一開始隊伍的行進速度就很快,日本小朋友很不適應。本次活動牽線人劉翊宣女士向鄧隊提出能否放慢腳步,被鄧隊斷然拒絕,他說24小時100公里是通過精確計算的,如果某一個環節脫節就會打亂整個活動的安排;再說,我們不是比賽,重要在於交流和體驗。在沿途,鄧隊總是把握著隊伍的行進節奏,稍有耽擱便要催促;每到休息處,他們又帶領大家放鬆身體,進行筋腱拉伸。專題片拍攝的林紀導演在中途需要分別採訪兩名中日同學,鄧隊一再說只給三分鐘時間;但攝像師也需要追求完美,兩個三分鐘過去了還沒拍好,鄧隊多次催促無果後只好讓等待的大隊伍先行前行。待兩名同學採訪完畢,隊伍已前行了很遠,攝像師請求用車輛送兩名同學追趕隊伍;可是鄧隊斬釘截鐵地說,日本孩子可以坐車追趕,中國孩子只能徒步。正是因為鄧隊的這份嚴謹,才帶出了這麼一批鋼軍鐵俠,這是一支實現了當今世界唯一三次完成24小時100公里越野大徒步挑戰的青少年隊伍。26日凌晨3點50分當隊伍到達終點時,鄧隊將隊伍集合整隊完畢,那一刻他百感交集,已無法用言語向大家道謝了,哽咽著指揮讓孩子們向左右和前方分別鞠躬行禮,感謝大家在幕後默默地支持。到這個時候,他卻將所有的功勞歸於眾人。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三、日本孩子的自然狀態和堅韌精神令人折服

日本孩子自始至終都將100公里徒步等閒視之,真有“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氣概;儘管從戰略戰術來講都不合適宜,但是,對從未走過100公里的孩子們包括教練們來說本身就是一種大無畏的氣概;如果沒有這種精神,日本孩子不可能走那麼遠,也不可能有人走完全程。

一路上日本孩子見鏡頭就擺POS,還高聲應和;他們兩個一夥,三個一群地聊著天。 一不留神已被隊伍甩得老遠,他們又飛跑追上去。當然,這樣的方式對於100公里徒步來說無助於體力的保存,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已慢慢感受到腿腳的不適,痛苦已悄悄襲來,步態已明顯變形。幾個孩子的血泡破裂,其中一個孩子的腳底掉了一大塊皮。隨隊醫生簡單處理後,他們繼續上路,其艱難的程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就這樣,他們幾乎一路小跑完成60到100公里不等的路程,那位腳掉了一大塊皮的孩子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100公里全程。途中,日本孩子始終保持著樂觀的態度,絲毫沒有表現出哀憐、抱怨的神情。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四、中國孩子的訓練有素和互助互愛讓人動容

吉安市伏羲教育青少年遊學中心的孩子們不愧為一支鋼軍鐵俠的隊伍,他們從熱身到隊伍行進都非常有素;尤其是徒步途中,他們始終保持著整齊的隊形,邁著有節奏的步伐,哪怕其中只有幾歲的小同學,也與隊伍保持著驚人的一致。他們一路只顧低頭走路,一言不發,任左右變化萬千的風景向後一幕幕地退去,他們心中就一個信念——勝利達到100公里處的終點,所以隊伍行進速度非常快。我帶著笨重的攝影器材隨隊連續走了5公里,一則真實體驗他們徒步的情形,二則便於在隊伍中發現精彩瞬間。隊伍行進速度實在是太快了,每當我對好焦並按下快門時,發現隊伍已離我遠去。我就這樣停下拍,又狂追上去,幾個回合下來便難以招架了。記得在一個河邊拍倒影,我的鏡頭從100旋轉到300,僅按下數次快門,就完成這麼一套動作,抬頭一看,隊伍已把我甩出300米開外。眼看無法追到隊伍了,只好藉助於後面的後勤保障車送我一程。

徒步後半程,尤其是最後15公里的月夜之行,日本孩子僅憑著意志前行,中國孩子一路上為他們加油打氣,甚至推著他們前行,正如日本孩子最後分享時所說,因為有中國小夥伴的幫助,我終於完成了人生中從未有過的挑戰。

中國孩子們把這種古道熱腸與鋼筋鐵骨融為一體,這是伏羲教育“教人倫”精神的體現,是人間真情的流露。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五、純樸善良的蒙古人民

吉安市伏羲教育青少年遊學中心牧羊海遊學基地位於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境內,斌心學校攝影老師黃雲飛的家就住在五原縣,且是蒙古族人,我讓他一同參與攝影工作,此行他倒發揮了拍攝之外的重要作用。拍攝取景需要沿途的羊群配合,黃雲飛老師前去與牧羊人交流就輕鬆很多,三次碰到羊群,都請求牧羊人幫忙,希望按攝影師要求將羊群趕到指定地點,結果他們都配合得非常好;特別是在牧場草原,數千只羊,四個人騎著馬從數百米外將羊群趕到我們隊伍經過的地方,牧羊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拍攝任務完成後給第一個羊群的牧羊人一瓶水,他卻再三推辭;給最後幾個騎馬的牧羊人一點勞務費,他們婉言謝絕。草原兒女博大的胸襟和那份善良與純樸可見一斑。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六、一批中日共讚的“媽媽”們

