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小梅蘭芳,程硯秋承諾他不演於北,卻意外客死異鄉

李世芳原名叫李福祿,他的父親本是山西晉劇四大名旦之一。後來舉家定居北京,他進入到富連成科班學戲,因為排在世字科,所以改名李世芳。

他被稱小梅蘭芳,程硯秋承諾他不演於北,卻意外客死異鄉

李世芳之父李子健

按今天的話說,李世芳也算是童星出身。1936年舉辦的“童伶選舉”中,李世芳力壓眾人,奪得了“童伶主席”的美譽。他還沒出科的時候,同窗就以“小梅蘭芳”稱呼他,沒想到這個雅號還真的幫助他成就了與梅先生的師生之誼。

他被稱小梅蘭芳,程硯秋承諾他不演於北,卻意外客死異鄉

李世芳

1936年,梅蘭芳舉家南遷後首次回到北京,對齊如山信中談到的“小梅蘭芳”很感興趣,連看了李世芳《霸王別姬》和《貴妃醉酒》兩出戏,決定收他為徒,收徒儀式在絨線衚衕的“國劇協會”舉行。

他被稱小梅蘭芳,程硯秋承諾他不演於北,卻意外客死異鄉

梅蘭芳與李世芳

李世芳本來就有家學淵源,又拜在梅蘭芳門下,自然受到真傳。更重要的是他勤奮異常,除了京劇晉劇,他還刻意學習崑劇,不時向崑劇名旦韓世昌請教。

他被稱小梅蘭芳,程硯秋承諾他不演於北,卻意外客死異鄉

《花田錯》:李世芳(左)飾劉玉燕、毛世來(右)飾春蘭

當時時興編演新劇,李世芳先以晉劇的路數改編了《百花點將》為《百花公主》。這出戏本來是他爹的代表作,但裡面有鬼神索命情節。李世芳本來武功底子就不差,《贈劍》《點將》幾場戲又得到乃父真傳,經他修改後,整齣戲剔除了封建迷信色彩,全劇文武並重,一時間唱響京、津各地。

他被稱小梅蘭芳,程硯秋承諾他不演於北,卻意外客死異鄉

《紅線盜盒》:李世芳飾紅線

程硯秋將崑劇的《百花記》改編成《女兒心》,與李世芳的《百花公主》屬同一題材。據翁偶虹先生說,李世方擔心有程硯秋的《女兒心》珠玉在前、先聲奪人。程硯秋對他承諾:“一題兩作,並不相犯。自己的《女兒心》只演於南,不演於北。”所以很多北方程迷只知道有《女兒心》,卻從未看過。

他被稱小梅蘭芳,程硯秋承諾他不演於北,卻意外客死異鄉

李世芳《廉錦楓》

1944年,上海大來公司邀請李世芳與李少春、葉盛章、葉盛蘭、袁世海、陳永玲等“十大頭牌”在天蟾舞臺演出。時近年關,李世方準備回家過年。為此,梅蘭芳特意與他合作《金山寺》《斷橋》,意在為弟子籌措回家路費。1947年1月5日,李世芳乘坐京滬航班121號班機返京,途經青島上空,飛機遇霧撞山,機毀人亡。

他被稱小梅蘭芳,程硯秋承諾他不演於北,卻意外客死異鄉

《天國女兒》:李世芳飾韓寶英

一代名伶李世芳英年早逝,年僅26歲。他離世後,翁偶虹先生曾寄詩悼念:亂離前後梅無恙,反折梅園李一枝

李世芳醉心於京劇改革,如果未遇空難,或許會在京劇界開創另一翻景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