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比你想像要厲害的多

不要被GDP騙了。經濟全球化最本質的實力,終歸要體現在貿易能力和效率上,技術和人才,是最好的通行證。日本老齡的人口結構和突出的技術能力,是個糾結的組合;然而對比一下中國,土地泡沫化和低技能,一定是最差的組合。因為缺乏可貿易的硬通貨,在全球博弈裡是沒有話語權的。

在中國無良媒體唱衰日本誤導民眾的時候,他們正在“為未來投資”。經濟實力的比拼,最終是靠技術話語權和產業鏈掌控力。從這一點上,中國的驕傲來得越早,未來會摔得越重。日本放出的水流進了產業整合、重組、創新、研發環節;中國的放水流進的是地產、基建和“城市化”。簡單總結:日本的債務附著的資產是“技術產能”,中國的債務附著的是“土地產能”。二十多年前,日本也經歷過瘋狂的地產泡沫,給日本經濟造成了巨大創傷。但即便跟那個時候的日本比,中國當前情況也不可同日而語。

日本當時已經構建了世界一流的技術體系,建立了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中國並沒有充足的技術儲備作為後勁,社會保障也是寅吃卯糧的狀態。這些年來,無論在地產基建方面,還是產業發展方面,中國都在想通過投資的大躍進實現“跨越式升級”。這些投資,有多少真正流入了創新研發環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日本的創新方向正在發生巨大變化。

暫別大眾消費,強化上游核心

目前,在全球彩電、手機、冰箱、洗衣機和空調行業的排行榜上,日本企業已經不再名列前茅。韓國企業狂飆突進,三星、LG是全球最大的彩電供應商,三星還與美國蘋果公司成為智能手機的霸主。

日本企業正從B2C領域,逐漸向B2B領域擴展、轉型。松下從家電DNA,擴展至汽車電子、住宅能源、商務解決方案等領域;今後,夏普將轉向健康醫療、機器人、智能住宅、汽車、食品、水、空氣安全領域和教育產業;索尼復興電子業務的計劃遭遇挫折,電子領域今後將強化手機攝像頭等核心部件。日本原有產業體系受到國內老齡化和國外低成本的衝擊,在人們眼中“失去的二十年”裡,日本的創新方向發生了巨大變化。

首先是醫療領域。其次是創能、蓄能領域。機器人也是日本著力打造的新興領域。安川電機原來是馬達、發動機的生產商,現在已成為全球四大機器人企業之一。一是日本已經完成資本積累;二是有學術積累,日本發現了問題,找全世界的高手來幫忙解決;三是企業經營管理經驗的積累。

電子業:為“創造未來”而投資

雖然日本電子企業在B2C市場衰退,但如果以為日本企業已經失去了競爭力,那是錯覺。

中國製造商多數採購日本高端零部件,產品線涵蓋範圍廣泛,從顯示屏到WiFi模塊,再到微小的儲能電容陶瓷等不一而足。拿中興來說,該品牌部分手機的顯示屏購自日本夏普,鏡頭組件則交由索尼生產。比起蘋果或者三星,中國智能手機中使用的日本零部件更多。靠核心零部件賺錢“保留火種”後,下一步日本電子業將為“創造未來”而投資。技術儲備已經在推進。第二個是跟安全飲用水生產相關的技術。機器人應用:從產業到服務

日本在機器人領域的領先,是通過幾十年的研發積累下來的。日本的機器人也越來越多地活躍在中國工廠的生產線上。據瞭解,日本在全球產業機器人市場中所佔份額已經超過50%。日本在此領域的先發投入,就有望帶來超額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