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兵敗時該不該撤回江東捲土重來 我國古代三位詩人有不同看法

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戰爭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後,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報仇雪恨,可是項羽卻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於是拔劍自刎而死。

項羽兵敗時該不該撤回江東捲土重來 我國古代三位詩人有不同看法

項羽

關於項羽兵敗時該不該撤回江東捲土重來,我國曆史上有三位詩人用詩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1、唐代詩人杜牧在他的詩《題烏江亭》中寫到:“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意思就是勝敗乃是兵家常事,難以事前預料。能夠忍辱負重,才是真正男兒。江東子弟人才濟濟,若能重整旗鼓捲土殺回,楚漢相爭,誰輸誰贏還很難說。

從杜牧的詩可以看出,杜牧認為項羽兵敗時應該退回江東,那麼,楚漢相爭,誰輸誰贏還很難說。

項羽兵敗時該不該撤回江東捲土重來 我國古代三位詩人有不同看法

杜牧

2、宋代詞人李清照在她的詩《夏日絕句》中寫到:“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她的意思是:生時應當做人中豪傑,死後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東。

從李清照的詩可以看出,李清照認為項羽兵敗時沒有退回江東是對的,他不該退回江東。他在烏江邊不肯後退,最終自刎是英雄豪傑所為。

項羽兵敗時該不該撤回江東捲土重來 我國古代三位詩人有不同看法

李清照

3、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在他的詩《烏江亭》中寫到:“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意思就是上百次的征戰使壯士疲勞、士氣低落,中原之戰的失敗之勢再難挽回。雖然江東子弟現在仍在,但他們是否還願意跟楚霸王捲土重來?

從王安石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出,王安石不僅覺得項羽不退回江東是對的,而且還認為即使項羽退回江東,江東子弟也不會再支持他追隨他,即使退回江東,項羽也必定失敗。

大家覺得項羽烏江兵敗時該不該退回江東?杜牧、李清照、王安石三位詩人的觀點你更贊同那一種?我比較贊同王安石的說法。

項羽兵敗時該不該撤回江東捲土重來 我國古代三位詩人有不同看法

王安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