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日報」傑出的華嵒,故里新芳華

「閩西日報」傑出的華嵒,故里新芳華

8月27日,上杭縣蛟洋鎮華家村通往古建築寅山祠的500米村道硬化、綠化工程順利完工,該鎮黨委宣傳委員李方東介紹,這是該村近年來投入400多萬元實施美麗鄉村建設的又一個新成果,這條道路擴寬硬化,能讓遊客更方便前來尋訪華喦大師的遺蹟、領略文化名村的風采。

「閩西日報」傑出的華嵒,故里新芳華


梨花開放時的華家村一角

「閩西日報」傑出的華嵒,故里新芳華

華家村新建成的山頂農民公園航拍


華家村全村總面積26平方公里,人口1900多人,有“華喦故里、銀杏之鄉”的美譽,是揚州八怪之一-—清代詩、書、畫三傑華嵒的出生和成長地。


「閩西日報」傑出的華嵒,故里新芳華


華喦大師畫像

華喦(1682——1756),一作華巖,字德嵩,更字秋嶽,號白沙道人、新羅山人、東園生、布衣生、離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飄篷者"。福建上杭白砂裡華家亭(今屬蛟洋鎮華家村)客家人,為華氏入閩始祖華京一郎二十世孫。

少時即喜繪畫,後寓杭州、揚州以繪畫為生。工畫人物、山水、花鳥、草蟲,脫去時習,力追古法,寫動物尤佳。善書,能詩,時稱"三絕",為清代傑出繪畫大家,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閩西日報」傑出的華嵒,故里新芳華


「閩西日報」傑出的華嵒,故里新芳華


「閩西日報」傑出的華嵒,故里新芳華


華嵒大師作品

在華家村中央,有顆樹齡達1200的銀杏樹,胸圍710釐米,胸徑226釐米,樹高25米,樹冠19.2米。千年古銀杏有一公一母,雌雄異株,雄株傲然挺拔,枝葉稀疏,雌株奇特古雅,雌雄兩株粘連一起,盤纏交錯。2013年,華家銀杏樹登上龍巖市第二屆“銀杏王”榜。


「閩西日報」傑出的華嵒,故里新芳華


深秋時節古銀杏樹飛黃留金

華家村從南宋建村,有近千年的歷史,古民居遍及全村,石拱橋、蔭橋比比皆是,文化底蘊深厚,2017年成功申報省級傳統村落。

近幾年來,該村把打造華家美麗鄉村當做重中之重來抓,投入15萬元完成了千年古銀杏周邊環境整治及內部環境清理,傾力打造華家“銀杏之鄉”品牌,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參觀。

去年底今年初,華家村已在308省道通往村部的道路旁以及山頂農民公園周圍栽種了130餘棵銀杏樹,同時發動社會各界認捐銀杏樹60餘棵,“銀杏之鄉”初具規模。


「閩西日報」傑出的華嵒,故里新芳華

今年86歲的烈士後代華紀梅老先生在在為小學生講故事

2017年,實施了華喦作畫遺址——寅山祠修繕及外部環境整治,完成環村道路及安置地道路硬化,完成古銀杏至寅山祠的觀光道徵地工作,新建了華家村幸福院、老人活動中心,為村裡老人提供休閒、娛樂場所,解決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為,並投入100萬元啟動實施山頂農民公園項目,新建停車場、步行棧道、小型廣場、休閒長廊、六角亭等,為豐富村民文娛生活提供了場所。

與此同時,村裡利用高海拔的氣候生態資源優勢,發展以生薑、狀元豆為主打產品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種植面積約500畝,去年蔬菜產業實現產值400多萬元,成為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華喦故里、千年古村落華家,煥發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芳華。(記者:傅長盛 文/圖)


編輯:傅松英 編審:李平 監製:李方東

「閩西日報」傑出的華嵒,故里新芳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