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學博採墨痕新——書畫家趙毅的從藝之路


勤學博採墨痕新——書畫家趙毅的從藝之路

書畫家 趙毅

應該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識趙毅時,他已經是知名的青年書畫家了。1973年溥佐先生落實政策,從津郊張窩返津,回到河北區宇緯路大院安居後,我多次拜望溥先生,常聽溥先生不止一次地稱讚趙毅的人品與畫技,認為“趙毅天性好畫,晚年必有所成”。為此,我曾登門向趙毅請教花鳥畫法,趙毅傾心相教,其真誠熱情的場景至今記憶猶新。而今趙毅已是七秩添五的資深書畫家了,不僅是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美協花鳥委員會理事,還是天津書法家協會的成員,雖沒有顯赫的官銜或榮耀,但單憑藝術實力和創作經驗而言,我敢說:“他是當今中國第一流的書畫名家。齊白石老人在其篆刻印文中曾說:“無使名過實”、“世譽不足慕”。趙毅便是寧使“實過名”,也不願“名過實”的書畫家。

統觀趙毅國畫創作,其功力深厚紮實,花卉、禽鳥、畜獸、草蟲、山水、人物等題材無不涉獵,皆能畫得形神兼備,惟妙惟肖。其技法全面多能,工筆、寫意、沒骨、水墨等手法無不掌握,皆能得心應手。在大半生的勤奮努力下,他已將明清院體畫的嚴謹精緻與歷代文人畫的淡泊灑脫結合起來,將北方畫派的剛直遒勁與南方畫者的柔潤秀美溶匯貫通,在溥佐先生藝術的基礎上,形成了貫通南風北派,突現時尚和個人學養的獨特風格,致使其大量創作在大江南北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藝術影響和社會聲望。

勤學博採墨痕新——書畫家趙毅的從藝之路

勤學博採墨痕新——書畫家趙毅的從藝之路

統觀趙毅的丹青歲月,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為青壯年時期,即立志學畫、廣拜高師、孜孜進取、教學相長時期,具體年齡在17歲至50歲之間,此時是其系統學畫並在畫壇立穩腳跟時期。趙毅1943年生於天津,因受家庭和環境影響,自幼酷愛翰墨雅事。17歲時到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宮學習書畫,正恰趕上溥佐、孫其峰、張其翼、蕭朗、李昆璞等國畫高師授課,這使他一開始學畫,就進入了高層次的書畫殿堂,就得到了中華書畫優秀前輩的啟蒙和傳承,不僅沒有走彎路,而且很快漸入佳境,憑仗藝術天賦和超常勤奮,受到高師們的喜愛和關注。1960年秋天,溥佐先生帶他到家裡學畫,使其工筆花鳥越畫越好,很快達到獨立成畫的程度。因其家境困難,溥先生在教畫同時,還經常單獨為他講書畫理法,時常資助他筆墨、顏色和紙張。有時學畫時間長了,就留他在家裡吃宿。日子長了,趙毅與溥先生的孩子們親如兄弟,被世人羨慕地稱為“溥佐先生入室大弟子”。20歲後隨溥先生外出參加書畫活動,總會被人們高看一眼,趙毅本人也覺得這是他三生有幸的福氣。更為幸運的是,當年孫其峰和張其翼先生也住在宇緯路大院,他可以同時請教並受益於三位先生,可謂學福深厚,隨畫隨學,使其書畫水平突飛猛進,日新月異。而後又在溥先生引領下,使他自覺集三位高師之所長,通過臨摹、寫生、創作等方式感悟藝術真諦。汲取三師藝術之精華,使自己國畫的筆墨、造型、賦色與章法日趨成熟,逐步形成了書畫創作能力,併為市局單位及工商部門的廳堂創作國畫,也能為天津榮寶齋畫些書籤等應用小畫貼補家用,進而步入了青春創作的盛期。天有不測風雲,也正因為他書畫上的名氣,使其文革動亂中受到一些衝擊和冤曲。在經受磨難與坎坷之後,趙毅在八十年代接過溥佐、孫其峰等先生昔日為社會各界人士教畫的義務,在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宮舉辦的工筆花鳥畫學習班任教,每期30人左右每週上一次課,半年為一期。由於其功力深厚,教授得法,態度認真,每期學員都能滿額,教學效果突出,頗受學員歡迎,遂擴大了他的藝術影響。此時,他的書畫在創作實踐和教學感悟中不斷提升,畫出了許多筆精墨妙、色彩考究、富於神韻的精品力作,如《前程萬里》、《駿馬圖》、《墨竹圖》、《歲寒三友》等作品。

