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基石起「高樓」

筑牢基石起“高楼”

國檢中心技術人員正在認真開展檢驗工作。

筑牢基石起“高楼”

計量檢測人員正在對加油機進行檢定。

筑牢基石起“高楼”

標準成為中車創新發展的引領和推動力量,為“中國高鐵”走出去贏得了話語權。

筑牢基石起“高楼”

2012年5月10日,國際標準化組織煙花爆竹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成立大會召開。

筑牢基石起“高楼”

質檢人員到商場開展3C認證檢查。

筑牢基石起“高楼”

國家軌道交通高分子材料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疲勞可靠性試驗區。

筑牢基石起“高楼”筑牢基石起“高楼”

今年初,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長沙基地一期工程項目建設獲省發改委批覆,核定長沙基地項目總建築面積14005平方米。基地將重點圍繞服務軍民融合、裝備製造產業發展,在北斗導航、慣性制導、軌道交通、工程機械、新材料等7大領域,爭取新建24個具有前沿性、基礎性、唯一性的國家計量標準。

筑牢基石起“高楼”

去年9月,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致函長沙嶽麓科技產業園管理委員會,同意該園區創建“國家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範區”。嶽麓科技產業園作為湖南省唯一的檢驗檢測專業園區、中部首個獲批的國家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範區,無疑將成為中部、湖南、長沙的檢驗檢測重要聚集區。

筑牢基石起“高楼”

去年7月,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長株潭)協作單位簽約暨標準化孵化基地授牌儀式在長沙舉行。該基地定位於公益性服務平臺,將積極開展“一區五中心”即農業標準試點示範驗證區、標準協同創新中心、技術標準驗證中心、國際標準化推進中心、標準公共服務中心、標準學術交流中心建設。

【圖讀】

2017年5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同意長株潭城市群開展創建“中國製造”質量技術基礎綜合示範區試點工作。中國計量院長沙基地、湖南省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等重大質量基礎試點項目陸續開工建設。

(本版圖片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提供)

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是國際公認的國家質量技術基礎。它們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技術鏈條,不僅給質量提供支撐,更是保障國民經濟有序運行、社會可持續發展、促進科技創新的基礎。

當前,我國正大步邁向質量時代。“高質量”越來越成為發展熱詞。抓質量,必須從質量技術基礎抓起。近年來,省質監部門不斷加大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精準服務水平,為我省建好質量“高樓”築牢了基石、增添了“底氣”。

計量: 專注“小細節”,支撐“大發展”

計量是支撐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全省各級質監部門以加強重點管理計量器具監管、深入開展計量惠民行動、大力推進誠信計量、開展節能減排能源計量、深入推進產業計量等為重點,切實履行職責,加大監管力度,有力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支撐產業經濟發展。

亮“利劍”——

質監、交通、環保、食藥等有關部門聯合出臺了加強對加油機、電能計量器具、食品檢驗用儀器設備、環境監測儀器、交通執法設備等重點管理計量器具的監管工作文件,加強了對用於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4個方面列入國家強制檢定計量器具目錄的在用計量器具的強制檢定和備案管理,強制檢定計量器具數量年均增加8%,平均合格率為96.6%,國家重點管理計量器具受檢率為97.1%,定量包裝商品淨含量總體抽檢平均合格率為92%,計量器具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平均合格率達到98.6%。

全省共組織開展19次計量專項檢查,累計出動人員1.2萬人次,檢查商場超市、居民小區、生產企業、氣站油站、計重收費站點等各類單位2萬餘家,抽查水電氣表、加油機、出租車計價器、交通監控設備、醫療診斷設備等民生計量器具20.6萬餘臺件。查處計量違法案件1318起,嚴厲打擊了利用計量器具作弊、坑害消費者利益的違法行為。

促誠信——

在集貿市場、加油站、餐飲店、商店超市、醫療機構、眼鏡店、出租車公司、超限檢測站、計重收費站和水電氣供應單位等10個領域開展了誠信計量自我承諾活動,引導並培育了3121家以上誠信計量示範單位,積極發揮經營者推進誠信計量體系建設主體作用,初步建立起以“自律、自理、示範”為基礎的誠信計量自我約束機制。

