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詐騙花樣百出資訊時代莫貪便宜

網絡的廣泛應用,在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潛藏著不少危險,一不留神,就可能掉入不法分子的陷阱中。

市民遭受網絡詐騙危害,年齡不盡相同,二十多歲至五六十歲的人都有涉及,而多數人都是因為貪圖小便宜才會上當受騙。

1.中獎誘惑

iPhone沒拿到,還被騙走600元。

今年2月份,還未開學,家住三坪村的小朱,在家玩起了網絡遊戲《跑跑卡丁車》。

沒多久,屏幕右下角就不斷彈出一個加好友的對話框,小朱點擊“確定”後出現一條“幸運”提示:“恭喜您被系統抽中為跑跑無限驚喜活動幸運玩家,您將獲得我公司送出的驚喜獎金3200元以及蘋果公司贊助的最新iphone手機一部。”

小朱信以為真,也非常興奮,就打開了所謂的“官方網站”,網站上清楚地寫著“需要預先支付600元手續費”。為了能儘快得到獎金和獎品,小朱毫不猶豫地給對方提供的銀行賬號匯去了600元錢。

按照網頁上的要求,小朱撥打區號為0898的客服電話確認時,一南方口音的男子接電話稱需再匯500元的個人所得稅,此時小朱才恍然醒悟,發現自己可能被騙了,便迅速報了警。

網絡詐騙花樣百出信息時代莫貪便宜

2. 微商騙局

“美人心計”不可信

去年6月,家住廊橋水岸小區的蔡先生稱,不久前他在微信上添加了一位“小妹”,得知對方為減輕家庭負擔在從事微商

賣茶葉工作。在被對方的“孝心”感動後,蔡先生主動伸出援手購買茶葉。

通過幾日的聊天,兩人關係越來越好。之後,“小妹”還以來武隆看蔡先生為由,向他索要機票錢,蔡先生遂給她轉了1000多元的機票錢。

結果,收到轉賬的“小妹”卻立刻將蔡先生拉黑,這時蔡先生才意識到被騙。


網絡詐騙花樣百出信息時代莫貪便宜


3. 網購陷阱

沒錢也會被騙

喜歡網上購物的肖女士是一名建材公司的銷售員,住在世紀五龍城。今年8月份,接到一通陌生來電,對方自稱是某購物網站售後客服,同時表明因肖女士所購衣服存在質量問題要給她退款。

由於“客服”所說信息極為準確,肖女士信以為真。當肖女士提出未發現170元退款後,對方以肖女士信用不足為藉口,要求其在“來分期”應用中操作。

肖女士按照對方提示,在該軟件上綁定了個人信息,不久後,她便發現“來分期”軟件界面上有了3400元。

隨後,肖女士按照對方要求將3400中的170元轉入自己卡中,將剩餘錢當做對方公司“營業額”打給了“客服”。

不久,肖女士發現“來分期”界面提醒她還貸款。此時,肖女士才發現,原來那3400元錢並不是“客服”的“營業額”,而是自己在軟件上被對方哄騙貸的款項,自己又糊塗地打給了對方。

網絡詐騙花樣百出信息時代莫貪便宜

為了防止受騙,市民朋友還應從加固自己的心理防線入手。其實,許多騙局都是一層窗戶紙,仔細推敲就會發現其中的漏洞,要理性思考,不能有貪小便宜的心理。要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而一旦發現受騙,要及時報警,並保留好相關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