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慣例」成爲根植內心的自然

中秋、國慶將至,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近日推出“中秋國慶期間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監督舉報曝光專區”,暢通監督舉報渠道,加大典型案例通報曝光力度,增強警示震懾作用。這已是該網站自2013年以來連續6年在中秋國慶“兩節”前專門推出監督舉報曝光專區,再加上這些年來,不論元旦春節,還是“五一”端午,也都會有相應的監督舉報曝光專區。可以說,每逢節日,紀檢監察機關緊盯重要節點,早部署、早提醒、早警示,嚴防出現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嚴肅查處頂風違紀行為,點名道姓公開通報曝光,已成了人們習以為常的“慣例”。

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糾正“四風”,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黨、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黨的十八大以來,紀檢監察機關從治理公款大吃大喝、旅遊、送禮等享樂奢靡之風入手,緊盯公款購買贈送月餅、賀卡、煙花爆竹等問題,用“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抓,一年接著一年幹”的“慣例”,經常抓、抓經常,從一個個具體問題的突破,帶動作風整體轉變。同時,不斷紮緊制度籠子,構建長效機制,制定修訂多部黨內法規,不斷健全作風建設制度體系,依規依紀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從強力糾正、嚴厲查處震懾下的“不敢”,到制度約束、日常監督下的“不能”,再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不想”,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將“慣例”轉變為自覺行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作風建設成效顯著,但“四風”問題依然具有頑固性反覆性。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對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提出了進一步的明確要求,糾正“四風”不能止步,必須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堅持不懈抓下去。以釘釘子精神打好作風建設持久戰,就是要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堅守、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突破,讓扭住不放、寸步不讓,成為每一個節日必有的“慣例”。

持之以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防“四風”反彈,這是改作風要善始善終、一以貫之的“慣例”,但工作方式方法卻不能一成不變。時移勢易,必須時刻關注“四風”隱形變異、改頭換面等新動向,抓住主要矛盾,拿出過硬措施,既解決一些頑固的老問題,也要運用更有針對性的措施、辦法,應對苗頭性、傾向性的新問題,把潛藏的、隱身的、變形的“節日病”找出來,更有效地加強監督、精準施治。對那些依然故我、恣意妄為或者心存僥倖、頂風違紀的,發現一起就要查處一起,點名道姓通報曝光,決不姑息。

每逢佳節倍思親。良宵美景,與家人團聚共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而優秀的傳統文化中,還富含著對克己奉公、清正廉潔的精神追求,正因為有這樣的文化滋養,才會有“千載四知臺下過,馬頭猶自起清風”“操勞本是分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魚竿”“兩袖入清風,一庭來好月”等千古傳頌的佳話。明月與清風,是佳節最好的饋贈,讓這樣的“慣例”成為根植於每一位黨員幹部內心的“自然”,必然會帶動民風社風的持續好轉,化風成俗,共同向善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