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瞅瞅別人家的爸媽~

你瞅瞅別人家的爸媽~

“爸媽也不例外”

01

小韓是我的鄰居,

也是要好的朋友,

她說每次回家,

家裡的冰箱都會雞鴨魚肉塞滿,

其實,她的家庭條件並不是特別富裕。

父母都是工薪階層,

微薄的薪資勉強撐住家裡的日常開銷。

家中老人對孩子的期盼和要求並不高,

不求兒孫們大富大貴,

能夠各自顧得了自己的家庭,

有份穩定的工作,就可以了。

許久未回家,

看著父母在廚房裡忙碌的身影,

小韓顯得有點坐立不安,

想去幫忙,

又被父母堅決反對,

你去玩吧,做好了叫你,難得回來。

看到母親疼愛的微笑,

小韓也不好拒絕,

好不容易等到吃飯,

看著一桌子都是自己平常在家裡愛吃的飯菜,當爸媽伸手去給女兒夾菜時,

無意間看到爸媽耳鬢旁的幾根銀髮,

小韓心裡有些酸澀,

自己常年在外求學,

學業有成之後又在外工作,

平日裡很少回家,

每天忙的也會忘記打電話,

答應爸媽回家的日子

也總是因為各種理由一拖再拖。

02

想到前兩天四川九寨溝地震,

隨之災區相關信息轟炸式擴散開,

印象中,

最難忘的是微博裡的一句話,“面對地震後的九寨溝,別人拼命想出去,爸爸拼命的想進去,只因那裡有個家。

弟弟小鑫是個玄幻小說作家,

在他寫小說初期,

老爸是那種從來不看小說的人,

自從他的書籤約上架後,

老爸似乎成了玄幻小說迷,

每天晚上下班後,

他都會坐在電腦旁去看新書的發文字數、

閱讀量、推薦量、評論量等等,

對於每天更新的書目情況,

他比寫書的本人瞭解的還要多。

後來,他寫書獲得了一些酬勞,

爸媽高興的合不攏嘴。

對父母而言,

孩子的一丁點成績,都是他們最大的驕傲

03

以前在外工作,經常不回家,

即使回家,

在家的時間也比較短暫,

我一直覺得自己和父母代溝越來越大,

共同語言越來越少,

關注問題的點越來越不同,

隨之而來的矛盾也越來越多。

現在在家工作,

每天和他們相處,

他們沒事就盡其所能去給我做我喜歡吃的,

爸媽有著中國傳統家長的那種保守,

他們想走進我的世界,卻又無從下手,

於是就嘗試著和我聊一些年輕人喜歡的話題,拋下自己喜歡的影視,

看一些年輕人熱追的劇,

只有長時間接觸,

才會發現,

以前自認為和我漸行漸遠的父母

是多麼努力的在向我靠近。

04

隨著我的年齡增長

爸媽也就順理成章的

變成人們常說的“老小孩”。

大人和孩子之間的那種依賴角色開始互換,

平日裡老媽最熟練的“雞蛋羹”

因為我的一個不同觀點提出,

她像個小孩子似的開始在那懷疑

自己幾十年的做法是不是真的有錯誤;

去超市過馬路時,

她褪去以往的強勢之態,

任由我牽手而行。

如果不是在家工作,

斷然不會看到她放下傲氣的一面。

在我看來,

爸媽的愛,有點笨拙,又十分可愛。

05

認真算一下,

人的一生根本陪伴不了父母多久,

去掉上學、工作、交朋友、

自己組建家庭等等這些時間,

一年裡能陪伴他們兩個月就很不錯了。

看著沙發上因看電視熟睡的老媽,

腦海中浮現一句話,“父母對孩子的愛,有時是張揚的,有時是膽怯的,無論哪種,他們向來是傾其所有去給予疼愛。”

人生很長,

陪伴父母的時間卻很短時,

很多人表示慚愧,後悔和惋惜。

倘若真的給你機會去陪伴,你會選擇麼?

06

去年考心理諮詢師證書時,

裡面談到了一個有關“需求”的問題,

在親情裡,

爸媽總會把他們認為對我們好的東西

強加到我們身上,

無論你喜不喜歡,

他們總是這樣,飽含熱情,

一心一意的給你。雖然這樣不對,

可能會造成好心辦壞事,

但他們堅持如舊。

和爸媽住一起久了,

難免會有不合和爭吵,

我們往往把最壞的脾氣

展現在最親近的人身上,

對爸媽更是如此,

吵過後總會有人妥協,

一般爭吵過後,

最先妥協的總是老媽。

她就是這樣,

把她認為好的一切都給我,

只是愛我愛到有點不知所措了而已。

07

有時候,

很多人一別就是永久,

真正陪伴家人的時間並無多少,

假如災難降臨,

活下來的我們可能會對逝者表示惋惜,

更多的是對自己有所慶幸,

回首看看身邊想陪伴的人,

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到來的是驚喜還是意外。

在線辦公,

留在想陪伴的人身邊,

無論是親情還是愛情,或者友情

多些陪伴,少些離散。

祝願災區的人們好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