勤學博採墨痕新——書畫家趙毅的從藝之路

勤學博採墨痕新——書畫家趙毅的從藝之路

勤學博採墨痕新——書畫家趙毅的從藝之路

趙毅書畫創作的第二期為中年時期,即北人南遷、立志變法、師法自然、力求創新時期,具體年齡在50歲至69歲之間,此時系其廣收博取,自鑄新格階段。趙毅30歲自立於津沽畫壇,40歲設班教畫,成為畫家之後卻深感讀書太少而學問不濟,又趕上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後,西方各種思潮大量湧進,國內意識趨向多元,全盤西化論有之,中國畫窮途末路論有之,取消宣紙寫意論有之,致使他在創作中一度茫然失措。於是他決定進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進修,努力增加讀書和遊歷的質量。然而,要突破自己高師們的成法舊稿,卻難上加難,恰如其所言:“入溥家門不容易,想跳越溥家門更難。”在50歲前後,他有了到外地發展的動機和可能。1997年他應廈門一家醫藥集團公司邀請,決定南遷鷺島,步入國畫創新之途。一個辦法是在南方大量寫生,畫了許多南方特有的花草樹木和珍禽異鳥,從題材上不同於溥佐、孫其峰、張其翼三位高師,也不同於國內外其它花鳥畫家的作品,如《雙鳥紅韻》、《紅鸚竹石》、《卞特蘭與石斛》、《叢林異鳥》等。第二個辦法是變幻舊稿。如對溥先生畫馬的稿子,均做了適度的變幻,將勾勒用筆適度變細變淡,將內部結構用色彩或筆觸適度加強,將菊花青馬變為菊花紅馬,將馬的背景變為寫生的景物等。這樣一來,趙毅畫馬有了自己的風韻和姿態,被欣賞者稱為“趙家樣”。如《雪原白馬》從馬的表現上趨於簡括淡泊,在冰天雪地與寒林枯樹的背景描繪上也別出新裁。又如《紅花馬》表現一匹菊花紅馬健步于山野之間,意態悠閒而氣象宏大。其題詞曰:“少時學畫科溥家,師傅畫馬名天下。臨摹寫生千百匹,如今走出一紅花”。乙丑年九月試用皮紙畫純血馬中紅花馬一匹,仍似從溥佐恩師馬群中來,難呈‘趙家樣’也。”字裡行間訴說自創‘趙家樣’的艱難,也透露出奮力創新的喜悅。此外,趙毅在馬的形態變化與馬群組合上也多出新意,在此不再贅述了。第三個辦法是以書法入畫法,使高師們的理法向自己審美追求方面轉化。如橫幅《墨竹圖》在寫竿出枝與竹葉組合上,都有別於溥佐、孫其峰、張其翼諸先生,而呈現出端莊、朴茂、純厚的氣象。作者在題詞中寫道:“餘自少時從恩師溥佐先生,學畫竹四十餘年,依樣描寫並無長進。偶讀傅青主書法,始有所悟,遂寫此幅,並識於廈門。”由此可知他將書法體驗用於國畫創作的成功。他還嘗試用雙勾賦色畫竹竿與揮毫意筆竹葉組合成畫,自出機杼而意味清雅,其題詞曰:“眼中之竹與心中之竹合而為一,發於情性,寫於紙上,乃近乎東坡先生所言胸有成竹也者”。如此種種,說明他南遷移居廈門17年中,在溥佐諸高師的畫法基礎上,外師造化,中發心源,以遷想妙得,走出了富於自己藝術個性的書畫天地。

