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博采墨痕新——书画家赵毅的从艺之路


勤学博采墨痕新——书画家赵毅的从艺之路

书画家 赵毅

应该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识赵毅时,他已经是知名的青年书画家了。1973年溥佐先生落实政策,从津郊张窝返津,回到河北区宇纬路大院安居后,我多次拜望溥先生,常听溥先生不止一次地称赞赵毅的人品与画技,认为“赵毅天性好画,晚年必有所成”。为此,我曾登门向赵毅请教花鸟画法,赵毅倾心相教,其真诚热情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而今赵毅已是七秩添五的资深书画家了,不仅是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协花鸟委员会理事,还是天津书法家协会的成员,虽没有显赫的官衔或荣耀,但单凭艺术实力和创作经验而言,我敢说:“他是当今中国第一流的书画名家。齐白石老人在其篆刻印文中曾说:“无使名过实”、“世誉不足慕”。赵毅便是宁使“实过名”,也不愿“名过实”的书画家。

统观赵毅国画创作,其功力深厚扎实,花卉、禽鸟、畜兽、草虫、山水、人物等题材无不涉猎,皆能画得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其技法全面多能,工笔、写意、没骨、水墨等手法无不掌握,皆能得心应手。在大半生的勤奋努力下,他已将明清院体画的严谨精致与历代文人画的淡泊洒脱结合起来,将北方画派的刚直遒劲与南方画者的柔润秀美溶汇贯通,在溥佐先生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贯通南风北派,突现时尚和个人学养的独特风格,致使其大量创作在大江南北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艺术影响和社会声望。

勤学博采墨痕新——书画家赵毅的从艺之路

勤学博采墨痕新——书画家赵毅的从艺之路

统观赵毅的丹青岁月,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青壮年时期,即立志学画、广拜高师、孜孜进取、教学相长时期,具体年龄在17岁至50岁之间,此时是其系统学画并在画坛立稳脚跟时期。赵毅1943年生于天津,因受家庭和环境影响,自幼酷爱翰墨雅事。17岁时到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学习书画,正恰赶上溥佐、孙其峰、张其翼、萧朗、李昆璞等国画高师授课,这使他一开始学画,就进入了高层次的书画殿堂,就得到了中华书画优秀前辈的启蒙和传承,不仅没有走弯路,而且很快渐入佳境,凭仗艺术天赋和超常勤奋,受到高师们的喜爱和关注。1960年秋天,溥佐先生带他到家里学画,使其工笔花鸟越画越好,很快达到独立成画的程度。因其家境困难,溥先生在教画同时,还经常单独为他讲书画理法,时常资助他笔墨、颜色和纸张。有时学画时间长了,就留他在家里吃宿。日子长了,赵毅与溥先生的孩子们亲如兄弟,被世人羡慕地称为“溥佐先生入室大弟子”。20岁后随溥先生外出参加书画活动,总会被人们高看一眼,赵毅本人也觉得这是他三生有幸的福气。更为幸运的是,当年孙其峰和张其翼先生也住在宇纬路大院,他可以同时请教並受益于三位先生,可谓学福深厚,随画随学,使其书画水平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而后又在溥先生引领下,使他自觉集三位高师之所长,通过临摹、写生、创作等方式感悟艺术真谛。汲取三师艺术之精华,使自己国画的笔墨、造型、赋色与章法日趋成熟,逐步形成了书画创作能力,并为市局单位及工商部门的厅堂创作国画,也能为天津荣宝斋画些书签等应用小画贴补家用,进而步入了青春创作的盛期。天有不测风云,也正因为他书画上的名气,使其文革动乱中受到一些冲击和冤曲。在经受磨难与坎坷之后,赵毅在八十年代接过溥佐、孙其峰等先生昔日为社会各界人士教画的义务,在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举办的工笔花鸟画学习班任教,每期30人左右每周上一次课,半年为一期。由于其功力深厚,教授得法,态度认真,每期学员都能满额,教学效果突出,颇受学员欢迎,遂扩大了他的艺术影响。此时,他的书画在创作实践和教学感悟中不断提升,画出了许多笔精墨妙、色彩考究、富于神韵的精品力作,如《前程万里》、《骏马图》、《墨竹图》、《岁寒三友》等作品。

