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帶的行星就可能存在生命生存的條件?在這種恆星周圍就沒有

宜居帶的行星就可能存在生命生存的條件?在這種恆星周圍就沒有

對於宇宙中的生命體的存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研究和探索科學家更多 的將目光放在了宇宙深處太陽系之外的系外行星,而這些經過不斷地探索和發現,宇宙中確實存在著大量的恆星,類似於太陽恆星,只是這些恆星的質量比較我們太陽要小很多,不過對於這些小質量的恆星,之前科學家可是存在著巨大的希望,能夠從上面尋找到關於地外生命存在的蛛絲馬跡。不過最新美國科學家表示,或許這些最新發現的地外行星其實並不具備生命體存在的基礎條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宜居帶的行星就可能存在生命生存的條件?在這種恆星周圍就沒有

科學家表示這些小質量的恆星其周圍運行的行星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是經歷了一個高溫的環境,而這就讓這些行星失去了可以容納生命體存在的基礎條件。比較小的這些系外恆星一般都是一些小於太陽的恆星,其光亮也會比較弱,而其周圍運行的行星宜居帶的範圍也會相應的比較窄一些,距離恆星會更加的近,什麼叫做宜居帶,就是在恆星周圍一段比較適中的距離,在這個範圍之內能夠讓行星表面保持一個比較適中的溫度,最起碼錶面的水分子能夠以液態的形式存在這樣的一個有效的範圍。

宜居帶的行星就可能存在生命生存的條件?在這種恆星周圍就沒有

科學家對於系外行星的研究和發現,其實距離恆星比較遙遠的行星是不太容易被發現的,因為光線比較微弱,而距離恆星比較近的這些天體則容易被發現因為恆星自身發出的亮度讓這些行星表面發出一些比較微弱的信號,這就讓人類科學家可以通過一些有效地天文探測手段來發現它們的存在。另外科學家還通過徑向速度的方式來尋找系外行星,這個方式主要是通過行星引力的作用讓所圍繞的恆星發生一個晃動的現象。

而此次美國科學家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些圍繞在比較小質量的恆星周圍的系外行星其實很有可能在它們形成的過程中已經由於高溫導致了星球表面的水分還有大氣的流失。所以這些系外行星要存在生命體的基礎條件基本上是不成立的。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所研究的宇宙中恆星的形成基本上都是由於星際氣體坍縮形成的,這個坍縮的過程其實會不斷的釋放出很多的能量,只是這些恆星本身的質量就是比較小,所以引力相對來說也是非常小的,所以坍縮過程是非常緩慢的,估計是大質量的恆星坍縮過程的數倍,光是一個簡單 的坍縮估計也要持續數年。

另外科學家還探測到這些小質量的恆星還會釋放出大量的x射線以及紫外線輻射等等,這更加的導致了圍繞在它們周圍運行的行星其周圍的大氣被持續不斷的加熱,這個溫度甚至是達到了幾千攝氏度。這就造成了這些行星的大氣被快速的膨脹,然後大氣層中的氣體大量的逃離了該行星的大氣層,之後進入到了宇宙星際空間。

所以這些小質量的恆星周圍運行的行星,可能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失去了表面所有的氣態水分,從而也就導致了這些行星表面存在生命體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