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起突發事件!年輕人,我爲什麼勸你少玩兒手機?

你這一輩子,有沒有為手機拼過命?

前幾天一則“1歲寶寶游泳溺水90秒死亡 母親全程在旁玩手機”的新聞在微博傳了開來。

一位媽媽帶著兩個寶寶去游泳,期間工作人員曾告知她暫時離開。

隨後,一個寶寶的游泳圈翻了,一頭扎進水裡;另一個寶寶接連三次扯媽媽衣服示意,但媽媽遲遲沒有反應。整整90秒鐘後,粗心的媽媽才發現孩子溺水……最終寶寶因搶救無效身亡。

又一起突發事件!年輕人,我為什麼勸你少玩兒手機?

這讓我不禁想到,就在7月,同樣的一起類似事件。

女子騎車玩手機導致追尾,沒想到翻滾了一圈之後還在看手機。

又一起突發事件!年輕人,我為什麼勸你少玩兒手機?

是什麼給了你不好好走路、不好好騎車,命都不重視的勇氣?

是愛嗎?是責任嗎?

不,是你總是無時無刻的都在玩兒手機。

01

不知道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過被手機支配的恐懼?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先拿起手機看一眼,刷一刷朋友圈看看留言,如果哪天醒來摸不到手機內心就會陷入緊張和惶恐,直到看到被壓在枕頭底下的手機才會心滿意足。

上班除去正常工作,總是手機不離手的,刷刷抖音看看新聞,美其名曰“工作壓力之下的解壓方式。”

回家的路上坐公交擠地鐵,不玩兒手機都覺得對不起身邊95%都在玩兒手機的人,迫不得已沒電的時候反倒顯得自己尷尬的格格不入。

晚上明明都已經很累了,想著早點睡覺,可是玩兒手機不知不覺又到了凌晨一兩點。

和友人聚會的時候在玩兒,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在玩兒,開會的時候還要偷偷玩兒,難怪那些出個車禍還不忘先拍張照片發個朋友圈的事件屢見不鮮。

有報道稱,中國網民達7億多,其中超9成為手機用戶,而使用者主要為90後人群。在前段時間麥可思研究院發佈的一份中國在校大學生手機使用調查報告顯示,82%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存在“手機依賴”。大學生日均使用手機累積時長為5.2小時。

不僅年輕人深受其“害”,老人和孩子,也未曾逃離其掌控。

不少老人會通過手機獲取最新信息、學習新的技能、瞭解新的知識而長時間盯著手機看,孩子便更是不用說,光是包括“王者榮耀”“吃雞”這些手機遊戲,就足以讓他們對其產生不可估量的依賴性。

尼爾 · 波茲曼說:“人類無聲無息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心甘情願,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這已經是一個人人都離不開手機的時代,因為放下的那一刻會讓人們覺得自己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反倒惶惶不安乃至尷尬至極。

但即使這樣,我依舊勸你放下手機。

因為這個時代,已經悄無聲息之中,變得很壞了。

又一起突發事件!年輕人,我為什麼勸你少玩兒手機?

02

有調查顯示,現如今已經有超過四成的學齡前兒童每天都在使用電子產品,超過半數的孩子都會使用手機看視頻。

如果繼續向上延伸,那些已經離不開手機,對手機產生依賴性的青少年們所能產生出的數據,只能讓人細思極恐。

5歲的童童看動畫片從來都是抱著手機看,吃飯睡覺都不撒手,甚至睡覺前都要緊緊的把手機握在手裡。

9歲的艾格小小年紀就已經學會了用手機打遊戲,問他最喜歡的偶像是誰的時候,脫口就是“MC天佑”.......

12歲的妮妮沉迷網聊,總是藉著用手機查學習資料的藉口,偷偷玩兒手機,被發現沒收之後,也總有辦法擁有新的獲取渠道。

然後,15歲的他們就已經學會了熬夜通宵抱著手機開黑,18歲的他們更是豐富自己的“手機生活”看劇、刷抖音、看微博、打遊戲一樣不落下。

因此,也一度引發孩子性格孤僻、不善交際、學業荒廢、長期熬夜等諸多問題。

甚至美國《時代週刊》還總結多位專家的意見認為,每天使用超過5小時,會讓孩子感到無助、想自殺。

而一旦父母去強制性遏制玩兒手機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呢?

“偷偷玩兒”的心態,就會繼而扭曲為壓抑中的偷竊,除了對家裡的錢財大肆揮霍,就連去借貸、非正常渠道獲取錢財來購買手機的行為都會相繼出現,甚至因為缺乏金錢觀念,用手機為遊戲充值、給直播間亂花錢的時間也從來不在少數。

7月25日,來自江蘇的季女士向記者反映,兒子沉迷於網絡遊戲,短短二十天的時間就花掉了一萬餘元。

8月6日,來自張家口的兩兄弟,因為玩兒王者榮耀的時候,弟弟因為遊戲輸給了哥哥,便持刀砍傷對方。知情者稱,兩兄弟才只有十幾歲。

又一起突發事件!年輕人,我為什麼勸你少玩兒手機?

狄更斯在《雙城記》裡曾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在這些本應該是充滿了純真和希望美好的年歲,偏偏被手機無形之中進行了摧毀,然而現實狠狠扇了我們一巴掌之後,再次用無數的現實告訴我們,這些都剛剛才是開始。

又一起突發事件!年輕人,我為什麼勸你少玩兒手機?

