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採風」小團圓

渴望團圓,人之常情。檢察官在公正辦案的同時,不忘傳遞司法溫情,幫助他們與家人團聚,拾起新生活的信心。

人生有了新起點

【黃浦區人民檢察院】

“您好,是吳檢察官嗎?我這裡是上海司法鑑定中心,顧小帥(化名)的骨齡鑑定出來了,顯示他是16週歲以上未滿17週歲!”

黃浦區檢察院檢察一部未成年人犯罪辦案組的檢察官吳海雲放下電話,心裡的石頭落了地。自從受理了徐某等5人尋釁滋事案後,她通過訊問、查證,感覺顧小帥並不像是其自報的成年人,無論是其外貌、言語和入學年份,都存在巨大疑點,更像是未成年人。而如果證明其系未成年人,由於他實施的尋釁滋事行為情節較輕,認罪態度也較好,完全可以通過教育挽救的方式使他重回正途。鑑於此,吳海雲決定申請骨齡鑑定。

時間回到今年的6月6日,在上海中心城區餐館打工的外來人員徐某得知女友結交了新男友小梁,而徐某在與小梁喝酒時,因為小梁要灌他的酒,新仇舊怨糾結在一起,便起了爭執,雙方藉著酒性便扭打了一番。事後,徐某為了逞強,叫來包括顧小帥等同在一個餐館打工的老鄉,趕到夜排擋對小梁拳打腳踢,致其輕微傷。公安機關接警後先後將5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檢察機關審查後對他們依法批准逮捕。

然而,作為一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檢察官,辦案的目的不僅僅在於查清事實,正確適用法律,更在於挽救心靈,使罪行不嚴重、認罪態度較好的青少年擁有重返社會的機會。案件移送審查起訴後,吳海雲接到司法鑑定中心的鑑定意見,確定5名犯罪嫌疑人中有3人為未成年人,顧小帥就是其中之一。

“你對自己的行為怎麼看呢?”看守所內,吳海雲問及顧小帥的內心感受。

“衝動是魔鬼,我父親為了能讓我早點打工,把我的出生日期早報了兩年,其實我真的還不成熟,老鄉叫我去打人我就去打了。我好想回家和爸媽在一起,現在我才知道自己最需要什麼。”顧小帥痛哭流涕地說。

當檢察官聯繫了涉案未成年人的父母,更是得到了相似的答案。其實這些孩子都因家庭原因而早早結束了學業,來到一線城市打工,平時老鄉間的交往成了他們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因而也在一念之差下犯了罪錯。當吳海雲告知準備對涉案未成年人變更強制措施為取保候審,但需要一名家屬來到上海時,他們的父母都表示要一起來接孩子。事後吳海雲得知,顧小帥的父母是站了一晚上的火車來到上海的。

吳海雲欣慰之餘,還通過江浙滬司法互助協議,啟動異地幫教、遠程宣告和當面訓誡,下一步還將考慮開展附條件不起訴,為釋放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嚴謹、人性、全方位的關護,助力孩子們能順利通過考察期。

走出看守所,顧小帥和父母緊緊擁抱在一起,欣喜的淚水流個不停。這個中秋節,他註定不再孤單。

(本報通訊員吳海雲 楊旭垠)

身體有望康復

【奉賢區人民檢察院】

“如果不是你們幫我申請了這筆司法救助金,我真的沒有錢再去做手術取出胳膊裡的鋼板了。”近日,來滬務工人員李某拿到司法救助金後向奉賢區檢察院檢察官說道。

2017年12月6日晚,李某像往常一樣從廠裡下班騎電瓶車回家,當她騎到奉賢區金匯鎮航南公路泰青港橋西約50米處時,男子成某騎摩托車從李某右側超車,李某緊急向左邊讓行,正在這時,成某強行拉拽搶走了李某隨身背的揹包。拉拽時直接導致李某摔倒在地。經鑑定,李某構成十級傷殘。經奉賢區檢察院提起公訴,被告人成某被法院以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並處罰金8000元。

李某與丈夫已分居十多年,其一人在奉賢區某工廠打工,撫養一兒一女,現在女兒剛剛從職高畢業在重慶打工,兒子還在讀初中,李某的工資本就只夠勉強維持生計。這次意外讓她第一次住院做手術就花掉了3萬多元,這些錢還是從親戚處借的。馬上要進行二次手術,醫療費讓李某焦頭爛額。

成某一直表示願意賠償被害人的損失,但是並沒有經濟賠償能力。李某在法庭審理時提出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但因成某及其家屬均無經濟賠償能力,且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不支持提起賠付傷殘賠償金的請求,李某申請撤回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決定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經法院調解,成某與李某達成了協議:成某於今年6月底前賠償李某身體受傷害後的各項損失共計10萬元。但是成某及其家屬卻遲遲拿不出錢。

