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家、奇人秦俊(四)鄧州市白牛鎮走出的大作家

大作家、奇人秦俊(四)鄧州市白牛鎮走出的大作家

奇人秦俊 大 有 作 為

韜光養晦四年的秦俊,捧著歷史學學士證書,載譽歸來了。

大學期間秦俊成績名列前茅,寫出了很有分量的論文。畢業時有留在鄭州、開封的機會。

當時河南大學圖書館德高望重的黃廷晌副館長(宛西地下黨負責人,領導過內鄉民團起義,建國後任首任南陽高中即河南省第五中學校長,南陽地委委員)建議:“你想研究南陽地方誌,你在鄭州、開封幹啥?你回家裡研究。”

慎重權衡,秦俊決定回來,被分配到南陽教育學院任教。

當時地方誌研究方面人才奇缺。河南省地方誌辦公室從全省抽調三十多人,每個地區兩人,分兩批次到京滬寧大圖書館收集有關河南的地方誌資料。秦俊因發表過地方誌方面的論文,小有名氣,代表南陽,隨團出行。

那時各地都沒有地方誌研究方面成熟的經驗。圖書管理員們一聽就說沒有。那時還沒電腦,這些地方史料散佈於浩瀚的書海中,不管是編年還是紀傳,要集齊某一方面的材料都是相當繁雜。

秦俊所到之處,索古鉤沉,找出有關河南內容的書目和章節,分門別類,積累了厚厚的兩摞資料。

領導看到後,把這些資料輯錄成《京滬寧館藏河南圖書目錄》一書,下發到各地做地方修志的工具書。再加上這段時期,他又有多篇學術論文出爐,秦俊在業內聲名鵲起。

那個年代正是用人之際。河南省地方誌辦公室主任到南陽要秦俊,南陽不放,就直接發調令。

秦俊的恩師、河南大學靳德行校長,正編纂一套《中國政治思想叢書》,任副主編。這是國家教育部的立項,希望秦俊去助他一臂之力。秦俊去了半個月,南陽又把他要了回來。

時鄭州大學書記樊道遠想要秦俊去鄭大。樊道遠是鎮平人,是南陽地下黨領導。1942年伏牛山一帶地下黨受國民黨迫害,區級以上幹部被迫撤退,他和袁寶華等一起到延安,解放後回到鄭州工作。秦俊多次採訪過他,每次寫的論文都先寄給他修正,對秦俊印象非常好,認定他是做學問的人,就想讓秦俊到鄭大。南陽方面不同意。

為了調秦俊,樊書記搞迂迴戰術,曲線救國,就想先調他愛人到鄭大黨辦工作。嫂夫人看秦俊去不了,自己去幹啥?這麼多單位爭奪人才,秦俊一時間身價倍增。

肥水不流外人田。

南陽方面當然不願人才外流。領導說:“留下,有什麼問題,包括你愛人的工作、房子的事都給你包了,有啥要求儘管說。”旋即調他到市地方誌辦公室,又破例分給他一套房子。要知道,這在當時是處級幹部的待遇。

大作家、奇人秦俊(四)鄧州市白牛鎮走出的大作家

秦俊告別了三尺講臺,步入更大的人生舞臺,有了用武之地,工作幹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

當時南陽有個地方刊物叫《南陽地方誌通訊》,刊登的內容都是南陽的故鄉舊事,時政要聞。每期都呈送到領導們手中,人們爭相傳閱。編輯之一秦俊的名字印在上面。

這次機會來了,秦俊卻沒做好準備!

上級想讓他負責宣傳工作,要任命他當宣傳部副部長,可一查檔案,秦俊不是中共黨員!

戰爭年代可以火線入黨,和平時代雖有特事特辦,但整個流程下來亦是不少時日。1984年11月,秦俊被任命為地方誌辦公室副主任,開始步入政壇。

良好的工作環境使秦俊拒絕了諸多誘惑,一心一意服務南陽,服務家鄉。

愛好,責任,感恩,使秦俊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來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就這樣,秦俊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出了他獨特的人生軌跡。

