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的標準是什麼?

何興才


首先告訴題主,養老金的發放只有計算公式,沒有統一的發放標準。

退休人員養老金能夠領取多少,一般和兩個條件關係密切: 一個是繳費年限。參保人在退休前養老保險累計最低繳費要達到15年以上才可以享受養老金。一個是繳費基數。繳費基數越高,領取的基本養老金越多。

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參保人的基本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x繳費年限x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平均繳費指數)÷2x繳費年限ⅹ1%,

式中: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繳費工資x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目前50歲退休為195、55歲退休為170、60歲退休為139)。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

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

舉例說明:

根據上述公式,假定王師傅在60歲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5000元。

累計繳費年限20年時,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5000+5000x0.6)÷2x20x1%=8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5000+5000x1.0)÷2ⅹ20x1%=10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5000+5000x3.0)÷2x20x1%=2000元。

累計繳費為40年時,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5000+5000x0.6)÷2ⅹ40x1%=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5000+5000ⅹ1.0)÷2x40x1%=20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5000+5000x3.0)÷2ⅹ40x1%=4000元。

最後總結,綜上所述,養老金沒有什麼固定的標準,只有計算公式。退休時能領取多少養老金,完全取決於各人在達到最低繳費年限和法定的退休年齡後,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繳費金額、個人賬戶、計發月數以及所在地社平工資的多少。


葉公來幫忙


我們各個地方的養老金的計算標準是什麼呢?

養老金的基本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因此,養老金的多少跟我們這麼幾個因素有關。

首先是交費年限,又叫繳費年限。在我們養老金計算公式,繳費年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們的退休待遇公式中,基本養老金一般包含三部分,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

所有因素都跟繳費年限有關,沒有繳費年限,所有養老金就都是零。

第二,繳費基數。繳費基數是非常重要的,它決定著我們按照什麼檔次交費,同樣決定著我們退休待遇的高低。

比如我們的基礎養老金,按照60%當年社平基數繳費,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基礎養老金。如果按照百分之百交費,可以領取1%。繳費基數越高,基礎養老金越高。

個人賬戶養老金也是這樣,繳費基數直接決定了劃入我們個人賬戶錢數的多少,一般都是按照8%的繳費基數,每月劃入個人賬戶。

所以,交費基數也很重要。

第三,是退休年齡。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50歲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70歲是56個月。同樣餘額下,70歲退休個人賬戶養老金是50歲的三倍多。

第四,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也叫做當年的社保平均繳費基數。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都是跟社會平均工資掛鉤的,一般是發放社會平均工資的一定百分比。

我們的社會平均工資每年都有8%到10%的增長,因此帶動的我們的退休金也年年增長。不同地區社會平均工資差距很大,因此同樣交費年限下,退休工資也差距很大。

所以,我們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也是非常重要。


另外,還有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方法。這個計算方法全國並不統一,主要是針對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工作年限的一種補償。


退休之後養老金還會每年進行調整,我國已經有11年調整幅度超過10%,近三年來調整幅度下降,分別是6.5%,5.5%和5%。




所以,養老金的標準計算非常複雜,影響的因素也非常多。不過還是希望國家通過調節養老金增長,保障退休老人的基本生活,促進養老金更加公平。


暖心人社


沒有標準,只有公式: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7907292316297813856, "vid": "5f942cb36df9407cbbe926dbbc7efa6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