因此,李某於今年6月15日向奉賢區檢察院提起了刑事申訴,並於7月12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該院於7月20日召開了公開聽證會,聽證員一致認為區法院的判決事實清楚、證據充分、量刑適當,李某的申訴理由不成立。8月20日,該院控申部門檢察官王春燕向區法院執行法官詢問該案強制執行情況,法官表示,截至目前,該案無財產可供執行。因而李某的經濟損失未得到賠償。

李某因鑑定費、醫藥費等費用已經花掉3.8萬餘元,家庭生活困難,無力承擔後續醫治費用。同時,由於左胳膊活動受限,做不了之前的工種,換到了比之前輕鬆、但工資比之前低的工種。面對李某的情況,王春燕向她介紹了司法救助項目,並幫助李某申請到了1.3萬元的司法救助金,使其能夠順利進行第二次手術。

中秋節,李某的大女兒也從重慶請假來到上海,與弟弟一起照顧母親,一家三口在上海團聚,一起過了個愉快的中秋節。

(本報通訊員呂亞南)

難忘大眼睛晨晨

【寶山區人民檢察院】

叮咚,寶山區檢察院檢察官的微信群裡有新消息提示。

“各位爸爸媽媽,大家還記得之前媒體報道的被親生父親兩次遺棄的男孩晨晨(化名)嗎?之前我們檢察一部和檢察六部聯手,為他的家人開展了一些心理諮詢和司法救助工作。天涼了,我們想為目前只有9個月大的晨晨徵集些衣物。”

“現在媽媽一個人帶他,無法工作。雖然是男娃,但那天看到時他穿著女娃的連體衣,腿上好多蚊子叮的包。”

“穿多大碼?”

“除了衣服,其他的要嗎?毯子包被之類的?”

“奶瓶,鴨嘴杯需要嗎?”

“我回去找找。自己有了娃真是看不得這種事情。”

這是院裡一群已做了爸爸媽媽的年輕檢察官們組建的微信群,平常用來交流育兒信息。這天,群主陳怡怡的一條信息引來了大家的熱烈反響。陳怡怡是檢察一部未檢辦公室檢察官,她和同事在辦理一起遺棄案時,對這個大眼睛男孩心疼不已。

晨晨被自己的親生父親張某遺棄兩次。在和彭某非婚生子後,張某以無力撫養為由,兩次將晨晨遺棄在居民小區,而彭某在此前已不知所蹤。目前張某已經被寶山區檢察院以遺棄罪依法批准逮捕。在警方的努力下,已經找到晨晨的母親彭某,母子二人團聚後,在臨時板房安置了下來,但因彭某沒有收入來源而生活窘迫。

晨晨和母親的困境,檢察官們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於是,檢察一部和檢察六部聯合開展了一系列未成年被害人救助工作,在全面瞭解了晨晨當前的生活困境之後,依規定發放司法救助金9500元。檢察官們還邀請了心理諮詢專家,對晨晨的母親開展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幫助她疏導負面情緒,引導她迴歸正常生活。除了通過微信群發動本院幹警捐助家中閒置的嬰兒衣物、生活用品之外,檢察官們還與區婦聯、民政等部門聯絡,根據《上海市寶山區監護困境兒童線索發現處置工作辦法》,為被害人協調落實2000元“婦兒關愛基金”,緩解母子二人的實際困難。

“昨天下午,檢察一部和六部派員將司法救助金和大家的愛心捐贈送到孩子母親手中,並通過聯繫婦聯等部門申請了‘婦兒關愛基金’,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中秋節前夕,檢察官們帶著各方送來的衣物、食品來到晨晨母子住的臨時板房。“感謝大家,過了中秋天氣就要轉涼了,這是寶寶現在最需要的!”晨晨的母親彭某激動地說。

(本報通訊員張文君)

家有了支撐

【嘉定區人民檢察院】

今年4月中旬的一天,年輕的媽媽趙某來到嘉定區檢察院檢察服務大廳,只見她手中牽著一個年幼的男孩,肩上還揹著一個7個月大的嬰兒,無助地站在門口。當天負責接待的檢察官上前詢問才知,原來她是來給自己丈夫“求情”的。

趙某稱今年2月,她與丈夫黃某從安徽老家乘大巴前往上海務工,途中黃某因轉乘車輛問題與司機發生口角進而雙方產生肢體衝突,打鬥糾纏中造成司機輕傷二級及輕微傷。黃某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4月初因涉嫌故意傷害罪被批捕,羈押於嘉定區看守所。

