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犯人流放寧古塔,難逃4種折磨!逃過第一種,可見神祕披甲人

清朝犯人流放寧古塔,難逃4種折磨!逃過第一種,可見神秘披甲人

康熙十五年,那一年冬天,京城大雪紛飛,一片寒天凍土,一位穿著曖厚衣服的中年人順著窗外飄著的雪花,遠眺著遠方,遙想起了四千多里之外的好友。悲傷感慨湧上心頭,急匆匆提筆寫下了清朝著名的清詞《金縷曲詞二首》。這位作者就是顧貞觀,他是清代文學家,也是當時大學士納蘭明珠府上老師,《金縷曲詞二首》是顧貞觀求明珠的長子、即他的好友納蘭,搭救遠在寧古塔服刑的好友、獄友吳兆騫。這首詞,無不表達了寧古塔是苦寒之地,在那裡服刑的恐怖,求納蘭搭救吳兆騫。

清朝犯人流放寧古塔,難逃4種折磨!逃過第一種,可見神秘披甲人

寧古塔,在最近的幾年,每部清宮戲裡,都有出現皇帝大怒之下,就會判犯人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的鏡頭。這咋聽之下,可想而知這種刑罰是一定是很殘酷的。

清朝犯人流放寧古塔,難逃4種折磨!逃過第一種,可見神秘披甲人

是的,發配寧古塔是古代的刑法,簡稱:流。這種刑法,非常的古老,上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真正成為當時的常刑是在清代,是五大主刑罰之一,從輕到重為:笞、杖、徒、流、死。可見,流的刑罰僅次於死刑。而流刑,在清代又分為五個等級,即二千里(附近)、二千五百里(近邊)、三千里(邊遠)、四千裡(極邊或煙瘴)。寧古塔至北京有四千多里,也就是說發配寧古塔所判之流刑中最重的煙瘴。

清朝犯人流放寧古塔,難逃4種折磨!逃過第一種,可見神秘披甲人

據曾在寧古塔服刑的大詩人吳兆騫,這樣描述了寧古塔當地的惡劣氣候,大概意思為:寧古塔一年四季都是寒苦天氣,從入春到四月,日夜大風,大風得大像雷鳴電激,灰塵滿天,五月到七月就是陰雨連綿,八月開始下大雪,九月開始河水就凍住了,到了十月,雪才落到地上就結成了豎硬的冰,就算白天有太陽照也不會融化。要到第二年的三月,冰才開始融化。

清朝犯人流放寧古塔,難逃4種折磨!逃過第一種,可見神秘披甲人

在寧古塔,人煙稀少,寒苦之地卻是猛獸的天堂,發配到這裡的人,經常會與猛獸相遇,稍有不小心就會被猛獸吃掉。所以流放到寧古塔的犯人,除了面對惡劣的環境,還要面對兇猛的野獸。除了氣候與猛獸外,還有一樣折磨的是給披甲人為奴。

清朝犯人流放寧古塔,難逃4種折磨!逃過第一種,可見神秘披甲人

披甲人,簡單理解就是守衛邊疆的將士,他們身上披著鎧甲。與披甲人為奴,即發配到寧古塔的犯人給守衛邊疆的將士做奴隸,並且是一輩子為奴隸。做了奴隸之後,就意味著沒有了人身自由,命並不比一匹馬或一頭牛重要,奴主可以隨時處死奴隸。

清朝犯人流放寧古塔,難逃4種折磨!逃過第一種,可見神秘披甲人

其實相比較,能來到寧古塔的犯人,已經算是幸運的了,因為犯人一路行走要戴著沉重的枷鎖,要陡步於懸崖、密林、山徑等,枷鎖是把人的手與脖子鎖在一起的,沒有雙手來支撐徒步,很容易就摔跤、跌入深淵。在去往的路上還有各種野獸攻擊,能活著到寧古塔的犯人算是幸運的了。根據明朝的記載,關於流放犯人的存活率竟然只有三分之一。

清朝犯人流放寧古塔,難逃4種折磨!逃過第一種,可見神秘披甲人

所以流放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的這種刑罰,它甚至比死刑更具有威懾力,影響力更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長痛與短痛之分。列刑可能是一死百了,流放是長期的痛苦與折磨,最後還是難逃一死。所以也就有人寧願死,也不去寧古塔。

清朝犯人流放寧古塔,難逃4種折磨!逃過第一種,可見神秘披甲人

所以流放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的犯人是要面對流放路上、惡劣氣候、猛獸攻擊、為人奴隸的四種折磨,如逃過了第一種折磨,就會成為披甲人的奴隸,命歸披甲人所有。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如果你有不同意見請在評論區留言,謝謝大家閱讀,下期再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