優服務——

深入開展計量惠民行動。每年對4500家鄉鎮和社區醫療衛生機構的5.1萬臺件醫用計量器具實施免費檢定,對100個公共環境自動監測站點的600臺套空氣自動監測設備和622項水質自動監測參數設備實施免費檢定和校準。服務重大基礎性工程建設,為全省19條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地鐵近 70家工程實驗室開展了計量檢測服務,為全省重點工程質量安全提供了可靠的計量技術保障。全面停徵了計量行政許可、計量器具強制檢定等計量收費,每年為企業減輕負擔1.35億元。

優化產業計量服務。全省各級質監部門聚焦企業難點和檢測瓶頸,有針對性地為736家省內中小企業實施了計量精準施“測”服務,深入產業園區開展計量知識宣講,在菸草質量控制體系、光纖傳感器應用等領域開展產業計量服務試點。全省各級質監部門通過專項培訓、上門指導、專家服務等方式,引導、推動473家企業建立完善計量檢測和管理體系,建立符合要求的計量實驗室和計量控制中心,幫助建立計量標準,為1261 家企業培訓計量專業技術人員3024名。

服務兩型社會發展。對全省450家重點用能單位進行了能源計量審查,為重點用能單位的節能降耗發揮了積極的技術支撐作用。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湖南)打造了能源計量數據公共平臺、能源計量檢測公共服務平臺、能源計量技術研究平臺和能源計量人才培養平臺四大平臺,基本實現了對水、電、氣等不同種類能耗數據的採集和數據分析。

標準: 引領時代進步 助力創新發展

標準是經濟和社會活動的技術依據,具有“樹標杆”的引領作用和“劃底線”的兜底作用。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標準化在便利經貿往來、支撐產業發展、促進科技進步、規範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近年來,我省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省裡相繼下發了《關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 提升湖南標準化建設水平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投入專項經費1.7億元,支持標準化項目3000個,有力推動了標準化建設。標準在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防風險、保安全等方面的引領作用不斷凸顯。

國際標準化,助力湘企“出海”——

國際標準是國際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的技術基礎。在“開放崛起”大戰略中,我省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不斷擴大國際交流,提高在國際標準建立中的“話語權”。

我省先後主導和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99項,其中主導制定標準28項,約佔全國總數的10%,實現“跟跑”到“並跑”最終“領跑”的轉變。中車株洲所近年來先後主導和參與國際標準79項,其中主導制定標準11項,一舉打破了西方國家對高鐵標準的長期壟斷,為“中國高鐵”走出去贏得了話語權。中車株洲所榮獲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組織獎,是全國軌道交通行業唯一獲獎企業。

成功爭取到國際標準化組織/煙花爆竹技術委員會(ISO/TC264)秘書處、國際標準化組織/起重機技術委員會(ISO/TC96)秘書處相繼落戶湖南。我省也因此成為除北京、上海、江蘇外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最多的省份。由我國提出了《煙花用煙火藥劑安全性能要求》、《混凝土泵技術參數和測試方法》等國家標準轉化為國際標準,填補了國際上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先後承辦或參與ISO/TC264、ISO /TC96、IEC/TC9年會、國際論壇9次。省質監局與湖南大學聯合舉辦了三屆“標準化與治理”國際論壇。2017年,省政府舉辦“國際標準化的發展與中國製造”學術報告,省長許達哲出席,邀請ISO原主席張曉剛進行專題講座,社會各界反響強烈。

在積極參與“制標”的同時,大力推廣“用標”。深入開展“湖南製造”對標達標創標提標行動,免費開通了國際標準網上查詢平臺,對重點出口企業實施“一對一”服務。目前,我省採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生產的企業達到275家,年產值超過1500億元,進一步確立了我省優勢產業在國際貿易舞臺上的重要地位。

