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採購與供應鏈管理「中的26字母理論

藏在”採購與供應鏈管理“中的26字母理論

A:ABC理論,一種重要的庫存管理方法,即:佔80%物料金額的物料族定義為A類,通常A類只佔10%的物料種類數量;佔15% 物料金額的物料族定義為B類,B類約佔20%的物料種類數量;只佔5%物料金額的物料族分為C類,大約佔70%的物料種類數量。針對ABC不同等級分別進行管理與控制,這樣的分類管理法可以壓縮庫存總量,釋放佔用的資金,使庫存合理化,節約管理投入和成本。 

B:Buffer stock , 緩存庫存。在庫存管理中,有時候需要精準,有時候又需要抓一點buffer, 多一點餘量,以備客戶需求攀升、生產過程中供求失衡或其它意外不測而準備。

C:Cycle count,盤點,就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對產品進行全部或部分的清點,以切實掌握該期間內的經營業績,並因此加以改善,加強管理。通過盤點,可以瞭解生產型或銷售型企業在一定階段的虧盈狀況;目前產品的存放位置、缺貨狀況;瞭解企業的存貨水平、積壓或滯銷狀況及產品的週轉狀況;發掘並清除滯銷品、臨近過期品,整理環境、清除死角;根據盤點情況,還可加強管理、防微杜漸,同時遏制不當行為。

D:Drop ship,直髮,是指從供應商直接到客戶的一個發貨流程。企業可能會因為沒有足夠的貨倉儲存或希望節省物流時間和物流成本,而將產品放置在供應商處,再由供應商直接發至客戶的過程。

E: EOQ, Economic order quantity (最小)經濟訂貨批量,是固定訂貨批量模型的一種,可以用來確定企業一次訂貨(外購或自制)的數量。當企業按照經濟訂貨批量來訂貨時,可實現訂貨成本和庫存成本之和的最小化,具體數值可以用高等數學中的微積分方法計算出“當訂貨成本等於持有庫存成本時”的一個訂單量值。

F: FIFO,First in first out先進先出理論,是存貨的計價方法,以先購入的存貨先發出這樣一種存貨實物流轉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先購入的存貨成本在後購入的存貨成本之前轉出,據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用先進先出法計算的期末存貨額,比較接近市價,減少庫存統計的誤差。

G: Gross margin‍,毛利,是收入與成本之間的差值,反映了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

H: HMLV,High mix low volume, 少量多樣化,隨著科技進步,消費者更加傾向於個性化、多樣化、快時尚化,原本注重產品耐用、持久、單一的消費觀念被打破,企業的生產形態越來越向少量多樣化發展,對採購與供應鏈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是企業面臨的嚴峻課題,迫切需要找到一種創新的方法去改變傳統運營模式。

I: Inventory control, 庫存控制和庫存管理,毫無疑問是採購與供應鏈管理中重中之重的工作。庫存控制的策略與模型體現了現代化企業的管理和技術水平,直接影響企業快速響應市場的能力、利潤率、工作效率、質量保證、資產使用率等方面。

J: JIT, Just in time,準時達成,不多不少、不快不慢、不早不遲,剛剛好的一種工作方法。

K: 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關鍵績效指標,是製造業中大量使用的績效評估方法,KPI因為績效可以量化且被衡量,所以被大量企業使用,被認為是相對客觀的一種管理手段和方法。

L: Lead time 交期管理,指從採購訂貨日開始到供應商交貨日之間的時間週期,包括行政作業時間、原材料採購時間、生產製造時間、運送和物流時間、驗收和檢查時間、額外預留的buffer 時間。通常,供應商的交期越長,採購方的安全庫存量越大,由此產生的庫存成本、管理成本、風險和資金成本越高。所以,採購尤其需要關注供應商的lead time 和 On time delivery。

M: 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物料需求計劃,是美國IBM公司的Dr. J.A.Orlicky博士最早提出來的,他在60年代設計並組織實施了第一個MRP系統。MRP解決了物料轉化過程中的幾個關鍵問題:何時需要,需要什麼,需要多少?它不僅在數量上解決了缺料問題,更關鍵的是從時間上解決了缺料問題。