趙某向檢察官申訴其家情困窘,已被戶籍所在地列為貧困戶,丈夫是家裡唯一的收入來源,她無業且還要照顧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所以請求檢察機關能否考慮案件實際情況及其家庭現狀,讓其丈夫黃某從看守所早點出來,以支撐這個破碎的家。

當天負責接待的院領導瞭解情況後,耐心安撫趙某的情緒,反覆向其解釋有關取保候審的相關法律規定,並留下趙某的聯繫方式,讓她安心等待檢察機關的回覆。趙某走後,接訪檢察官隨即向案件承辦人瞭解案情。承辦人稱黃某此人並無前科劣跡,此次系一時衝動犯罪,且到案後認罪悔罪態度較好,羈押期間也表現良好。此外,黃某在滬有相對固定住所,其居住在上海的弟弟也願意作為保證人。

與此同時,檢察官還了解到,即便家庭困難,黃某和趙某依然通過各種方式籌措賠償款,在趙某來該院之前,他們已對被害人賠償3.6萬元並取得諒解。黃某作為家中經濟的唯一來源,如果失去人身自由,哪怕是不長的時間,這個家庭也將陷入困境。詳細瞭解案情和黃某一家的情況後,檢察官聯繫上了趙某,告知其可向本院提出羈押必要性審查申請,並向其解釋了申請所需材料及程序。

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趙某文化水平不高,寫羈押必要性審查申請書遇到了困難。她又一次來到檢察院,接待她的檢察官不厭其煩一字一句地教她書寫,逐字逐句指導其寫完申請書,並兩次提醒其補充相關材料。最終,該院同意對黃某變更強制措施為取保候審。黃某從看守所回到家後,順利返回工作崗位,有效緩解了家裡的經濟壓力。

“我今天專程來當面謝謝檢察官,感謝你們及時啟動羈押必要性審查,讓我這麼快回歸工作崗位。”前不久,黃某來到嘉定區檢察院檢察服務大廳,連聲道謝。

這個中秋節,黃某一家聚在一起,過了個和和美美、團團圓圓的節日。

(本報通訊員童畫)

與拾荒老人團聚

【普陀區人民檢察院】

在上海西北片區有一條富有生活氣息的老街——普陀路,走過密集的果蔬鋪與餐飲店,普陀區檢察院的檢察官闕立群拐進了一條狹窄的弄堂。這是一條堆滿了塑料瓶與廢紙板的腥臭小路,弄堂裡,坐著聊天的老人們目光不停地與這個突如其來的“闖入者”相遇。

“闕檢察官!”不遠處,一位身形矮小的老人迎了上來,他便是闕立群此行要見的人——王永富(化名)。中秋前夕,闕立群專程趕來與王永富團聚。

“胸口還疼嗎?”闕立群關切地問道。“已經好多了。”王永富帶著他來到自家七八平方米的房屋,雙人床佔去了一大半的位置,房屋四壁摞滿生活用品和整理好的廢品。妻子苗仙花(化名)趕快從外面借來了幾把椅子。闕立群的到來,頓時讓這個狹小的房間顯得更加侷促,然而小屋裡不時傳出家人團聚般的話語。

王永富年近七十,長年為小區做綠化保養與撿拾廢品,妻子則是一名鐘點工,兩人相依為命。一年前,王永富在普陀區一購物中心門口撿拾廢品時與購物中心保安發生爭執被打成重傷,急需手術治療,但手術費讓原本就貧困的家庭一籌莫展。

當時負責司法救助工作的闕立群在日常翻看刑檢部門批准逮捕書時發現了這個狀況,他立即向承辦檢察官瞭解王永富的家庭情況,並與其妻子取得了聯繫。在瞭解到購物中心保安雖然被追究刑事責任但對王永富賠付款不足,造成王永富無法及時手術治療,而司法救助金又無法快速到位的情況後,闕立群立即建議啟動部門會議商討對策,得到院領導的支持,與當地醫院協商先手術後付款。然而手術後的王永富失去了勞動能力,只能待在家裡休養。闕立群依舊關心著他的情況,一方面繼續為其跟進司法救助金的申請手續,另一方面時時電話回訪慰問。

今年初春,闕立群和院領導一起前往王永富家中探望,併為他帶去了一份禮物——一個裝有司法救助金的信封。王永富激動地接過禮物,一聲聲稱檢察官為“救命恩人”。此後,在闕立群的努力下,檢察院繼續支持王永富提起民事訴訟,向保安所在公司索賠剩餘醫藥費,為王永富爭取合法權利。

王永富夫婦是孤獨的,他們雖沒有兒女承歡,但他們也是幸運的,闕立群成為了他們的家人。這個中秋節,同闕立群團聚在一起,王永富夫婦感到心是溫暖的。

(本報通訊員張熠)

文稿統籌:本報記者林中明 製圖:王魯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