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化學樂趣: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密蘇里大學

釣魚的化學樂趣: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密蘇里大學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科學家:英國科學家格雷格·溫特(Gregory P. Winter),美國密蘇里大學的喬治·史密斯,和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

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所在的城市,哥倫比亞( Columbia ),是一個環境優美的小城。當地華人親切地戲稱其為“哥村”。此稱呼也名副其實, 因為除了週末大學橄欖球比賽時的熱鬧外,這個只有12萬多人的城市,平日裡是個沉睡寧靜的比中國的一個鄉鎮還要小的“村子”。

10月3日凌晨,來自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電話突然打破了哥村的寧靜!一大早微信群裡已經有群友在恭喜“哥村”人了。一看居然是我們系的一位剛剛退休的老頭,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榮獲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這個獎來得確實有點意外。1985年喬治發明了一個叫“Phage Display” (噬菌體展示)的新技術,同系的人都知道,這一發明還被放在系裡的網站上宣傳,每年研究生招收新生時,這個技術是系裡一個驕傲的賣點。噬菌體展示技術就是讓細菌病毒把外來基因表達出來,產生的蛋白質就露在噬菌體殼外,以便研究人員高效率地篩選和這個蛋白質相結合的蛋白質或者核酸。形象地比喻一下,就是說,喬治發明了一個神奇的魚鉤,一下子可以通過噬菌體撒出上百萬個鉤,魚還能跑哪裡去呢?

可是,自從有了“two-hybrid”(雙雜交)和其他方法後,學術界用這個噬菌體展示技術的人就不多了,似乎只是那些搞藥物研究的人在用。果然,應用喬治的技術研發出抗體新藥的英國科學家格雷格·溫特(Gregory P. Winter),和喬治平分一半的獎金。另外一位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因為在酶的定向進化方面的創新和貢獻,榮獲另一半的獎金。

喬治·史密斯於1963年從費城近郊Haverford學院獲得生物學士學位,1970年在哈佛大學取得細菌和免疫學博士學位,隨後在威斯康星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從事博士後研究。從1975到2015年任密蘇里大學生物系教授。目前為生物系榮譽教授(退休)。他退而不休,仍然站在講臺上,教書育人。

釣魚的化學樂趣: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密蘇里大學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喬治·史密斯在學校新聞發佈會上。(圖片由楊文芳提供)

喬治·史密斯是密蘇里大學1839年建校以來第一個諾貝爾獎得主, 校園上下的興奮程度是可想而知的。3日上午,密蘇里大學生物系為喬治·史密斯教授舉行了簡短的新聞發佈會。會上,他介紹說他是凌晨四點半接到諾貝爾獎委員會電話的,當時,他正在煮咖啡,還以為是有人開國際玩笑。不過,他幽默地說,他馬上就意識到這個電話是真的,因為電話雜音很大。他還納悶為什麼瑞典人樣樣都做得很棒,卻唯獨搞不定電話!同時他也感慨,如果是十五年前拿到這個獎,對他的研究該有多大的幫助!如今他正在享受他的退休生活。3日下午密蘇里大學又開了一個全校的新聞發佈會,把這一慶祝推向了高潮。

釣魚的化學樂趣: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密蘇里大學

喬治·史密斯在密蘇里大學生物系新聞發佈會上接受採訪。(圖片由宋齊生,張冰提供)

密蘇里大學的華人教師、學生、學者積極參加了這次新聞發佈會,在場的幾位華人科學家與史密斯教授進行了簡短的交流。

釣魚的化學樂趣: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密蘇里大學

釣魚的化學樂趣: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密蘇里大學

在場的兩位華人教授宋齊生(上圖)和張冰(下圖)恭賀喬治。(圖片由宋齊生,張冰提供)

釣魚的化學樂趣: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密蘇里大學

華人教師、學生、學者參加密蘇里大學生物系諾貝爾獎新聞發佈會。(圖片由宋齊生,張冰提供)

不管是在平時的私下交往中,還是在3日的新聞發佈會上,喬治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謙遜、幽默和平易近人。 在兩次新聞發佈會上,喬治坦言他沒有想到他自己發明的技術會這麼厲害。他謙虛地表示,他沒有做多少,是後來格雷格·溫特和其他人使用了他的技術,做出了很大的發現。是他們給他帶來了諾貝爾獎,當然溫特自己也得獎了!他還說,他才發表了50幾篇論文,算不上很成功的,以至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美國國立衛生院)很多次都沒有批准他的研究經費申請!