N: Net income ‍淨收入,即總收入扣除業務成本、稅款及其它費用開支後的所得或收入餘額,不僅是採購,所有人都會關注這個指標,因為它是最能反映公司在會計期間的經營績效的。有興趣的,可參考我之前所著文章《跟採購與供應鏈管理相關的那幾個財務指標》。

O: On time delivery ‍,準時交付,通常是用準時交付率來衡量供應商的交付管理水平,用供應商在一定時間內準時交貨的次數除以其總交貨次數得出的百分比。供應商準時交付率低,說明其協作配套的生產能力達不到要求,或者是對生產過程的組織管理跟不上供應鏈運行的要求;供應商準時交貨率高,說明其生產能力強,生產管理水平高。可參考我之前所著文章《大采購,你必須掌握的供應商Metrics指標》。

P: Physical inventory ,實際物理庫存,實地盤點後點出來的庫存量。在需要檢查和驗證系統現有庫存量的精確度時,可以執行實地盤點。大部分企業的做法,通常是每半年或每一年進行一次實地大盤點。

Q: Quality first ,質量領先,眾多企業將此納入企業經營理念或企業標語當中,教導所有員工關注質量、重視質量。

R: RFQ, Request for quotation,詢價,在採購規劃階段,採購會向供應商索取報價信息,具體包括的內容有:貨品描述、數量、交貨日期、地點、聯繫人、單價,付款方式,運輸方式,貨幣、質量要求等。一旦確認並接受了此RFQ,採購方會按RFQ的約定,將採購需求轉化成PO,向供應商下正式訂單。

S: Safety stock,安全庫存,又稱保險庫存,是指為了防止不確定性因素(如大量突發性訂貨、交貨期突然延期、臨時用量增加、交貨誤期等特殊原因)而預計的保險儲備量(類似前面的buffer stock)。

T: 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總擁有成本,或全面成本理論,核心思想是——在一定時間範圍內所擁有的包括價格、物流、倉儲、訂購、維修、質量、庫存、售後服務、管理成本和其它多種間接成本在內的總成本。

U: Utilities expense,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水電費,會直接影響企業生產運營的利潤率。

V: VMI,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供應商管理庫存,它要求供應商對下游客戶的庫存策略、訂貨策略以及配送策略進行計劃和管理,是一種以買賣雙方都獲得最低成本為目的,在一個共同的協議下由供應商管理庫存,並不斷監督協議執行情況和修正協議內容,使庫存管理得到持續改進的合作性策略。 這種庫存管理策略打破了傳統的各自為政的庫存管理模式,體現了供應鏈的集成化管理思想,適應市場變化的要求,是一種新的、有代表性的庫存管理思想。

W: WIP,Work in Process ‍在製品,是庫存的一部分,需要重點管控。在製品庫存處於由一種狀態轉換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當中,如果在製品庫存上升到一定水平,則很可能存在生產瓶頸或生產延誤。

X: XYZ 分類法,類似於ABC庫存管控法,也是一種基本的供應鏈管理技巧。通常與ABC法混合交叉使用。X類為穩定的、需求很少變化,持續供應的、通常可以預測的物料;Y類為季節性物料,會有較大的波動變化,較難預測的物料;Z類為完全不穩定,需求變化差異極大,無法預估預測的物料。

Y: Yield rate ,良率。生產良率越高,對生產的營收、利潤的貢獻越大。企業需要通過提升生產良率,降低生產成本。

Z: Zero waste, 零浪費,精益生產管控的關鍵指標。通常管理水平越高的企業,對零浪費的管控越好。

以上由26個英文字母開頭的採購和供應鏈管理的關鍵詞,易學易記,在學好英文的同時還可以掌握跟採購和供應鏈管理有關的重要理論和方法,專業人士和採購大師們,何樂而不“學”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