勤学博采墨痕新——书画家赵毅的从艺之路

勤学博采墨痕新——书画家赵毅的从艺之路

勤学博采墨痕新——书画家赵毅的从艺之路

赵毅书画创作的第二期为中年时期,即北人南迁、立志变法、师法自然、力求创新时期,具体年龄在50岁至69岁之间,此时系其广收博取,自铸新格阶段。赵毅30岁自立于津沽画坛,40岁设班教画,成为画家之后却深感读书太少而学问不济,又赶上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西方各种思潮大量涌进,国内意识趋向多元,全盘西化论有之,中国画穷途末路论有之,取消宣纸写意论有之,致使他在创作中一度茫然失措。于是他决定进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努力增加读书和游历的质量。然而,要突破自己高师们的成法旧稿,却难上加难,恰如其所言:“入溥家门不容易,想跳越溥家门更难。”在50岁前后,他有了到外地发展的动机和可能。1997年他应厦门一家医药集团公司邀请,决定南迁鹭岛,步入国画创新之途。一个办法是在南方大量写生,画了许多南方特有的花草树木和珍禽异鸟,从题材上不同于溥佐、孙其峰、张其翼三位高师,也不同于国内外其它花鸟画家的作品,如《双鸟红韵》、《红鹦竹石》、《卞特兰与石斛》、《丛林异鸟》等。第二个办法是变幻旧稿。如对溥先生画马的稿子,均做了适度的变幻,将勾勒用笔适度变细变淡,将内部结构用色彩或笔触适度加强,将菊花青马变为菊花红马,将马的背景变为写生的景物等。这样一来,赵毅画马有了自己的风韵和姿态,被欣赏者称为“赵家样”。如《雪原白马》从马的表现上趋于简括淡泊,在冰天雪地与寒林枯树的背景描绘上也别出新裁。又如《红花马》表现一匹菊花红马健步于山野之间,意态悠闲而气象宏大。其题词曰:“少时学画科溥家,师傅画马名天下。临摹写生千百匹,如今走出一红花”。乙丑年九月试用皮纸画纯血马中红花马一匹,仍似从溥佐恩师马群中来,难呈‘赵家样’也。”字里行间诉说自创‘赵家样’的艰难,也透露出奋力创新的喜悦。此外,赵毅在马的形态变化与马群组合上也多出新意,在此不再赘述了。第三个办法是以书法入画法,使高师们的理法向自己审美追求方面转化。如横幅《墨竹图》在写竿出枝与竹叶组合上,都有别于溥佐、孙其峰、张其翼诸先生,而呈现出端庄、朴茂、纯厚的气象。作者在题词中写道:“余自少时从恩师溥佐先生,学画竹四十余年,依样描写並无长进。偶读傅青主书法,始有所悟,遂写此幅,並识于厦门。”由此可知他将书法体验用于国画创作的成功。他还尝试用双勾赋色画竹竿与挥毫意笔竹叶组合成画,自出机杼而意味清雅,其题词曰:“眼中之竹与心中之竹合而为一,发于情性,写于纸上,乃近乎东坡先生所言胸有成竹也者”。如此种种,说明他南迁移居厦门17年中,在溥佐诸高师的画法基础上,外师造化,中发心源,以迁想妙得,走出了富于自己艺术个性的书画天地。

勤学博采墨痕新——书画家赵毅的从艺之路

勤学博采墨痕新——书画家赵毅的从艺之路

勤学博采墨痕新——书画家赵毅的从艺之路

赵毅书画创作的第三时期为晚年时期,即寄意灵石、抒情言志、自娱娱人、修身养心时期,具体时间是2012年从厦门返津以后。由于长时期超负荷创作书画,年愈古稀的赵毅对工笔大画渐感力不从心,读书与创作时往往觉得精力不足,只好改画写意竹石,以抒写情志为主。但他的创新激情依然火热,他选择挥写玲珑巧石为主。因为中华民族自古便有灵石崇拜的优秀传统,从远古的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到宋代东坡画石、米颠拜石,再到明清文人的梅竹石或松竹石等岁寒三友,乃至曹雪芹原为《石头记》的《红楼梦》等,均表现出炎黄子孙对坚定、刚强、执着、聪慧等优秀品德的恪守与对幸福、吉祥、福寿及时来运转的不懈追求,历代书画大家几乎都是挥写灵石的高手。赵毅秉承先贤画石传承,近年画石不倦。如溥先生之子毓震峰家中珍藏一块红太湖石,奇奥神妙、孔竅生动,他爱而画之,以供世人赏心悦目。又如他赴苏州留园游览,得见一太湖奇石玲珑剔透、庄重多态,他冒雪绘之,令其神韵达于纸绢。又画苏州狮子林多孔重影太湖石,皆奇形异状,耐人赏玩,不落凡俗。他画的灵石上面或周围,多配以幽兰、红花、灵芝、清竹或仙草,使画面动静结合、增强意蕴、更有赏读价值。如其《兰石图》题词曰:“人云瘦透漏皱丑,谁知湖石尚清秀,怪中出奇並英峻,千秋万代最长寿”。既能高迴出尘,又可雅俗共赏,为弘扬中华文化的正能量贡献心智。

勤学博采墨痕新——书画家赵毅的从艺之路

勤学博采墨痕新——书画家赵毅的从艺之路

总之,赵毅平生走南闯北,年愈七旬而寄兴灵石,得坡公、米颠之雅好,养天地山岳之祥瑞,所画灵石,非止一面,往往三面四面,有形有神,有意有趣,多具飞舞变幻之态,颇富穿云参斗之姿,並以题咏记事述志,自能自娱娱人。若以风格论之,其写石创作更有其个性特质,故可视为其创作思想和艺术境界的又一升华。赵毅自青年时代好学敬业,勤勉作画习书,努力于书画创作,尊师爱生,始终如一。其创作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沃土之中,在研究传统和深入生活中提升书画创作水平。在学习先贤和学习今人中激活艺术情感,故能将古今中外艺术营养贯通于自己书画作品之中,他常说:“我学了一辈子书画,也努力创作了一辈子,但至今未能毕业。”本人谨祝他学到老、画到老、创作到老、快乐到老、幸福到老,为祖国和人民画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

勤学博采墨痕新——书画家赵毅的从艺之路

勤学博采墨痕新——书画家赵毅的从艺之路

勤学博采墨痕新——书画家赵毅的从艺之路

勤学博采墨痕新——书画家赵毅的从艺之路

勤学博采墨痕新——书画家赵毅的从艺之路

勤学博采墨痕新——书画家赵毅的从艺之路

王振德

(作者系天津美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文史馆馆员

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学研究会荣誉会长等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