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農村的老話「四十望財不比三,五十望人不親三」什麼意思?這有道理嗎?

農夫也瘋狂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四十望財不比三,五十望人不親三”這句農村老話其實包含著的是一些人生的道理,很多農村的老話雖然內容比較淺白,但是其中卻蘊藏是前人們的生活經驗的總結,有些老話現在讀來依然是具有一定的價值的,能讓年輕人少走彎路。

四十望財,五十望人

古人講“四十不惑”,四十歲的人人生已將走了將近一半,這時候經歷的事情已經不少了,正常情況下應該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了,這個年紀的人壓力應該是最大的。不僅要掙錢養家,事業上還需要有所成就才行。常言道“三十不發,四十不富”這一輩子就這樣子了。所以尤其是男人在四十歲的時候應該是最辛苦的時候了。這個時候錢財對自己而言應該是最重要的,四十歲還能稱得上壯年,此時不奮鬥,五十歲的時候就沒有心氣和體力了。所以四十歲要望財。五十歲望人,五十歲人生可以說真的是過了一半了,頭髮也已經斑白了,體力方面也明顯沒有前些年好了,人生已經進入了開始回憶的階段,這時候兒女都已經快要成家立業或者已經成家了,自己馬上也要退休了,父母有些已經走了。人生的事情很多都已經經歷了,不是說“五十知天命”嗎?這時候的人是需要陪伴的,有兒女,有伴侶,有老友這樣生活就足夠了,再去拼搏競爭已經遠不如年輕人了。

四十望財不比三,哪三項不比?

上面也說到四十歲是人們最應該努力奮鬥,積累錢財的時候,這時候哪些方面不能和別人比呢?

不比孩子,孩子應該是這個年紀的人談論和關心最多的了,然而人們都喜歡拿自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這樣說是為了激勵孩子向上,其實無形之中給孩子造成很多心理上的反感,從而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孩子都是自家的好,不要總那別人家的孩子教育自家孩子。

不比出身,這個年齡的人已經經歷很多人和事,出身這些已經不能夠成為你不能成功的藉口和理由了,因為有能力的人已經成功了,如果這個年紀了你還動不動就覺得自己出身農村,所以才沒能夠發家致富,沒能夠在工作上得到提拔,這隻能證明是你自己的能力不夠而已。

不比錢財,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認清自己,四十歲的人肩上的責任應該是最重的,家中處處都要花錢,父母,夫妻,子女,人情世事都需要花錢,沒有存款的話一場大病就能夠把家庭擊垮。所以這時候就不能再為了面子盲目的和別人攀比,別人買了車,你就是貸款也要買一輛,別人出國旅遊,你不考慮家庭支出也去。這樣的生活苦的還是自己。

五十望人不親三,哪三種人不親?

薄情寡義之人不親,五十歲已經能看清很多事情,對於一些薄情寡義的親戚真的是沒必要再來往了,親戚親戚,不只是血緣上的親還有情感上的親。如果親戚之間的關係非常寡淡,已經沒必要繼續下去了。

趨炎附勢之人不親,這些親戚一般都是捧高踩低,你發達的時候就巴結你,你有困難了,生活不如意了,這些親戚可能都懶得看你。甚至是你上門了,他們還要給你冷眼。

金錢至上的人不親,五十歲已經經歷很多,很多年輕時候的朋友都是酒桌上的,真正之心的已經不多了,對於那些以金錢為目的的朋友,已經不是需要的朋友了,這些朋友已經可以放棄了,留下的那些才是真正的知己好友。(三)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您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在農村流傳下來的俗語還真不少,看似“話粗”,可細細想想,哪一個不是勞動人民在勞作和生活中的經驗總結、教訓的結晶?現在四五十歲的農民是當下農村的中流砥柱,“四十望財不比三,五十望人不親三”的老話,是有很深的道理,對他們堪稱醒世格言,完全可以當作佐右銘的。

四十望財不比三:

40歲,叫不惑之年,意即遇事能辨是非而不懷疑。40多歲的人,已經將近走完了人生一半的旅程,應該說也經歷了不少的事情,也許事業有成了,也許人生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危機,但是上有老人需要瞻養,下有孩子還要養育,其花費也在不斷地增加,其他的日常開支還在排隊似的等著錢,因此40多歲的人還是應該把心思放在“望財”上——想方設法去掙錢,千萬不要和別人比三樣:

不比錢財。雖說努力了,奮鬥了,可是大多數的人還是沒有掙到很多的錢,僅僅養家餬口而已,於是自己埋怨,甚至抱怨,將掙錢多的人當作了參照物,自漸形穢。其實人最重要的是要認清自己,分析內外因素。難道都40多歲了,還不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父母、夫妻、子女、人情世事都需要花錢,還有修繕或改建的住房需要錢,還是大把大把的錢,再說萬一家人生病了,又是雪上加霜的事。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和別人攀比,人家城裡買樓房、買小車、旅遊,你還想“兜底”家底,甚至還想靠借、靠貸也想“消費”一番,要知道,自食其苦果的只有你自己。

