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內蒙古森林總隊滅火紀實——火場上空永不間斷的電波

6月2日,大興安嶺汗馬大火,對於森林而言,這是一場浩劫,於對參與撲火的森警而言,這則是一次戰役。

火災發生時,呼倫貝爾森林支隊整裝齊發,奉命前往火場支援。支隊司令部通信機要股參謀孟繁琦,擔任支隊前指通信保障工作。

原始森林,松樺蔽日,大興安嶺,地勢險要。6月3日子時,孟繁琦隨部隊到達駐紮在聯指,參與過“3·14”入疆維穩和“5·12”汶川地震救援的他深知通信保障在戰鬥中的重要性。火災現場在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線和北線,因大火蒙上昏黃和混沌。由於通信條件簡陋,火場瞬息萬變,人員和裝備高度分散,建立通信樞紐形成通信網是孟繁琦的首要任務,他主動聯繫大興安嶺地區部隊,利用兄弟部隊基站,建立基礎通信。密林中通信車無法上山,需通過機降人員進入火災前線,孟繁琦決定將衛星通信車上的超短波轉信臺拆卸下來,由通信小分隊揹著設備機降到南線和北線火場;這期間,孟繁琦駕駛著通信車進入起火點阿木珠蘇林場,與前線兩個分隊組建支隊滅火作戰指揮通信超短波網絡,確保一線指揮所和作戰官兵指揮通信暢通。

武警內蒙古森林總隊滅火紀實——火場上空永不間斷的電波

孟繁琦的呼號是“417”,撲火過程中他傳達上級指揮命令,通知本級作戰命令,轉達和接收各類信息,彙總通報給指揮部。在整場撲火戰場中“417”成為電波中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詞。

6月4日,風力達到十級,通信車上內部指揮頻率設備的天線被大風折斷,設備停用!為了保證通信暢通,孟繁琦在另一臺設備上啟用兩組頻率,每隔一分鐘,他就手動調頻,收聽信息,做好火場通信中轉保障,這一守就是3天3夜。坐累了,就在到車門口跳一跳;困了,就找條膠布把眼皮貼在眉毛上,他擔心自己不小心睡著,信息中轉不到位影響前線撲火,他也擔心前線信息漏報,讓奮戰在一線的戰友遇險傷亡。

上級領導要求語音通聯,但是山勢複雜,信號不好,他就將原來的天線加長十幾米,爬上附近的屋頂架起天線,實現通聯。

這三天,孟繁琦通過電波帶著通信戰士們依託通信衛星車保障首長與指揮部基本指揮所視頻、語音通聯;利用北斗終端,保證部隊機動和滅火戰鬥過程信息的有效傳遞;使用衛星電話,實現命令、指示和緊急情況的實時傳遞……真正達到了“手段互通、功能互補、網系互聯”的目標,實現了“到哪哪通,叫誰誰到”的要求,做到了通信聯絡“迅速、準確、保密、不間斷”。

這三天,孟繁琦耳邊全是電波里的聲音;這三天,孟繁琦的呼號“417”被無數次叫起;這三天,孟繁琦說自己好像不會睡覺了;這三天,孟繁琦用專業知識和軍人的性格講述了撲火戰中的當代軍人們不屈不撓的故事。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當火魔肆虐著家鄉這片綠色資源時,軍人們堅若磐石的意志戰天鬥地,守護了祖國最北方的生態屏障,也保衛了這一方百姓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