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外觀與企鵝很像的大海雀已滅絕 滅絕原因令人深思

大海雀(拉丁學名:Pinguinus impennis),是一種不大會飛的水鳥。曾廣泛生活在大西洋的各個島嶼上。大海雀體型粗壯,腹部呈白色,頭到背呈黑色,外觀與企鵝很像。

在水中的遊動速度非常快,但由於雙翼已經退化,只能在水面上低低滑翔,不能夠飛行,在陸地上的行動也比較緩慢。大海雀的繁殖能力極低,每次只產一枚卵,而且不做窩,僅產在露天的地面上,曾成群地繁殖於北大西洋沿岸的岩石島嶼,向南遠到佛羅里達、西班牙和意大利。因人類的大量捕殺,已於1844年滅絕。

這種外觀與企鵝很像的大海雀已滅絕 滅絕原因令人深思

大海雀

大海雀外形特徵:

大海雀體長75~80釐米,體重5千克。頭部兩側、頦、喉和翅膀黑褐色。大海雀全身以白黑兩色為主,後背為黑色,胸部和腹部為白色,這種保護色使它們在海岸岩石上不易被發現。大海雀腳趾為黑色,腳趾間的蹼為棕色。喙為黑色並有白色橫向紋槽,適於捕食魚類。每隻眼睛和喙之間有一小塊白色的羽毛。眼睛的虹膜呈紅褐色。

大海雀幼鳥略有不同,喙上的橫向紋槽不明顯,在脖子上也黑白混雜的顏色。大海雀體型粗壯,但由於它的雙翼已經退化,因此只能在水面上低低滑翔。當潛入水中後,會繼續揮動雙翼,起著強勁的推動作用。

這種外觀與企鵝很像的大海雀已滅絕 滅絕原因令人深思

大海雀

大海雀生活習性:

大海雀為水生鳥,可以使用翅膀在水下游泳。通過對芬克島(Funk Island)上殘留的大海雀的骨骼研究,和依據其形態而進行的生物學推斷,它們的食物可能主要為12釐米至20釐米的魚,但偶爾也捕食較大的魚,有的甚至超過自身體長的一半,其中大西洋鯡魚(Atlantic menhaden)和柳葉魚(Capelin)可能會尤為大海雀喜愛。由於的它的雙翼已經退化,因此只能在水面上低低滑翔。當它潛入水中後,會繼續揮動雙翼,起著強勁的推動作用。除了繁殖季節外,大海雀很少在陸地上生活,它們喜歡集體活動,常常成百上千只聚集在一起,在海面上漂浮或潛入海中捕食小魚小蝦等,大海雀的巢非常簡陋,每對“夫妻”只是在海島上隨便銜幾根乾草,放到巖棚上便草草了事。在陸地上,大海雀行走較為緩慢,在一些起伏的地面上,有時也要用翅膀幫忙。大海雀天敵很少,主要是大型的海洋哺乳動物和一些猛禽,而且它們天生不怕人類。由於它們不會飛行、行走緩慢、不怕人類等種種特性,在19世紀初期已遭到人類以獲取肉、蛋和羽毛為目的的大量捕殺。此外也有一些作為博物館標本和私人收藏而被殺害。

這種外觀與企鵝很像的大海雀已滅絕 滅絕原因令人深思

大海雀

大海雀分佈情況:

大海雀主要分佈於大西洋地區。範圍南至西班牙北部,北達加拿大、 格陵蘭島、冰島、法羅群島、挪威、愛爾蘭和英國。

曾成群地繁殖於北大西洋沿岸的岩石島嶼(聖基爾達〔St. Kilda〕、法羅群島、冰島和紐芬蘭的芬克島),向南遠到佛羅里達、西班牙和意大利,均曾發現其化石遺體。

這種外觀與企鵝很像的大海雀已滅絕 滅絕原因令人深思

北大西洋沿岸岩石島嶼

大海雀滅絕原因:

大海雀滅絕的最主要原因即人類的屠殺。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北美東部地區,宰殺大海雀的記錄可追溯至舊石器時代,在加拿大的拉布拉多地區,宰殺大海雀的記錄則可追溯至公元5世紀。此外,在紐芬蘭島一處公元前2000年墓穴的陪葬品中,也曾發現一件由200只大海雀皮毛製作成的衣服。儘管如此,在公元8世紀之前,人類對大海雀的宰殺對其整個物種的生存而言,並不構成很大的威脅。

15世紀開始的小冰期對大海雀的生存產生了一定的威脅,但大海雀最終滅絕還是由於人類任意捕殺和對其棲息地大面積開發所致,大海雀和大海雀蛋的標本也成為價值昂貴的收藏品。1844年7月3日,在冰島附近的火島(Eldey)上,最後一對大海雀在孵蛋期間被殺死。雖然後來有人聲稱1852年在紐芬蘭島上又曾發現大海雀,但並未得到證實。

至今約有總計75枚大海雀皮毛和75枚的大海雀蛋被存放在各地的博物館中,另有上千根大海雀的骨骼存世,但僅有寥寥數具完整骨架。

這種外觀與企鵝很像的大海雀已滅絕 滅絕原因令人深思

大海雀骨骼化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