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年輕人最好的方式,是向他鼓吹財務自由

年輕人的價值觀逐漸從看重過程到看重結果。

10年前,社會一致認為年輕人貧窮並不可恥,努力上進才是光榮;

10年後,現在無論男女老少,“財務自由”成了共同的追求;

從看重過程一步到位,現在都只看重“財務自由”的結果;

房價一飛沖天、比特幣一夜造富、彩票一注千萬、拆遷寸土丈金等等

社會的傳奇現象不斷充斥在人們的腦海中,加劇了一定程度的不平等,

最嚴重的是激發了未得利益者的“賭徒心態”,

都以為可以一鳴驚人,實則一地雞毛。

“財務自由”逐漸捆綁住了“精神自由”;

——反重力情感|反重力小C

下面的例子你見過的次數可能比吃過的鹽都要多,但你認真看看故事的本質;

1

張揚,90後,早已實現財務自由;

比特幣剛發行的時候,張揚在美國讀書,那時的比特幣還是小眾玩家的遊戲,價格非常低,幾美分一個,他在朋友的帶領下進入幣圈。

在朋友的引導下,孫宇晨拿出三千多美元打工攢下來的積蓄,全部購入比特幣。

對於上大學的張揚而言,此舉雖有些冒險,但是畢竟投資不大,

誰能知道,不到一年,比特幣全球市場爆火,急劇升溫,比特幣價格一飛沖天,單個達到八千多美元。

一夜暴富的張揚從此實現了財務自由。

但他從未迷失,還在繼續奮鬥著;

用比特上得到的第一桶金,做直播APP,成為更加努力的創業者;

毀掉年輕人最好的方式,是向他鼓吹財務自由

2

李源,貧困大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更加貧困了;

畢業後,辛苦攢下十幾萬塊錢,在努力個一年半載可以在工作地方湊個房子首付了。

可這個時候比特幣大潮來襲;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

面對這個樓下賣燒餅的大爺都張口就來的風口,我要好好抓住,李源心想;

在加上“財務自由”、“炒幣買房”、等在耳邊不停轟炸,他拿出所有積蓄上車了。

果不其然,兩個月漲了好幾萬,這可比沒日沒夜的加班來錢快多了;

這種思想刺激著他,又做出了更大膽的“投資”,找到金融公司貸款一大筆錢,加倉買幣。

站在風口上,豬是能飛,就算是山竹,也會消失的啊;等待豬的命運就算墜地而亡;

在國家虛擬貨幣管控政策的出臺下,幣值嚴重下跌,李源虧得傾家蕩產。

“我畢業五年了,工資一發下來,就存著,省吃儉用,平常連飲料都捨不得買,才存下首付,這是我一個夢想。但這個夢想,不到半個月時間,就虧沒了。”

類似的有很多,一位韓國大學生,炒幣,虧了1.85萬美元,還不完,跳樓自殺了;一位30歲的韓國IT工程師,也是因為炒幣虧空,房子都虧了,跳樓自殺。

造富神話是有的,可天上氧氣稀缺,不能供的了那麼多神仙;、

等待著更多凡人的命運就是深淵裡的韭菜;

3.開始總是相似的,結局為何大不同

毀掉年輕人最好的方式,是向他鼓吹財務自由

張揚:在美國讀書更早接觸比特幣,更低價格購入比特幣,朋友帶領,三千的投資風險可控;

李源:國內貧困大學生,消息滯後,等到菜市場的老大爺談論比特幣的時候才看到風口,其實風口會被“封口”,都說出來的,說明已經被風吹過了;

投資過猛,全部身家積蓄再加上貸款,這就是另一種“裸貸”啊;幸虧不是貧困的女大學生,不然賠的連內衣都沒有;

你追的不是“財務自由”的風口,你追的就是“山竹”;

這根本就不是投資,而是賭博,和在賭場上希望一賭暴富的心態一模一樣。

不知道賭博是違法的麼?

4.我想問,原罪到底是什麼

是貪婪麼?

是年輕人麼?

其實都不是;

就是社會一直鼓吹的“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本身是一種正能量的社會價值觀,因為財務自由才能精神自由;

可在媒體輿論、社會壓力的不斷升級下,不實現“財務自由”彷彿成了一種恥辱。

這導致很多人鋌而走險,冒死一搏,緊緊抓住那根試圖改變社會階層的救命稻草,多少人鼓吹“抓住了這波機會,你就會從此翻身”

社會建築的結構是穩定的,當菜市場的老頭老太太都知道一種東西能賺錢的時候,說明很多人都掙不了錢了,這不過是上層建築的一次利益爭奪;

然鵝,這些老人們還是可愛的,他們不愛賭,他們是理智的;

“賭徒心態”就壓在了年輕人身上。這是最可怕的原罪;

5.財務自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1.快速甚至是極速掙錢的能力

吳曉波做過一個關於財務自由方面的調查。

你認為,什麼叫財務自由。

絕大部分人理解的財務自由是:有了一定數量的錢,然後一輩子都花不完。

這就是想在年輕的時候掙到一筆終身揮霍不盡的錢財;

這在古代,也只有皇子登基的時候能做到了吧!

對年輕人來說,一夜暴富,和賺快錢,像犯罪一樣可怕,你缺乏在一個領域深耕,沒有形成知識體系,沒有深厚積累,就無法突破。

賺快錢,本質上,是一種低質量賺錢方式。

第二個:財務自由意味著一勞永逸

一勞永逸永遠不會帶來自由;

例如

·在高中的時候拼命讀書,老師鼓吹你“考上好大學就輕鬆了,就可以談戀愛”

·大學時,你可以自由戀愛,可沒有經費,去做兼職,“工作後戀愛就不會這麼拮据了”

·工作了,你發現依舊承擔不起高額的房價,甚至是房租,工作、愛情、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你想著“等做上管理崗位就輕鬆了。”

·,….

其實,根本沒有一勞永逸的自由,一切都是幻想;

當你沒有新追求的時候,你就如同活在了監獄裡;

衣食無憂,卻沒有高潮。

其實財務自由是一種富足的心態,就像幸福是一種感知能力,不是結果。

智嚴大師講過一個故事,富豪碰到一個漁夫,漁夫剛從海里打漁回來,笑容燦爛,富豪問漁夫:“今天打的魚很多嗎?笑得這麼開心。”

漁夫說:“不算多,之前打過更多的。”

富豪問:“既然不多,為何今天這麼開心?”

漁夫說:“雖然不多,但對我來說,已經夠啦,為什麼不開心呢。”

富豪不明白,這麼點魚,如果賣掉換錢,才賣幾百塊錢,幾百塊錢,連自己平常一包抽的煙,都買不起,為什麼會開心呢?

富豪不明白,他需要幾百塊錢一包的煙,才能快樂,但漁夫並不需要,他不抽菸。

智嚴大師說:“真正的自由,不是擁有一切,是管理自己的慾望,沒有人可以擁有一切,但你可以學會知足。

毀掉年輕人最好的方式,是向他鼓吹財務自由

西方有一句諺語說得好:“真正富有的人,不是擁有最多的人,而是需求最少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