03

從18歲成年後的我們,直到上大學,在課堂上玩兒手機的時間,就已經多過聽課。

日常生活早已變成了吃飯睡覺玩兒手機的三點一線。

畢業以後,步入社會,我們繼續成為著手機的傀儡,為此放棄社交、放棄健康的身體、放棄工作的效率,放棄我們所能放棄的一切。

我們只知道,離了手機的三分鐘時間裡,都會讓人覺得內心無比空虛。

就這樣,在從小直到長大後的歲月,少了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摯友,少了那些戶外互動和父母相處的美好記憶,沒有了那些原本可以侃侃而談的外向性格,不見了那些良好的視力。

而直到為人父母以後,又開始無形之中用這種行為影響到了孩子。

寧可抱著手機為孩子輔導作業,都不願意放下手機陪著孩子去逛一趟海洋館,寧可抱著手機刷抖音,都不願意和那個其實早已不開心的孩子進行一場認認真真的溝通。

被手機的支配,就像陷入到了一個巨型的無底洞,黑暗裡伸手不見五指,徒留不斷運行的惡性循環。

而自身,也深受其害。

且不說就在前幾天轟動全國的北京雙胞胎在青島因為母親低頭看手機而不幸溺亡事件。

7月底,浙江一男子一邊開車一邊和女朋友聊天,結果導致車子失控,當事人當場重度昏迷,最終搶救無效死亡,失控的前一分鐘,他還在回覆女友微信說:“有你真好”

又一起突發事件!年輕人,我為什麼勸你少玩兒手機?

6月11日,湖南一位父親因為玩兒手機沒注意到自己三歲的孩子自己打開車門跑了出去,結果導致孩子被駛來的貨車捲入車輪之下身亡,當父親反應過來時一切都已經來不及。

又一起突發事件!年輕人,我為什麼勸你少玩兒手機?

3月1日早上,江西一名騎著電動車的女子一直低頭看手機,即使超車時,她也沒有過多地抬頭看周圍的機動車,讓人看了都覺得危險。

又一起突發事件!年輕人,我為什麼勸你少玩兒手機?

很多人都覺得,玩兒手機啊,只是很普通的一個日常行為。

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就在這樣一個平凡的日常行為中,我們玩兒的不是手機。

那是命啊。

又一起突發事件!年輕人,我為什麼勸你少玩兒手機?

04

後來,我就一直在想,手機裡,到底有什麼在吸引著我們?

竟然可以讓孩子可以失去本真,讓大人不顧一切。

其實那些只願意在微博、頭條上的看似刷的有趣新聞,其實看過好像也就不大記得了。

那些打發時間看的直播、段視頻,看的時候笑眼朦朧,可是看完內心卻反而愈加的空虛,像是少了什麼一樣。

那些不願意見面不願意打電話,只願意在微信、QQ上邊聊的天,看似避免了相遇的尷尬和無話,卻讓人變得越發沉默寡言,不願意熱鬧。

那些打了無數把的遊戲,其實打完也就那麼回事,輸輸贏贏,來來回回,到頭來你還是得自己過著一個人和現實一絕高下的生活。

最後,那些為了解壓而玩兒的手機不但沒有讓自己釋放壓力,反而讓自己越發墮落,工作效率低下,婚姻生活因為缺乏溝通而不美滿。

我們看到別人在玩兒自己也去玩兒手機的隨波逐流,結果都變成了沒有知覺的麻木和冷酷。

就像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中所說:

“精神遲鈍的後果就是內在的空虛。 這種空虛烙在了無數人的臉上。並且,人們對於外在世界發生的各種事情,甚至最微不足道的事情所表現出的一刻不停的、強烈的關注,也暴露出他們的這種內在的空虛。人的內在空虛就是無聊的真正根源,內心空虛之人無時無刻不在尋求外在刺激,試圖藉助某事某物使他們的精神和情緒活動起來。”

你看,手機的多種娛樂化功能造就了生活豐富多彩的假象。

等到放下手機時,你會發現:

你還是什麼都沒有。

又一起突發事件!年輕人,我為什麼勸你少玩兒手機?

05

快節奏的生活裡,殘酷的壓力之下,我們都在夾縫中尋求愜意。

然而梭羅說:“有時間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才是真的悠閒。”

之前看到過董卿的一個採訪。

她說:“她的臥室裡,沒有電視,也從來不會把手機帶上床,反而睡前雷打不動的一個小時閱讀,才是她一直有的習慣。”

這個時候所有人才知道,這個一直被稱為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女人,我們總能見她在舞臺上怡然自得、任何狀況下都是不慌不忙,不緊不慢,頭頭是道。

原來背後,也有著如此“自律”的生活狀態。

又一起突發事件!年輕人,我為什麼勸你少玩兒手機?

所以,其實這世上哪有不能放下、必須要玩兒的手機。

說到底,不過都是是否敢狠心要求自己罷了。

李開復說:“千萬不要放縱自己,給自己找藉口。對自己嚴格一點兒,時間長了,自律便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變得更加完美。”

因此,我更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你,能狠心去卸載一些手機裡的遊戲,能夠認認真真的買個筆記本,用手寫的方式記錄一下自己的工作計劃和生活計劃,能夠把玩兒手機的時間空餘下來讓自己去去健身房或是陪陪孩子。

然後,用更有規律的狀態,更加健康的身體,更加幸福的生活,去迎接每一個充滿了未知的可能。

那個時候你會發現

你比你想象的,更能擁抱美好,和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