地方標準制定,服務湖南發展——

為更好發揮地區優勢,提高地方產品的質量和競爭能力,我省因地制宜推動地方標準制修訂,共批准發佈各類地方標準1723項。

在特色農業標準制定上,批准發佈各類農業地方標準1000餘項。其中,《高標準農田建設》系列地方標準的制定得到國標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

在特色服務業標準制定上,“湘菜”系列地方標準的發佈,使其成為我國八大菜系中唯一制定涵蓋所有“湘菜”標準的湘菜菜系。

在特色管理標準制定上,開展了社會救助、反恐防範等標準研究,提升了社會治理能力和體系現代化。特別是《毛主席工藝塑像》地方標準得到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的高度肯定,對促進我省紅色旅遊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兩型”標準制定上,共發佈48項節能、環保的兩型社會地方標準,項項填補了國內空白。

標準化試點示範,助推產業升級——

標準化試點示範是推動標準實施的重要方式,也是探索標準化方法、推廣標準經驗的有力抓手。我省共建設各類標準化試點522個,其中農業標準化試點272個,服務業標準化試點144個,工業標準化試點102個,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4個。

郴州市在創建臨武鴨標準化示範區過程中,制定和完善了生產技術、加工技術、市場準入的標準,建立健全了臨武鴨生產各環節的標準化建設,每年增創效益逾1600多萬元,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龍頭企業舜華鴨業公司獲得“中國馳名商標”,成為中國最大的麻鴨養殖加工企業。

韶山國家級旅遊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建立並實施了涵蓋景區遊覽、購物、餐飲、交通四項旅遊基本要素的服務標準體系及各項管理與服務標準,自開展標準化試點工作以來,韶山景區的服務質量不斷提升,經濟社會效益持續增長,遊客滿意度均達98%以上。

還有泰富通過多年標準化工作,為企業直接和間接創造經濟效益和節約成本近5000萬元;郴州永興縣通過完善“三廢”循環利用標準體系,成為全國兩型示範的典型……標準化試點工作不僅推動了試點企業生產服務效能提升,也引領著整個行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推動產業加速升級。

認證認可: 證實能力 傳遞信任

認證認可作為市場經濟的“信用證”,是企業或者組織質量管理的“體檢證”,是國際貿易的“通行證”。高技術認證認可服務是從源頭規範市場行為、確保質量安全、推動產業升級、促進對外貿易、保護環境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省質監局不斷規範認證認可工作,先後制定了《湖南省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行政許可工作指導書》等制度文件,制定“認監工作手冊”,建立工作標準,規範工作程序。我省認證認可工作不斷加強,取得明顯成績。

資質認定管理更加規範,讓檢驗檢測機構跑出“加速度”——

截至目前,全省各類檢驗檢測機構共有1531家(不包括國家認監委發證機構),總計有效資質認定證書1553張。獲證機構主要分佈在交通運輸、建設工程、建築材料、衛生疾控、環境監測、質量技術、機械化工、農牧漁林等20多個領域,為大力實施質量強省戰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強制性產品認證有序開展,為人民群眾拉起“保護網”——

強制性產品認證是我國政府按照世貿組織有關協議和國際通行規則,為保護廣大消費者人身和動植物生命安全,保護環境、保護國家安全,依照法律法規實施的一種產品合格評定製度。凡列入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內的產品,必須經國家指定的認證機構認證合格,取得相關證書並加施認證標誌後,方能出廠、進口、銷售和在經營服務場所使用。到目前為止,我省強制性產品認證數量穩中有升,勢頭良好,認證證書數已達到8826張,涉企數量1313家。發揮了強制性認證“保安全底線”作用,有效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

自願性認證持續實施,為企業品牌提高“公信力”——

我省自願性認證證書由2012年的6000餘張增至2018年的21790張。其中:管理體系認證證書17363張,企業9665家;服務認證證書87張,企業79家;自願性工業產品認證證書1301張,企業368家;食品農產品認證證書3039張,企業1537家。通過認證認可工作,有效提高了企業的管理和服務水平,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了品牌公信力。

創新兩型認證工作,服務綠色發展——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認證認可工作也在不斷創新升級。長株潭兩型試驗區獲批十年,我省探索標準化推進綠色發展的新機制新模式,初步建立起比較系統的兩型認證制度。

