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師成長分享:我覺察了情緒背後······

职业规划师成长分享:我觉察了情绪背后······

在做獨立諮詢2年半的時間,最困擾我的是情緒問題。

其實以前也有,但因為忙,而且比較理性,常常就忽略了。但做自由工作者的過程中,我每天面對的是自己,無法再逃避。

情緒就在那裡,就踏踏實實地堵在我的胸口,我不得不去面對。

為此我花了很多的方法:格式塔心理諮詢,教練,遠程量子療法,靈魂溝通,冥想,看書等等。

也正是因為這個過程中瞭解到情緒的重要性,因為今年6月份開展的南丁班,我特意設置了2個節情緒課,由劉玲老師來講。

聽了她的課程,記下來了化解情緒的三個步驟:

1、覺察情緒;

2、接納情緒;

3、覺察念頭,轉化思維。

沒想到我很快就運用了它們。

职业规划师成长分享:我觉察了情绪背后······

一個週末,我和Mike去游泳,剛出門就要下雨,MIke回去拿雨傘,我在小區裡等。

我站在路上,正好看到一個老太太在摘橘子——這顆橘子樹,是小區的公共財產。

橘子還沒有成熟,老太太把摘下的橘子放在隨身帶的布袋裡,裝了滿滿一兜。我忽然發現我的心中的火開始升上來,一股憤怒之情。我甚至想衝過去大喝一聲:“住手,這又不是你自己家的橘樹,你憑什麼都摘下來。”似乎有點義憤填膺,保護公關財產味道。

但是我沒去,我站在那裡,在想這個事情我為什麼讓我這麼生氣。

這個橘樹上的橘子,總是會被人摘的,不是這個老太太就是別人啊!

我想到在小的時候,去到一些機構辦事(比如到醫院看病或者去國有商場買東西),而那些工作人員上班時間談著私事,對顧客也是愛答不理,內心非常的反感。

這個背後就是覺得自己沒有被關注,沒有被尊重,而且這些人非常不專業。

同時,我又想到小的時候和媽媽一起,如果和她一起走,她遇到熟人,會和熟人一直聊下去,完全就不關注我了,甚至之後和她說話,她也是有一搭無一搭的,感覺自己完全沒有被關注,沒有被看見,內心充滿了憤怒。

當我看到這個老太太摘橘子,那些沒有被關注,沒有被尊重,以及對工作不專業,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貪婪的不滿全部被引發,這個事情只是一個觸發點。

Mike來了,我把這件事情和他說,問他的感受,他說沒有感覺。

看來每個人的情緒模式是獨特的。我通過幾分鐘的往內看,覺察了這個情緒,憤怒就消失了。

职业规划师成长分享:我觉察了情绪背后······

我又想起了另外2個情景。

一個快遞打電話給我,說有快遞,而我正在外面。我說你可以放在房間門口的箱子上,又解釋說可以跟隨著其他人進大門。

他依然在電話那頭說“我怎麼能進去啊?”

聽到這句話,我立刻就掛斷電話。

因為我內心有一股強烈的情緒升起,這個語氣,這句話,我如此之熟悉。

這怎麼能弄啊?”這個聲音來自父親。當有些事情需要他來處理,他總會說這句話。這句話的背後是“這根本都不行,你卻讓我試。”充滿了抱怨。

結果是媽媽去試,就成了,或者別人一去幫忙,也成了。之後自然少不了母親的抱怨。

我深深地拒絕和討厭這句話和這句話背後的情緒——悲觀,不願意嘗試,遇到困難輕易就放棄。父親的思維裡有這樣的模式存在,我也從這句話中捕捉到了。我拒絕接受這個事實——我不能接受父親有軟弱的一面,也不能接受自己有軟弱的一面。

這個快遞員的一句話把所有的情緒都勾起來了。

軟弱就軟弱,誰還是完人啊,父親不是,我也不是。

但並不因為我們有不完美的地方,我就不愛父親,不愛自己了。

當我察覺這一切,情緒立刻就消失了。

另外一個場景,是在地鐵口。

走在我前面的是一個小男孩,爸爸,奶奶。小男孩特別調皮,蹦蹦跳跳的,奶奶就在後面大喊大叫,聲音幾乎嘶啞。

聽到這聲音,我內心立馬升起一股厭惡之情,甚至想大喊一聲:

“有什麼好叫的!”