到基地的那一天,我剛下車便發現一位家長正在擺開幕式用的凳子,在烈日下他默默地、認真地擺弄著,橫看看,豎看看,都要追求一條直線。儘管基地條件艱苦,地面是高低不平的土坪,但他仍然一絲不苟。後來我才發現,遊學中心所有的家長都是如此負責任。尤其是在徒步過程中,每到一個休息點,“媽媽”們都準備好熱毛巾為孩子們敷腿腳,給他們按摩調理,他們把主要的對象和精力都放在了日本孩子身上。正如後來在閉幕式上日本孩子的感慨,這些“媽媽”們體貼的服務把他們感動了,給了他們繼續走下去的力量。誠然,如果沒有這批大愛無疆的家長,活動將不可能取得成功。民間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一直納悶,投入這麼小的人力和物力怎麼能完成如此規模浩大的國際活動。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七、一位特殊的領跑者

在這次徒步活動中還有一位不速之客,它便是兩個月前來到遊學基地的一隻流浪狗,孩子們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白狼”。25日凌晨,徒步隊伍出發之際,白狼不知從哪裡竄出並衝到了最前方。誰要想超過它,它便奮蹄飛奔,所以,它永遠保持著第一的位置。我很想從正面拍下它“帶頭大哥”的形象,幾次飛跑出去,都無法超越它輕快的腳步。後來,只好乘車前進,在老遠的地方等它,才終於拍到它的正面形象,但它追過來的速度太快,以至於照片中它的形象變得有些模糊和神秘了!

100公里對白狼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漸漸地它便喘著粗氣,腳步也慢了下來,到了65公里處,它明顯疲憊不堪,力不從心,再也無法爭第一名了,但依然奮起直追,艱難前行。攝影老師黃雲飛見狀,擔心它累趴下,把它抱上車休息一段時間。在車上儘管它氣喘吁吁,但每次開車門它都欲下車,它應該是不甘心自己就此“作弊”。後來把它放歸於隊伍中,它一直保持著第一的位置,直到26日凌晨隊伍返回之際,白狼第一個衝到終點。回來不久,它便倒頭大睡,一覺睡到自然醒。

白狼為此次徒步增添了不少樂趣。它勇爭第一,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甚至影響到了孩子們。閉幕式頒獎時,白狼也當仁不讓,自行跑上領獎臺;還好,主辦方考慮周到,安排了鄧隊為它帶上勝利的花環!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八、人間自有真情在

遊學基地是一個廢棄的小學,曾經雜草叢生,被遊學中心的師生們整理一新,但條件仍然十分艱苦。日本孩子一下車,與他們心中所期望的反差應該是巨大的。懵懵懂懂來到這麼艱苦的地方,面對一群陌生的人,語言又不通;不難想象他們內心是充滿不安的,但是隨著交流的深入,尤其是在徒步過程中中日雙方體現出的互助互愛,讓他們完全打消了內心的彷徨,並且用行動交流起來。他們開始互相學習簡單的問候語,一起拍照,一起玩耍。閉幕式後,所有學生和老師留在現場不肯離開,儘管他們身心疲憊,卻喜形於色,互相在衣服上簽字,互贈禮品。白川先生說,希望中國的小朋友以後有機會可以去日本和他們一起滑雪,讓日本小朋友們展示他們最擅長的一面;他還說,中國小朋友可住進日本小朋友的家裡,去交流感受日本的風土人情。此外,這次活動的圓滿成功,還促成了吉安伏羲教育青少年遊學中心和日本一般社團法人亞洲青少年文化交流促進會簽訂了合作意向書,為今後兩國青少年的交流提供了平臺。


晝夜徒步百公里,中日攜手見真情—親歷中日青少年24小時100公里


“相見時難別亦難”,在日本朋友即將回國之際,所有人都戀戀不捨;任大巴司機一再催促,雙方握著手深情地看著對方,真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他們利用最後一點寶貴的時間,一起瘋狂拍照,一起擊掌,一起拉手,一起擁抱,時間一拖再拖。最後白川先生不得不先上車,日本孩子才不情願地陸續跟隨他踏上客車。長田先生開著玩笑,他站在中國孩子隊伍中向日本孩子們揮手,笑著說“再見”;而那一頭,客車上的一位中國女孩郭坤靈也以同樣的方式向中國孩子“告別”,白川先生說要將她帶去日本。見此場景大家會心一笑。

從陌生到熟悉,從不安到交心,從相聚到分別,處處流露出人間真情。兩國孩子和老師們雖然語言不通,雖然相距遙遠,雖然相聚短暫,但依然阻止不了雙方的真情湧動,正所謂:“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願中日兩國人民攜手未來!願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