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清淺,秋雨知夢

一場初秋的夜雨霏霏,溼潤了靜謐的心田。坐於窗前,如是執筆一支,墨染素箋。再聞得檀香一爐,霧燎嫋嫋。偏愛這樣如古人般靜坐的光陰,光是聆聽著泠泠雨聲,再枕書一夢,就已覺得歲月靜好,自有一番悠然安穩之樂。

浮生清淺,秋雨知夢

最鍾情的秋季,已乘著片片葉落的輕盈,緩緩地來臨。守著一扇窗聽風聲,雨落,品一盞普洱茶,佐以故夢,談曲子,伴著雨水滴滴,涼到只覺流年清淺,不驚不擾。

其實最愛的還是蘇東坡的“一蓑煙雨任平生”那種對人生的豁然闊達,對世事的知曉洞明。我們步履匆匆地行於世間,也許總要把風霜歷遍,千帆過盡才足以言說人生一詞。

塵世一遭,榮枯起落亦當隨緣,而曠達樂觀卻需要自身的覺悟參透。東坡深知“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不如於現世中從心所欲,不囿虛妄,最後品得“人間有味是清歡”,因為心之所向,即是吾鄉。

浮生清淺,秋雨知夢

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而回歸山水間,種幾畝薄田,養幾隻家禽,草屋裡守拙抱朴。閒時便捻筆賦詩句,快活則小酒來一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這“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田園之樂,比起為官時案牘勞形,更是快哉灑然至極。入世才知此心何所念,出世亦當返璞歸園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獨賞世間純粹之景,內心一片明淨清朗,就是這樣的。

“他年當與君卜築於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僕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繡,以為詩酒之需。布衣飯菜,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也。”這是《浮生六記》一書中最喜愛的一段話,從遇見的那一刻起,竟也成了自己的漫漫尋夢。

浮生清淺,秋雨知夢

若能得一同心人從始而終,最好的莫過於像沈三白與陳芸他們這般恩愛情篤了。三白與芸在人間的錦繡年光裡,攜手同行,相知相守。只做盛世裡平凡的煙火人家,優遊閒歲月,瀟灑度時光。

此番相濡以沫,可謂是天之厚矣,遂蘸以筆墨相留之。直至如今,浮生一夢便成為很多現代人的心嚮往之,我亦如此。

歲月流逝依然,卻仍素履以往。偶得曼妙風景陪一段,也是幸運的。亦願千山萬水後,辰光靜美,錦年知夢,一杆風月,墨水洇清箋。芸窗聽雨,一卷蘇詞,淡淡古意敘。

半山梅,數竿竹,一籬菊,幾叢蘭,栽作知己,則悠隱樂閒無窮。一方浮世清歡,一念忘機陶然。自是執夢靜待,乞年歲永好,青盞荷茶予有緣人嘗。

浮生清淺,秋雨知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