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如何實現中國製造2025計劃?

中小企業如何實現中國製造2025計劃?

《中國製造2025》提出,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通過“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按照第一步要求,中小企業該如何實現“形成強大的、有國際競爭力的製造企業”的目標呢?

以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的觀察,中國很多製造企業尚未完成製造業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的基礎工作,多數還屬於代工廠,處於產業鏈的最低端,以賺取廉價的勞動力作為企業發展的主要核心競爭力,雖然產品質量有所提高,但離掌握核心關鍵技術、智能製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向智能製造發展的過程中,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實現階段性的小目標,先工業3.0再4.0, 通過各環節的智能化實現利潤的逐步提升,包括:

1.生產智能化

2.設備智能化

3.供應鏈管理智能化

4.管理智能化

而智能製造的過程和步驟是按以下的規律和軌跡行進的:

標準化——精益化——模塊化——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

智能化的逐級表現形式呈現為:

1. 信息數字化、大規模自動化、過程可視化、生產精益化、管理系統化

2. 機器人、傳感器大量使用形成工業互聯網

3. 數據一體化、互聯網化,物物聯網化

4. 雲計算、大數據分析後的人工智能化

5. 信息物理系統(cyber physical systems,簡稱CPS) 的普遍使用

未來的企業場景:

1. 將從簡單的物理連接變成供應鏈網絡,各組織的工作不是一個環節而是一個網絡節點,任何變化可以迅速傳導到相關領域進行智能分析、自我調節、智能決策

2. 系統架構是去中心化的協同化系統架構,價值鏈變為信息網絡

3. 三大技術支撐:

  • 物聯網:設備、機器、流水線、辦公設備等連成一體的網絡

  • 大數據:用於供應鏈管理,對多種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如傳統數據、圖像、視頻、聲音、文本、GPS地理位置識別等。供應鏈網絡信息海量、實時、多樣、真實;可預測、預警、風險管理、可視化

  • 雲計算:供應鏈管理上升到雲端,將人、物料、產品、信息、財務融合在雲端,實現信息共享

作為企業家和企業高級管理者,當下要做些什麼?

1. 轉變思維模式:

  • 開放思想,擁抱變化

  • 從信息化變數字化

  • 從點對點合作變全流程協同

  • 從大規模量產向小批量多品種定製化個性化

  • 從標準化、精益化向自動化、信息化過渡,將智能製造的基礎夯實

2. 學會數據釆集:

  • 過程數據和結果數據同樣重要

  • 將數據當作資產一樣保護和重視

為實現中國2025智能製造國富民強的目標,需要所有有識之士——你我他的合同參與和努力!

科技創造未來,世界屬於創造未來的人,2018,讓我們再次出發,迎接新的挑戰!

中小企業如何實現中國製造2025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