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的故事|小井莊人的40年改革印記

65歲的李祖應在山南鎮小井莊生活了大半輩子,從1979年成為小井莊生產隊的隊長,到之後擔任小井莊的村委會主任,李祖應見證了小井莊“包產到戶”到如今鄉村振興的每一個時代變遷。

老照片的故事|小井莊人的40年改革印記


山南鎮山多、崗多、圩田少。1978年,該鎮從春天到夏天,沒有下過一場透雨,旱情嚴重,許多生產隊絕收,就連山崗和荒灘上的野草都乾枯了,人畜喝水困難。小井莊紀念館的一張老照片就反映了當時的情況。

老照片的故事|小井莊人的40年改革印記

1978年秋,山南鎮小井莊村村民李祖應和其他村民一起商量,以對外“包到組”的名義,把包的田再分到戶。對那一年的秋種,李祖應回憶,因為怕捱餓,大家都種了“保命麥”。11月初,山南鎮下了一場小雨,溼潤了土壤,小麥受到了一場喜雨的催生,長勢喜人。大家的心情得到極大鼓舞,看到了希望,第二年夏季小麥獲得大豐收。

老照片的故事|小井莊人的40年改革印記


山南鎮小井莊村村民 李祖應

“豐收我們能吃飽了,國家任務又能完成,回憶當初完成任務相當不簡單,部隊要糧食,你把任務搞齊了,群眾吃不掉,就養雞,家家養幾隻豬,還有人口多的,能養兩隻豬,就在那時一下子富起來了。”

老照片的故事|小井莊人的40年改革印記

從1979年開始,隨著溫飽問題的解決,小井莊的日子也越過越好:1980年底,小井莊部分家庭開始給草房子鋪上瓦;1985年,村裡有4戶人家蓋了磚瓦結構的新房;1990年,小井莊所有家庭都建起了基建房;2000年,山南鎮開始整合土地:將分散居住的農民集中起來,對大面積土地進行平整,增加耕地面積。李祖應、董光鳳一家也早早地住上了聯排的二層樓房,他們家的茅草房如今被搬進小井莊紀念館。

老照片的故事|小井莊人的40年改革印記


山南鎮小井莊村現在走上新時代,國家政策又好,李祖應心裡深深覺得現在不能忘本,看著自己和老伴住150多平方的房子,自個兒患大病的時候,還能對半報銷,這一切都要感謝黨,如今達上60週歲還有一千多塊錢,生活覺得很幸福。

老照片的故事|小井莊人的40年改革印記

1978年9月23日,小井莊率先在全國實行“包產到戶”,成為中國農村“包產到戶”的發源地之一。40年後的今天,小井莊又一次敢為人先,藉助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了大面積土地流轉,最大程度發揮土地優勢,讓農村美起來,讓村民富起來。

老照片的故事|小井莊人的40年改革印記


山南鎮小井莊村黨委書記 李志應

“下一步我們小井莊村將繼續圍繞4A景區打造、圍繞我們脫貧攻堅的產業建設和項目建設,認真謀劃,理清思路,發展產業,帶動村民發展,從而讓村民更好、更快地實現我們的小康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