內心有一股情緒在升騰。為什麼老奶奶的喊叫讓我如此厭惡呢?

奶奶的聲音流露出的是對男孩的擔心,以及不能掌控他的憤怒和恐懼。

但她的反應過度了——孩子只是走在路上,又沒過馬路,她都如此害怕,似乎只有男孩時時刻刻拉著她的手,乖乖的。才行!

而這個過程中,身邊的爸爸一直都不說話,小男孩垂著頭走到奶奶的身邊。

記得有的男性最怕或者說最煩女朋友或者妻子大喊大叫,甚至因此大打出手。因為這個喊叫勾起來他們小時候遭遇被大喊大叫的憤怒。

我在小時候也有類似的經歷。當我和弟弟錯事情,母親也會大喊大叫——這個喊叫裡能感受到她的憤怒,恐懼,以及自己的很多情緒——為了孩子她犧牲了一切,結果孩子也不省心,她有自己的憤怒和不滿,這些情緒只是通過這個事情轉移到孩子的身上。

如果那時候,如果母親能告訴我們:你們這樣做,讓我很擔心。”讓我們覺得會更好,我們感受到被尊重,不是出氣筒,也不被成年人的恐懼和憤怒所掌控。

當我瞭解到,這個厭惡背後訴求著被尊重,被公平對待,獲得愛,我釋然了。

正是因為在事情發生時,我給自己時間去覺察情緒背後,我才更深入地走入自己。

情緒是一種生命能量——正是情緒出現,正是去探秘情緒的背後,推動著我不斷往前走。

這些年因為我不斷地探索情緒,工作後才得的胃病,不治而愈。

往期好文推薦:

職業規劃案例分享:面對信息過載引發的職場焦慮,你該做點兒什麼呢?

年過30,我的朋友越來越少!

我遭遇了“中層管理者危機”

你被“看見”嗎?

已婚已育的女性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

王虹老師職業規劃諮詢團

职业规划师成长分享:我觉察了情绪背后······

王虹老師

王虹老師職業規劃諮詢團諮詢師

中國職業規劃師、資深職業規劃諮詢導師

職業規劃案例督導班督導老師

王虹老師具有12年以上人力資源管理諮詢工作經驗,在人才測評領域具有較強的專業積累。作為國內職業規劃的先行者,2010年開始從事個案諮詢,在近8年的職業諮詢中累計諮詢近千個案,具有豐富的職業諮詢實戰經驗。

王虹老師在從事職業規劃諮詢的過程中,不斷勇敢地探索,對心理學,原生家庭以及個人成長、親密關係都有深入研究,諮詢功底深厚,對職業問題的剖析全面而深入。諮詢尤其擅長職場中高端人士、各類女性群體、留學生、海外華人,客戶遍及中國各個省份以及中國香港,英國,美國,新西蘭。

王虹老師至今已經旅行16國,跨越5大洲,並在2013年11月遵循自己的“Aha Moment”參加了18個月海外志願者fight with poverty 項目,在美國工作1年,在非洲馬拉維工作6個月,成為在美參加此項目的第一位中國人。這段經歷讓她對跨文化理解更深入,個人視野更加開放。

自2016年3月成為獨立職業規劃師以來,成為市場上通過自有平臺年諮詢收入超過40萬的獨立職業規劃師,並寫出具有影響力的諮詢案例分享個職場解析類原創文章近百篇,在2017年9月開設職業規劃實戰案例督導班,培養實戰型職業規劃師,在2017年10月建立大型女性職業成長公益平臺,幫助女性提升職業發展和個人成長。

(知乎,喜馬拉雅,新浪微博,頭條號)

職業規劃師王虹

职业规划师成长分享:我觉察了情绪背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