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济南基本建成国际医疗康养名城

为打造泉城特色的国际医疗康养名城,近日济南市印发实施了《关于建设国际医疗康养名城的意见》。


根据《意见》,到2020年,初步形成以济西片区为核心标志区,各区县特色发展、互补发展,康养全链条紧密衔接、全方位对接国际标准的名城发展格局。覆盖全生命周期、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康养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健康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康养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成为全市支柱产业;公共康养服务的可及性、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建成“15分钟康养服务圈”,全市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结合率达到100%,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5岁;国际化的基础支撑初步形成,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重点核心项目全面投入使用,初步建成国际高端医疗服务聚集区、国际医疗康养目的地。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医学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国际高端医疗服务聚集区、国际医疗康养目的地。医疗康养产业体系基本完善,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左右,成为新的重要支柱产业;医疗康养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发展更加协调,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岁;“齐鲁医学”和“扁鹊故里、齐鲁中医”品牌国际知名。

重点实施六大工程:一是优势塑造工程。聚焦核心项目建设,加快国际前沿技术研发,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新经济,推进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高水平建设;大力发展眼科、儿科、康复医学等重点专科,加快各类诊疗中心、国际医院等载体建设,弘扬“齐鲁医学”金字招牌;全面增强泉城文化吸引力,打造泉水文化、黄河文化交汇融合,兼具时尚文艺、国际品质的魅力泉城。

二是产业提升工程。加快园区载体建设,聚焦创新药和高端药领域,大力实施高端医疗器械进口替代项目,做大做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完善康养服务产业体系,提升康养服务产品供给水平,系统推进康养服务产业快速发展;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积极培育“健康+”产业。

三是中医药振兴工程。把中医药传承创新作为国际名城建设一个重要突破点,创新中医药健康旅游模式,推动中医特色疗法走出国门,打响“扁鹊故里、齐鲁中医”品牌;系统推进中药材种植、中医药生产以及中医药技术传承与创新,不断壮大中医药产业规模;统筹发挥三甲中医医院及基层“国医堂(中医馆)”作用,推动中医药服务与健康养老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智慧中医”建设,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四是智慧驱动工程。强化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对医疗康养各领域的渗透,探索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体系,加强数据开发应用前沿研究,加快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建立全民健康服务平台,整合数据库资源,构建健康信息网络,拓展业务应用,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健康服务信息化水平;培育健康医疗大数据新业态,打造国内重要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基地及全国领先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示范城市。

五是基础普惠工程。开展康养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建设体育健身生活化社区及各类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美术馆,推进全民健身、文化惠民;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引导中心城区优质资源向农村和城市新区疏解,让城乡居民均等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基本养老保障体系,推进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建设;提升食品安全、城市安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领域工作效能,打造宜居宜养健康环境,切实增强城市康养吸引力。

六是政策保障工程。申请设立国家康养先行区和国家医疗健康产业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医疗器械和药品进口注册审批等政策;创新监管方式,在社会办医、医疗技术备案、全科医生备案、医生多点执业等方面放宽限制,实现新突破;同时,在规划建设布局、拓宽投融资渠道、强化人才支撑等方面加强政策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