一般人發明了這樣好的技術,馬上就會去申請專利,或者開公司賺錢。然而,喬治選擇讓別人無條件地使用他的噬菌體展示方法。看來,他的慷慨大度和對科學事業的奉獻精神得到了豐碩的回報。當記者問到他將如何花費這筆獎金時,他太太Marjorie Sable 教授在旁邊悄悄地提醒他,“Scholarship!” (獎學金)。原來他們已經計劃好了將這筆財富用在最合適的地方。夫妻同心,令人敬佩!

喬治的聰明才智毋容置疑。在此,我講一講喬治不為外人所知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面。喬治近年來教一門新生的課,《生物學中的數學》,曾經邀請我講授神經遺傳學和果蠅在基礎研究領域的價值。他和學生的親切互動,影響著所有跟他接觸過的人。作為旁觀者的我感受良深。

喬治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在同事中人人皆知——每次聽報告時,他似乎都聽睡著了,但是他”醒’來卻一下子會問出很深奧的問題,震驚四座。作為一個生物學家,他的數學底子很紮實,他的許多問題都是定量性的,他能取得今天的榮譽並不讓人意外。

生物系的教授Pam Brown和喬治現在還在合作,她清楚地記得多年前的一件事。當初Pam來面試工作時,把小兒子也帶在身邊。招待晚飯的時候,喬治沒有安排帶她去餐館,而是把她和孩子請到自己家裡,做意大利麵給他們吃。喬治此舉是擔心去餐館吃飯對小孩子太約束,當時Pam印象深刻,心中非常感激喬治的細心周到。而且,也正是因為這個看來很小的舉動,促使她選擇了接受生物系的聘請。朋友和同事們都知道,喬治一向很喜歡小孩子。

天氣允許的時候,喬治每天都騎自行車上下班。他很早上班,手中離不開咖啡,常常邀請打掃衛生的工作人員一起喝咖啡。喬治的down-to-earth (低調, 謙虛)是出名的,大家都喜歡這位平易近人,沒有架子的教授。喬治對教學很熱愛,即使系裡和學校給他辦了新聞發佈會的當天,他還是按時教課了,做他的學生是很幸運的!

喬治的低調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現得再為明顯不過了。他穿著平常的衣服,沒有西裝和領帶。在校長介紹他之後,他風趣地說,如果你辨別不清是哪一位拿了諾貝爾獎,你應該知道一定是臺上沒有西裝革履的人!一位記者讓他用普通語言解釋他的研究,自嘲地說自己是傻瓜。喬治笑著答道,我跟你一樣傻,滿屋的人都放聲大笑。

喬治77歲了,他的鬍子有點白,卻幾乎沒有幾根白髮。我曾問過他的頭髮是不是染的,這位生物教授自豪地說,沒有染過,是爹媽給的好基因!生物系教授David Selzer回憶起,喬治1975年剛剛來到系裡做助理教授時,留著齊腰長的頭髮,在比較保守的密蘇里還是少見的!而這其中是有原因的。喬治的媽媽吸菸,為了鼓勵媽媽戒菸,他跟媽媽約定,等哪天媽媽不再吸菸了,他就把頭髮剃短。原來喬治是一個智慧機靈的大孝子!

人們常說,於平凡中見偉大,喬治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就是一個平凡而又具有優秀品質的學者。作為同事和學生的我們,有幸與喬治這樣人一起共事,並得到他的幫助和指導,受益良多。

注:本文由張冰(密蘇里大學生物系 教授)執筆,由宋齊生 (密蘇里大學植物科學系教授) 李曉娟 (密蘇里大學植物科學系訪問學者) 李晶晶 (密蘇里大學植物科學系博士生)協助完成。

(撰文:張冰等,編輯:“美國華人”編輯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