2016年,全省新認證兩型旅遊景區、兩型村莊各8家。(2017年上半年新發證8家村莊,1家景區)。2017年上半年,與湖南省經信委、湖南省兩型社會試驗區建設管理委員會聯合發文《關於實施兩型工業企業標準、開展兩型工業企業認證工作的通知》,擬對全省41家企業實施兩型認證。

長沙經開區創新健全環保監管體制機制,完善或增設了環境應急、總量控制、現場管理、固廢(危廢)管理等職能崗位,從職能上保障了節能減排要求的落實。

長沙縣錫福村推廣兩型技術和生態養殖標準,創造了“以綠狐尾藻生態溼地為技術關鍵的養殖廢水治理模式”,帶來了養殖汙染治理的革命性變化,成果在湖南、浙江等省市推廣。

兩型認證激發了各參與主體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內生動力,有力地推動了節能減排、環境改善、產業轉型,促進了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

檢驗檢測: 磨好“試金石” 增強“服務力”

檢驗檢測是保障國民經濟正常運行的重要技術支撐,是社會各方共同依賴的質量技術基礎,它是質量管理的“試金石”,在維護質量安全、保障國計民生、加快技術創新、促進產業進步、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著基礎保障和技術引領作用。

在提升產品質量、確保質量安全中發揮保障作用——

通過對產品的定期檢驗、監督抽查等,促進了我省產品質量安全總體水平的不斷提升,我省重點工業產品監督抽查合格率由2010年的92.1%提高到2017年的95.1%,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5個百分點。特別是對出廠煙花爆竹實施批批檢驗,確保了北京APEC、G20杭州峰會等國際重要會議焰火燃放的質量效果與絕對安全,受到了原國家質檢總局、公安部的高度讚譽。

在推進質量監管、助力執法打假中發揮支撐作用——

全省各級技術機構每年完成棉花公檢100萬噸,完成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7000批次,完成特種設備定期檢驗13萬臺套、壓力管道定期檢驗4000千米,每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180萬臺件。配合行政執法部門發現大量質量不合格的問題產品,為保持打假治劣高壓態勢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引領科技創新中發揮平臺作用——

國家級和省級檢驗檢測機構加強關鍵技術、檢測方法研究,在應對酒鬼酒塑化劑等突發事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服務中小微企業、助推產業升級中發揮服務作用——

截至2017年8月31日,各主要技術機構共服務中小微企業11852家,為企業提供委託檢驗檢測服務,培訓檢驗檢測人員。他們不斷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和辦事效率,減免服務費用,2017年共為中小微企業減免費用達4863萬元。

省質檢院十分注重搭建服務中小微企業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公共檢測平臺。承擔建設的“湖南省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被省政府和省局分別納入“十三五”規劃重點工程項目庫。

2016年以來,省質檢院圍繞省、市重點產業集聚區與專業工業園區的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需求,先後與長沙市經開區、長沙市雨花經開區、瀏陽國家智能製造和再製造工業園等等達成或簽定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開展實驗室共建,為園區企業提供定向訂製服務,根據園區企業實際需求選項目上設備,將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觸角向產業集聚區核心縱深和配置。

國家質檢中心是服務發展的重要力量。益陽黑茶產業在國檢中心大力支持下,五年內獲“QS”認證企業數由 50 多家發展到 2016年的 130 多家,年銷量由不到 40 億元上升到 200 多億元,穩居全國第一。

落戶瀏陽的國家煙花爆竹檢測中心,其煙花爆竹產品及原輔材料檢測能力已居全國之首、世界領先水平。目前能滿足全球各國煙花標準及技術法規要求,五年檢驗批次增長270%、檢驗業務收入增長88%,主產區瀏陽市的產量已佔到全國市場的60%。

全省已建成17個國檢中心,覆蓋10個市、21個特色優勢產業,其中工程機械、軌道交通、工礦車輛、磁力設備、有色金屬等中心成為長株潭和“一點一線”地區經濟率先發展的強勁引擎。 (王 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