不比吃喝。因為一些人到了40多歲,經過打拼有了一定的經濟累積,在農村40多歲的人還是不“成熟”的年齡,大多數人還沒有給兒娶媳婦,兒子也在掙錢,自我感覺是“有錢人”,酒桌上、KTV能少了這些人的影子,隔三差五的高消費,怎能是你靠力氣掙錢的長期吃得消?不是天天大魚大肉,就是享受生活。日子長著呢,待你給兒子娶了媳婦才會知道不該花那些吃喝的錢,早應該省點、攢點。

不比孩子。那一個人不為孩子們活著,有了孩子才是家,有孩子的日子才是最快樂的,但是孩子們的命運也一定不同啊!有上研的,幹公家事的,大多數人家的孩子卻從事著不同類型的“打工”活兒。雖然說工作也是一種打工,可打工就有高、低級的區別。大人們千萬不要拿自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作比較,比較職業、工種、收入等等,其實這樣的比較會給孩子造成心理落差,引起孩子們的反感。相信兒孫自有兒孫福,只要孩子們走得端,行得正,堂堂正正做人就知足吧!

五十望人三不親:都說50歲是知天命之年了。子女已成家立業,自己逐漸老去。凡事只想做為而不求其結果。交往的人愈來愈少。記憶也大不如前,人生基本上定型,心態完全變得平和了。最大的心願是享受子孫繞膝的天倫之樂——“望人”吧!這樣,還是做到“三不親”的好!

不親重財忘義的人。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或交往一些朋友的。常常相聚在酒桌上,斛杯交錯中,是飯局增進了友誼,也加深了感情,也少不經濟的幫助。一旦自己遇到難處了,需要他幫忙,需要他為酒桌買單,這些人怎麼會受到這樣的“待遇”?他們會避你不見。這個時候,還需要理由嗎?乾脆與他來個一刀兩斷!

不親勢利眼的人。所謂的勢利眼,就是你“有權有勢”之時,想著法兒拍你馬屁,恭維著你,生怕你不理他了,但是有朝一日,如果他強項或超過了你,連正眼也不再看你一下,甚至會出賣你。朋友飯局被朋友曝光的還少嗎?因此要特別小心自己身邊有沒有這種人,最好明察秋毫,一定要遠離,不要給自己惹來麻煩。

不親趨炎附勢的人。這種人既有同事、朋友、也有親戚。當初你和他們處在“同一戰壕”時,情意在、親情在,來往走動是叫同甘共苦。一旦你有困難了,過得不如他們了,這些人見你面都不想與你搭話,就別說再上你門了。他們的眼光早已看準有其他有錢、有勢、能對自己能提供幫助的人了!既然都這樣了,你又何必還留存對他們的那點感情呢?

人們生活的圈子本就人多人雜,而且事物及人都會隨著環境和現實而改變。人活到一定的年齡,一定對所經歷的生活有了感悟、理解。農村老話“四十望財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親”,是給我們為人處世提個了醒,我們也應該謹慎言行,學會處事的善變之法。


為生活而提神


農村老人常唸叨,“二十望妻,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到什麼年紀做什麼事。

二十望妻,二十歲左右是適婚年齡,就應該結婚娶媳婦,正所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三十望子,三十來歲正是要孩子的時候,最大的願望就是早日為人父母。

四十望財三不比,四十歲後,人的生活閱歷和經驗足夠豐富,是一個人的巔峰期,也是家庭最為困難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壓力大,最大的願望就是一家人衣食無憂。要活得坦然,就不能和別人比財富、比出身,比子女!

五十望人三不親,在農村五十知天命,子女已成家立業,自己逐漸的老去,記憶力大不如以前,人生基本上也定型了,心態也變得很平和。三不親說的是,不和勢利人接觸,不和寡義人打交道,不和重利之人交往。

六十望棺,人到60歲進入花甲之年,農村是要做大壽的。此刻考慮更多的是身後事。最大的願望就是兒孫孝順、能得善終。


務實務農


農村的老話“四十望財不比三,五十望人不親三”什麼意思?還有道理嗎?

農村中流傳的俗語有很多,這些俗語都是勞動人民在勞作和生活中總結的經驗和教訓,放到現在仍然具有指導意義,比如“四十旺財不比三,五十旺親不親三”,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四十望財不比三:男人到了四十歲以後,雖然事業已經達到巔峰,但是此時壓力也慢慢增加,因為此時上有老人要贍養,下有孩子要養育,因為贍養老人和養育孩子的費用在不斷增加,所以需要男人掙足夠的錢來供家裡的花費,所以四十歲的男人應該一心掙錢,而不能和其他人攀比財富、子女和女人緣。

五十望人不親三:五十知天命,男人到了五十歲以後,身體大不如從前,此時子女已經成家,長輩的身體也不大不如從前,所以此時應該珍惜眼前的一切,並遠離抽菸、酗酒和花天酒地的場合。

很顯然這句俗語放到現在仍然有用,男人身為一家之主,肩負的東西太多,不僅要做好工作,也要照顧好家人,所以只有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使這個家庭正常運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