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老師諮詢案例感言(09.30)

2018.09.25

最近諮詢的好幾個女性客戶,都提出了職業成熟度問題。

有的是表現在希望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都高度一致,如何和自己想的不一樣,自己就會很挫敗;

還有的對於稍微複雜的關係處理完全不知所措,很期待職場關係最好可以簡單粗暴地對待;

而有的則表現在對不同人難以接納和理解

······

這些客戶的個人經歷相對較少,因為個人的豐富性較弱,因為面對外部的豐富性時,安全的處理就是一刀切,可是人又怎麼能是一個標準呢。

提升自身的職業成熟度,一方面是讓自己多經歷,多思考;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對他人的理解和接納,其實是對自己的內在深深接納。

王虹老师咨询案例感言(09.30)

2018.09.25

諮詢一個在IT行業的工作近十年的女性客戶,她說自己以前一直以來都不快樂,常常在工作中,以完成任務為主,沒有樂趣。似乎自己一直是等到有成就時才能快樂,但等了很久,才有點成就感,而快樂才一會兒,感覺實在不划算啊!

她希望自己能在工作過程中能享受快樂,但對自己的工作也實在不太喜歡,但要說喜歡啥,確實說不上來。

很對女性的職業興趣很弱,一方面從小沒有探索,同時剛畢業也沒有了解行業和職位,就進入一個職位工作多年。

之後發現,這個工作做起來並沒有激情,越來越無趣。但到底想做什麼,似乎也沒有特別的感覺。因為職業興趣弱,職場後期越發後頸不足。

不管年齡多大,這個探索和培養興趣的過程依然需要進行。

真正能在一個職場上走的遠,內在的動力是一個重要的支撐。

王虹老师咨询案例感言(09.30)

2018.09.26

諮詢一位在家全職8年的媽媽,她渴望回到職場,覺得在家實在體現不了價值感。

老公會說:家裡不需要你掙錢,你只要照顧好孩子就行。

而孩子會問:媽媽你怎麼不上班啊,別人的媽媽都上班。

當孩子的同學說:你媽媽不工作,就在家做飯。孩子感覺很難過,她也希望有個引以為豪的媽媽。

看來一個媽媽是否工作,對家庭產生很大的影響。

客戶還想出來工作的一個原因是,當她問孩子長大後想做什麼,女兒說,結婚生子,以後也在家帶孩子。

女兒把媽媽的生活作為自己的榜樣。客戶不希望女兒未來也成為全職媽媽,自己需要給她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全職媽媽不易,價值很難被認同,風險也高。在決定做全職媽媽前,真需要好好規劃一下。

王虹老师咨询案例感言(09.30)

2018.09.27

給一個客戶做教練,她糾結是否立刻轉型到陌生領域,還是在目前的行業裡努力工作,業餘時間不斷去培養興趣愛好。

在教練結束後,客戶最大的感受,領悟到內心力量弱,是轉型最大的問題。

她說當下的選擇是最好的選擇,做好現在的工作,讓自己內心力量不斷強大,提升自信,然後再去做不同的嘗試。

其實很多人不是不知道方向,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如何能走到你想要去的方向。因為力量太弱,而力量哪裡去了呢?

你過往的經歷,你接受的教育,你的思維都把力量牽絆住了,很多人都呈現出糾結的狀態——而糾結又是最耗能量。

把自己的能量找回來,當你的能量滿滿,你可以大步朝著你的想要的方向前進。

王虹老师咨询案例感言(09.30)

2018.09.27

一個客戶,來找我諮詢,說她之前找了一個專門做測評的老師做,那個老師只用一個測評工具,一定要她去當大學老師,但客戶不想當老師。

客戶說,知道套路了——我這個測評結果的,那個老師都會讓大家走類似的路,並對我說如果再接到那個老師的客戶,可以留意一下。

哈哈,用工具來做諮詢,自然會把很多人推到同一條路上,而且還只有一個工具。我也發現很多客戶特別在意測評,從測評解釋裡去一句句看和自己是否相同。

其實,這是把自己限制住了。那些測評工具,只是一個輔助工具,不是決定你未來做什麼的。

如此盲從測評,把自己完全靠著一個測評去解讀,你需要問問自己:你真正對自己有多少了解呢?

王虹老师咨询案例感言(09.30)

2018.09.28

昨天我們諮詢團4位老師在南丁班分享,因為這個月的南丁班的課程都是關係,我們4位老師也都分享了關係,更多都是與自己的關係。

費曉霞老師《我用2個月過完前半生》分享她在2個月期間內心發生的變化,生命進入一個新的歷程。

蘇婷老師《與時間的關係》,分享一個獨立諮詢師必經的階段,我們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崔雙老師的《帶班的一個月》,分享了觀察:學員們分享了各種與他人的關係,與父母,與愛人,與孩子,與公婆,與上司······但當關注了自己,這份積極才真正被調動起來。

我的分享《與自己的關係》,經過這一路走來,我發現所有外部的關係都歸於你與自己的關係。當你對自己不夠接納,在外部覺得孩子不夠好,老公不夠好,父母也不好。歸根結底,我們不夠愛自己。

當我給自己空間,我愛自己了,我在外部關係上,不再有憤怒,抱怨,和指責,有的是一份平靜和平和。

王虹老师咨询案例感言(09.30)

往期好文推薦:

從案例看職業發展的兩個相左現象

年過30,我的朋友越來越少!

職業規劃案例分享:空間狹窄,女性職業該何去何從?

職場二寶媽,孩子事業一肩挑

王虹老师咨询案例感言(09.30)王虹老师咨询案例感言(09.30)

王虹老師

中國職業規劃師,資深職業規劃諮詢導師,職業規劃案例督導班督導老師

王虹老師具有12年以上人力資源管理諮詢工作經驗,在人才測評領域具有較強的專業積累。作為國內職業規劃的先行者,2010年開始從事個案諮詢,在近8年的職業諮詢中累計諮詢近千個案,具有豐富的職業諮詢實戰經驗。

王虹老師在從事職業規劃諮詢的過程中,不斷勇敢地探索,對心理學,原生家庭以及個人成長、親密關係都有深入研究,諮詢功底深厚,對職業問題的剖析全面而深入。諮詢尤其擅長職場中高端人士、各類女性群體、留學生、海外華人,客戶遍及中國各個省份以及中國香港,英國,美國,新西蘭。

王虹老師至今已經旅行16國,跨越5大洲,並在2013年11月遵循自己的“Aha Moment”參加了18個月海外志願者fight with poverty 項目,在美國工作1年,在非洲馬拉維工作6個月,成為在美參加此項目的第一位中國人。這段經歷讓她對跨文化理解更深入,個人視野更加開放。

自2016年3月成為獨立職業規劃師以來,成為市場上通過自有平臺年諮詢收入超過40萬的獨立職業規劃師,並寫出具有影響力的諮詢案例分享個職場解析類原創文章近百篇,在2017年9月開設職業規劃實戰案例督導班,培養實戰型職業規劃師,在2017年10月建立大型女性職業成長公益平臺,幫助女性提升職業發展和個人成長。

(知乎,喜馬拉雅,新浪微博,頭條號)

職業規劃師王虹

王虹老师咨询案例感言(09.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