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們總說房價太高打壓年輕人,那倒是漲工資啊?


大佬們總說房價太高打壓年輕人,那倒是漲工資啊?


假期回老家,難免要被長輩嘮叨:結婚乎?要娃乎?再要一個乎?奪命三問讓很多年輕人感到頭疼。畢竟長輩有地位,但也不能瞎指揮,到處指點。從現代性的人際交往來看,劃清界限是基本素養。

同理,很多商業大佬喜歡對房子房價指指點點,多少有點“老家長輩”的味道。不能否認,他們都是領域內的翹楚,是人中人、佼佼者。但他們是不是房地產投資的專家,是不是經濟運行的首席,那就另當別論了。尤其是“一邊倒”的言論,更要仔細辨別,是觀念優先,還是態度優先。

大佬們對於房價,都說了啥?

最近,宗慶後表示,相對於房價,老百姓的收入並沒有增加多少,都被高房價抵消了,不但收入增加的數據沒有實際意義,現在連消費都萎靡了。

此前,宗慶後也表示,房子太貴了,讓80後、90後無法安心工作,他們可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怎麼能為房子發愁。不得不說,老總的愛民之心可貴,但房價並非用愛心可以解決的。聽了老總的話,熱淚盈眶的年輕人從此不再琢磨積蓄買房,過起了瀟灑的月光生活,然後呢……

另一位大佬大家都熟悉,“房子如蔥”耳熟能詳。但沒有人仔細推敲一下,是將來房子跟蔥一個價,還是蔥貴得如同房價。如果房子如蔥一樣普遍,那麼房價會不會腰斬?房價腰斬帶來的次貸危機又如何應對?

還有董小姐,宣佈要為自己的員工蓋房子,每個員工分的兩房一廳。具體怎麼分,咱們不清楚,不過董小姐總算是做了點實在事,並不是“拿十年後如何如何”忽悠。

可是,大佬們為什麼總要語不驚人死不休呢?其實,說出真相的還是董小姐:做網紅。至於說企業家為啥要做網紅,這是另一個問題了,但是如果把“網紅”和“經濟規律”“投資趨勢”聯繫起來看,那麼這種為了吸引眼球而做出的研判,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大佬要做網紅,犧牲的是你對樓市的正確判斷

那麼真正的趨勢是什麼呢?開發商真的不好過了嗎?很多支撐房價要跌的觀點,都認為開發商利潤降低,日子不好過了……這話聽著解氣,但經濟的客觀發展,不是主觀解氣不解氣就可以改變的。在樓市降溫的一年內,大開發商依舊賺的盆滿缽滿,小開發商面臨資金斷流;大開發商開始籌備轉型及多元經營,小開發商忙著借錢籌備資金……這是開發商的基本狀況。


看清楚這個現實,才能給投資者以啟示:要想與開發商同進同退,就要學習人家的經營思路,看到經營問題,從而改變自己的投資模式。當資產交易受阻時,那就是資金為王,現金流優先,這也就是大開發商依舊能盈利的原因:他們不愁錢,他們就算零抵押,用金字招牌也能借到錢。對於未來,謀求轉型的原因,則是放棄負債率高的重資產,持有更加靈活、佔用資金更少的輕資產,從開發轉向服務。這麼明顯的趨勢,難道投資者看不到嗎?現在還盲目增持房產的投資者,看看那些陷入窘境的小開發商就知道了,未來忙著籌錢堵窟窿的日子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