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與百聯的「新零售」之路

CNET科技資訊網 2月20日 上海報道(文/周雅):坊間盛傳數月之久的阿里新零售戰略“標的”終於浮出水面,對象是百聯集團。今天上午,阿里與百聯正式宣佈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全業態融合、會員系統打通、供應鏈整合、新零售技術研發、支付金融和物流協同等六大領域展開合作。

雙方此次合作,意味著上海著名商業街——南京路將成為馬雲“新零售”理念的最新試驗場。

百聯集團是一家全業態零售商。如果把百聯旗下的明星資產標出,你會發現大半條南京路都在百聯麾下,在這條中國知名的商業大道上,百聯本身的歷史就是中國商業革新的縮影:

百聯集團在全國坐擁網點4700餘家,遍佈200多個城市,集團旗下有上海第一百貨、八佰伴、東方商廈、永安百貨、上海虹橋友誼商城、上海時裝公司、上海華聯商廈,聯華超市、華聯超市、世紀聯華、快客便利,上海舊機動車交易市場、上海有色金屬交易中心,上海第一醫藥商店、亨得利亨達利鐘錶、茂昌吳良材眼鏡、上海拍賣行、上海國際商品拍賣行……

百聯集團在上海,上海作為貫穿中國百年商業的橋頭堡,是中國零售業最具活力、購買力和市場輻射力的區域市場之一。尤其是在電商近期發力的新品類,如生鮮和低毛利潤的快消品領域,上海市場是近期市場競爭所必需攻下的區域市場。

2017年,是阿里巴巴新零售元年,新零售的第一站之所以選擇在上海,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現場說:“上海是橋頭堡,杭州是後花園,我認為上海、杭州本來就是一家,這兩個城市最好平時是做上海人,週末做杭州人就比較有幸福感。”,“過去我們講深圳的速度、上海的高度,中國有幾個城市代表了整個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速度,但是如果說要有一個城市能夠代表改革創新和發展的高度,我覺得除了上海其他很少有城市可以與此相匹配。”

馬雲對於阿里“新零售”第一個合作伙伴上海百聯集團,這樣形容:“上海百聯是中國現代商業的模板,我們還記得在物質非常短缺的時代全國人民都到上海來淘寶,上海百聯旗下很多的老字號是全國人民心中的金字招牌,對阿里巴巴來講上海百聯更是零售業的祖師爺。”,“我們跟百聯的合作應該來說是自然而然的發生,是一個完全的自由戀愛,雙方也非常的互補。”

據馬雲說雙方此次合作保密性極強,在過去的八個月秘密談判多次,幾乎每個週末,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都與百聯集團現任董事長、總裁葉永明在上海的茶室裡面坐著悄悄的談,才促成此次“聯姻”。

會師“新零售”:未來沒有線上線下之分和虛擬實體之別

雙方此次“聯姻”,是基於彼此在“新零售”方面的共同觀念。

“新零售”首次提出於去年雲棲大會上。2016年10月13日,馬雲在一封致股東的公開信中提出:電子商務本身也正在迅速成為一箇舊的概念。未來30年,我們將會面臨線上、線下、物流數據供應鏈相結合的新零售行業。

“新零售”的理念一出,在商業界引起大浪。業界多次出現“新零售”模式的落地:京東領投天天果園、入股永輝超市,騰訊領投每日優鮮...這些合作都融合了線上線下元素,顛覆了傳統電商的運營模式。

反觀阿里,在“新零售”概念提出之前三年早就已經在零售板塊持續佈局——入股銀泰並啟動銀泰私有化、入股蘇寧、三江購物、日日順、斥資打造盒馬先生。

而此次簽約儀式上,張勇是這樣強調阿里“新零售”戰略的:

“新零售是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將‘人、貨、場’等傳統商業要素進行重構的過程,包括重構生產流程、重構商家與消費者的關係、重構消費體驗等。每個企業都將走向數據公司,完成消費者的可識別、可觸達、可洞察、可服務。阿里巴巴的整個生態體系將通過大數據、新技術幫助商家完成重構。”

從上面的概念來看,阿里之所以與百聯的“新零售”方向不謀而合,或許是因為在此之前,百聯已在向線上線下融合方向轉型。

在上海推進的國企混改中,百聯集團是被視為改革龍頭的標杆。提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徑包括引入戰略投資、提高質量、拓展業務。

在業務轉型的路徑上,百聯集團現任董事長、總裁葉永明對互聯網表現出開放態度——融合線上線下、以技術驅動、提供全新全面體驗模式是百聯集團的戰略目標。

2016年5月19日,百聯集團上線“i百聯”全渠道電商平臺,下屬多家旗艦門店也相繼完成轉型,新消費方式呼之欲出。

葉永明現場再次傳達了其互聯網思維:“新消費時代,需要新零售模式,商業零售企業需要創新與變革,以適應這一消費變化的趨勢。新零售不僅是線上線下的融合,更是以互聯網和物聯網、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等領先技術為驅動,面向線上線下全客群,提供全渠道、全品類、全時段、全體驗的新型零售模式;在新消費時代發展的趨勢下,我們雙方應通過戰略合作,充分融合以產生化學反應,優勢疊加以產生質的跨越,重構商業要素、重塑零售價值,共同創造新零售模式。”

合作暫不涉及資本層面

此次合作暫不涉及資本層面(但並未排除未來資本合作的可能),雙方將會以成立聯合工作小組、定期高管交流等方式全面展開合作。

張勇說,百聯如今跟阿里巴巴的結合,不只是強化原有的購物中心、便利店、標準超市,而是希望能夠在中間能夠發生化學反應。“我跟團隊在內部講,我們跟百聯的合作最終衡量的成果就是,看看能不能產生大家覺得似像非像、但卻從來沒見過的,它像商場又不是傳統商場、像購物中心又不是傳統購物中心,它是一個消費的社區又是一個吃喝玩樂的中心,又是一個消費者連接的中心,又是一個一個新的社區、社群,真正基於消費多場景提供便利。如果雙方合作孵化出諸多很多大家都看不懂的業態,我想路子就走對了。”

合作的領域主要包含六個方面:

1、全業態融合創新:共同設計建設能實時感知並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新型零售門店,拓展智能化、網絡化的全渠道佈局。

2、新零售技術研發:圍繞新型零售門店,阿里將開放包括人工智能、智能支付、物聯網、物流技術、大數據運用等應用型新零售技術;

3、供應鏈整合:收集消費者需求及行為數據,整合各自旗下商品資源;

4、會員體系互通:打通雙方會員體系,採用室內外人群定位、消費者畫像分析、大數據營銷及會員管理等,提升門店客服能力;

5、支付金融互聯:百聯線下門店支持支付寶,百聯旗下安付寶/聯華OK卡接入支付寶;

6、物流體系協同:百聯物流作為菜鳥網絡的物流服務商,將與阿里共同開展物流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