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鎖行業熱鬧背後的尷尬:滲透率不足3% 山寨化嚴重

(中國消費網·家居視界)從三年前的萌芽,到2017年的快速增長,智能門鎖被消費者及廣大業內人士認為是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調研顯示,62.8%的消費者看好智能門鎖,佔比遠超其他智能家居產品,可以說,智能門鎖切切實實的戳中了智能家居的用戶痛點。

在智能鎖市場一片叫好的背景之下,越來越多的智能鎖企業湧現,其中不乏一些其他領域的企業。截至目前,智能鎖行業已經上千家企業,超過2000個品牌在市場上角逐。智能鎖市場看似熱鬧非凡,但不難發現,智能鎖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知名大型企業寥寥無幾。業內人士表示,智能鎖行業在中國處於發展初期,滲透率不足3%,未來的市場空間非常大,這也導致市場混亂,魚龍混雜,長久以往,智能鎖市場未必能得到良性發展。

智能鎖行業熱鬧背後的尷尬:滲透率不足3% 山寨化嚴重

“小企業 大客戶”是智能鎖企業的制勝之道

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12年,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而中國,壽命超過100年的企業也不過幾十家。相比之下,中國的長壽企業顯得有些勢單力薄,那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經研究發現,多數長壽企業的秘訣是他們都在傳承一種工匠精神,力求把產品做到精益求精的精神,而中國的大部分企業,橫向發展較多,而縱向挖掘的則少的多。

這種情況,在五金、智能鎖領域也頗為常見。很多五金、智能鎖行業企業貪大求全,在取得一定資本後開始玩兒跨界,但其中的大部分企業以失敗告終。業內人士分析其原因,原來是多數企業在多元化之後,削弱了自身擅長的領域,導致失去了自己本來的優勢,難以與專注於這一領域的其他企業抗衡。

據瞭解,目前,智能鎖市場上還沒有一家企業能佔到5%的市場份額。業內人士表示,很多智能鎖企業在有了原始的資本積累之後,就開始涉及金融、地產、健康等產業,戰線拉長了,容易忽視自己本來擅長的領域,也就失去了自己本來的優勢。智能鎖企業的發展趨勢應該是“把企業做小,把客戶做大”。

業內人士表示,所謂的把企業做小,並不是一定要把企業的規模做小,而是把企業所涉及的行業範圍縮小,聚焦自身所有的能量在一個點上,只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需求突破;同時只有拒絕跟風,看別人做什麼掙錢,自己也跟著做,最終導致的是自己不僅失去本該擁有的優勢,而且在別的領域也難有建樹。而把客戶做大則是在“把企業做小、做專”的基礎之上,企業有了核心競爭力了,才能把客戶做大,把市場最大。

其實,在中國貪大求全的現象極為普遍,之所以如此就是想尋找各種機會,看別人做什麼賺錢,就跟著做什麼。但很多企業卻沒有看到,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生長空間已被先入者擠得所剩無幾,後來者想後來居上,勝算的幾率幾乎很小,除非自己只專注於這一領域,而且是最專業的後來者。如果你只是以一個“多元化,多一條腿好走路”的心態,跨到別的行業,做不到精,做不到專,就無法把客戶和市場做大。

山寨思維做智能鎖死路一條

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了無數企業進軍智能鎖行業,僅兩三年的時間,這片藍海就湧進了千餘家企業、2000多個品牌在此角逐。看似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但其實現實並不像理想那麼美好,經中國消費網▪家居視界粗略計算,在這1000多家企業中,真正有研發和生產能力的企業不到100家。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真正有研發、原創能力的企業不超過30家。

當然跨界過來的有很多企業也在加大研發力度,但組建自己生產線的可以說少之又少,大多都是在第三方OEM、ODM,這些企業最大的優勢就是有錢,還有品牌影響力,所以還是有一定優勢的,但智能鎖不一定成為它們的主打產品。所以,除去目前行業裡已逐漸嶄露頭角的幾個品牌,以及少數以工匠精神在做智能鎖的小品牌、小企業之外,目前至少有50%以上的小企業都是在用山寨的精神和思維來做鎖,大家都處在相互抄襲的狀態。

特別是有的企業認為,智能鎖是在傳統機械鎖的基礎上疊加一些電子器件就變成一把智能鎖,或者是酒店鎖加上指紋頭、密碼等就可以。所以,現在很多小微智能鎖企業,或者說小作坊式智能鎖企業從不同的廠家採購線路板、方案、指紋頭、算法、面板、鎖體等零部件,再加上一個公模,經過簡單的組裝成了自己的產品。

這樣的套路與當年的山寨手機如出一轍。但智能鎖與手機完全不同,手機可能只用三四個月到一兩年,而一把鎖在用戶看來至少也得使用五年以上;同時智能鎖的使用環境比手機惡劣得多,必須要確保在嚴寒的東北,炎熱、潮溼的海南,或者風吹日曬雨淋的別墅門上,不同的環境中都能使用。如此看來,山寨思維做智能鎖是死路一條。

智能鎖行業熱鬧背後的尷尬:滲透率不足3% 山寨化嚴重

好企業還需“好售後”

與其他智能家居產品不同,智能鎖對代理商和售後服務的要求特別高,配套是否完善決定了智能鎖品牌的銷售難度和口碑。一臺空調壞掉了,工人師傅可以第二天上門去維修,但一臺智能鎖壞了,就要求智能鎖企業能夠及時響應,在半個小時甚至更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

中國消費網•家居視界瞭解到,21世紀消費者購買產品已經脫離了價格選擇至上的層次,更偏重於用戶體驗感受,當一種商品其用戶體驗與售後服務無法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其市場口碑將會大受打擊,逐漸不被消費者所接受甚至淘汰。

“我家的智能鎖要是壞了進不了家門,售後還不能馬上解決的話,我估計我會當場罵娘。”一位智能鎖用戶這樣對中國消費網說到。然話糙理不糙,這確實是大部分智能鎖用戶的共同心聲。

縱觀全國,具備快速維修的智能鎖品牌少之又少,智能鎖售後維修問題屢屢遭人詬病。

中國消費網•家居視界瞭解到70%指紋鎖廠家的銷售及售後模式一般實行區域代理制,其產品的售後工作交由當地的代理商負責,有些經銷商在售賣產品過程中,一般由五金店或者機械鎖店鋪代為銷售,沒有自己的品牌專賣店,更沒有專業售後人員,而指紋鎖的安裝和維修都需要有相關專業知識的資深師傅,因節省成本,自身沒有專業售後人員,只是臨時聘請一些開鎖師傅,但這樣的師傅對指紋鎖產品不瞭解,根本不能一次性解決用戶的問題。用戶只能聯繫當地代理商派工作人員上門進行解決。然而,售後維修點難找、維修成本高、網點亂收費、零配件難找等情況屢屢皆是,售後維修成了擺飾,已成了98%指紋鎖用戶關心卻無奈的難題,若智能鎖企業能夠解決售後難題,做好售後服務,定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