勤學博採墨痕新——書畫家趙毅的從藝之路

勤學博採墨痕新——書畫家趙毅的從藝之路

勤學博採墨痕新——書畫家趙毅的從藝之路

趙毅書畫創作的第三時期為晚年時期,即寄意靈石、抒情言志、自娛娛人、修身養心時期,具體時間是2012年從廈門返津以後。由於長時期超負荷創作書畫,年愈古稀的趙毅對工筆大畫漸感力不從心,讀書與創作時往往覺得精力不足,只好改畫寫意竹石,以抒寫情志為主。但他的創新激情依然火熱,他選擇揮寫玲瓏巧石為主。因為中華民族自古便有靈石崇拜的優秀傳統,從遠古的女媧補天、愚公移山到宋代東坡畫石、米顛拜石,再到明清文人的梅竹石或松竹石等歲寒三友,乃至曹雪芹原為《石頭記》的《紅樓夢》等,均表現出炎黃子孫對堅定、剛強、執著、聰慧等優秀品德的恪守與對幸福、吉祥、福壽及時來運轉的不懈追求,歷代書畫大家幾乎都是揮寫靈石的高手。趙毅秉承先賢畫石傳承,近年畫石不倦。如溥先生之子毓震峰家中珍藏一塊紅太湖石,奇奧神妙、孔竅生動,他愛而畫之,以供世人賞心悅目。又如他赴蘇州留園遊覽,得見一太湖奇石玲瓏剔透、莊重多態,他冒雪繪之,令其神韻達於紙絹。又畫蘇州獅子林多孔重影太湖石,皆奇形異狀,耐人賞玩,不落凡俗。他畫的靈石上面或周圍,多配以幽蘭、紅花、靈芝、清竹或仙草,使畫面動靜結合、增強意蘊、更有賞讀價值。如其《蘭石圖》題詞曰:“人云瘦透漏皺醜,誰知湖石尚清秀,怪中出奇並英峻,千秋萬代最長壽”。既能高迴出塵,又可雅俗共賞,為弘揚中華文化的正能量貢獻心智。

勤學博採墨痕新——書畫家趙毅的從藝之路

勤學博採墨痕新——書畫家趙毅的從藝之路

總之,趙毅平生走南闖北,年愈七旬而寄興靈石,得坡公、米顛之雅好,養天地山嶽之祥瑞,所畫靈石,非止一面,往往三面四面,有形有神,有意有趣,多具飛舞變幻之態,頗富穿雲參鬥之姿,並以題詠記事述志,自能自娛娛人。若以風格論之,其寫石創作更有其個性特質,故可視為其創作思想和藝術境界的又一昇華。趙毅自青年時代好學敬業,勤勉作畫習書,努力於書畫創作,尊師愛生,始終如一。其創作植根於深厚的中華文化沃土之中,在研究傳統和深入生活中提升書畫創作水平。在學習先賢和學習今人中激活藝術情感,故能將古今中外藝術營養貫通於自己書畫作品之中,他常說:“我學了一輩子書畫,也努力創作了一輩子,但至今未能畢業。”本人謹祝他學到老、畫到老、創作到老、快樂到老、幸福到老,為祖國和人民畫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

勤學博採墨痕新——書畫家趙毅的從藝之路

勤學博採墨痕新——書畫家趙毅的從藝之路

勤學博採墨痕新——書畫家趙毅的從藝之路

勤學博採墨痕新——書畫家趙毅的從藝之路

勤學博採墨痕新——書畫家趙毅的從藝之路

勤學博採墨痕新——書畫家趙毅的從藝之路

王振德

(作者系天津美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天津文史館館員

兼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國學研究會榮譽會長等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