在地方誌辦公室工作,秦俊如魚得水。他蒐集到大量的第一手史料,就像一位高級廚師,面對琳琅滿目的各種食材,天天琢磨著如何做出一道別樣誘人的菜品。

早在大學時,在恩師毛建予指點下,秦俊就開始研究宛西地方自治。

假期回鄉,他借一輛破自行車,揹著乾糧,帶上開水,走遍內鄉、鄧縣、鎮平、西峽、淅川宛西五縣,訪故人,找實物,尋遺址,蒐集行將湮沒於民間的真實的第一手材料。

當年親自參與過宛西自治的人此時已是碩果僅存。他打聽到內鄉灌漲有位七十多歲的老人,是別廷芳的馬弁,跟隨別廷芳多年,就前去拜訪。

諸多原因,老人不願多說過去的事情。大學生秦俊看到老人身患肺病,一到晚上,咳嗽吐痰不止。他就在老人家裡陪老人三天兩夜,給老人,倒痰盂,聊天。看老人不鬆口,他就把自己知道的有關別廷芳的事先講給老人聽,畢竟是道聽途說,難免有出入。老人一聽就急了,開始給他糾錯,不是這樣的,應該是那樣的……老人慢慢地就打開了話匣子,講到激動處,會咳嗽地喘不上氣,秦俊就給他燒水買藥。

就這樣,老人把塵封往事全盤托出,他蒐集到大量即將消逝的獨家資料。此時的秦俊,真是真誠中不乏狡黠!

現在,有了積累的材料,又根據這些年自己的研究的成果,一篇高水平的關於別廷芳自治的學術論文《宛西自治初探》一氣呵成。

有關專家很讚賞這片論文,但別廷芳是個有爭議的人物,報刊雜誌沒人敢發表他的這篇文章。這篇論文凝聚了他多年的心血,這些用寶貴的材料精心做成的大餐卻無法端出示人,怎麼辦?

苦悶之時,有高人支招,仙人指路,建議他以小說的形式寫出來,就可以發表了。

這簡直是醍醐灌頂,甘露入心,茅塞頓開呀,一語驚醒局中人。於是,秦俊另打鼓重開腔,改弦更張,與人合著,寫出了第一部歷史人物小說《亂世梟雄——別廷芳演義》。

小說寫好了,在《南陽日報》上連載了幾期,誰知又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攪動了一池春水。

別廷芳這人本身就有爭議,貶褒不一,各執一詞,也屬正常。有人說他為別廷芳歌功頌德,有資產階級自由化傾向,向有關部門反應。關鍵時刻,當時的地委書記發了話:“這書裡沒有資產階級自由化,登!”

吃一塹長一智,後來秦俊又學能了,寫丁大牙時,把主人公改成了韓大牙。

大作家、奇人秦俊(四)鄧州市白牛鎮走出的大作家

二月河老師在他的一篇文章裡還特意說到這件事:“南陽市歷史上是個比較重視人文的地方,歷屆市領導比較注重栽培文氣,我轉業時這裡已經有一個可觀的作家群。領導經常開創作生活會,鼓勵和保護創作人員。記得清理精神汙染那年,南陽一個作者寫了《別廷芳傳奇》,有人說那是汙染,要批判,市委明確表態,南陽沒有精神汙染。這樣就把他保護起來。”(二月河散文集《舊事兒》中《關於成材》)

他的開山之作《亂世梟雄——別廷芳演義》在《南陽日報》連載132期,一下子就抓住了人們的眼球。讀者每天翹首以待,《南陽日報》的發行量由七八萬份飆升到十二、三萬份。

南陽作家群裡一顆新星冉冉升起。

有讀者看完連載,意猶未盡,打電話希望他寫續集。河南文藝出版社結集出版,第一版印了28000冊很快就銷售一空,旗開得勝。此後,稿約不斷,秦俊也進入到一個創作的高峰期。他以故鄉舊事為契入點,創作出南陽人物演義系列小說。

隨著小說影響的擴大,就有人找他商議把《別廷芳演義》拍成電視連續劇。這又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拍電視劇是個燒錢的事,資金是個大問題。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經多方努力,終於可以啟動了。秦俊至今還感恩地如數家珍:鄭州一位姓別的房地產老闆贊助50萬元,省某國棉廠贊助60萬元,西峽縣、內鄉縣、淅川縣共贊助了28萬元。

說到淅川縣贊助的那2萬元,秦俊特別來了精神,原來這裡還發生了一個文弱書生俠客行的英雄傳奇故事。(未完待續)

大作家、奇人秦俊(四)鄧州市白牛鎮走出的大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