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给我一个内容的支点

腾讯与今日头条的骂战告一段落,抢夺用户的时间不会落幕。

从抖音的病毒,微视的回归,到《创造101》的人尽皆知,大平台对内容的热望空前高涨,全面进入互联网的下一站,时间的争夺争到了新维度。

但这些热闹似乎都和阿里无关。手握优酷,却始终无杀手级内容的阿里,亟需谋求一次“电商”以外的爆破。

阿里需要点新鲜的东西。

阿里很忙

整个阿里体系都在繁忙中。优酷拿下世界杯直播权,给阿里体系带来了集体躁动。整个体系从线上到线下,各个入口全打通,都在为迎接这一酷暑盛世进行产品、营销、流量部署。

在阿里历史上,相同“阵仗”只给予过每年的双十一。

对此次”all-in”世界杯,无论是切入体育产业,还是补齐赛事短板,最终是回归到以超级内容撬动用户,抢夺时间,赋能到阿里的生态中,将流量使用到极致,提高每个用户的ARPU值。

两年前,马云提出不看GMV的论调。预示着流量的价值已开始转向单个用户的价值。所谓极致流量的思维。

这是优酷的第一次,也是阿里不以电商为中心的第一次。

在阿里给予的资料中,淘宝、天猫、支付宝、口碑、饿了么、盒马、飞猪、高德等阿里生态中近30个业务也将从衣食住行玩上为用户提供全天候在线的世界杯主题体验,在世界杯期间承包用户的24小时;在运营上,优酷基于世界杯准备了集卡、进球红包雨、直播答题等玩法。将红包与淘宝的消费场景链接,将预测神兽龙虾王与河马生鲜链接,边看边吃龙虾。

阿里:给我一个内容的支点

换言之,通过这一超级内容,阿里企图将在“双十一”熬炼下,从技术底层到运营路径、从线上到线下,每一个细胞都被打磨过的阿里能新鲜起来,发挥其体系中“商业基础设施”的功能,首先让流量价值最大化。

为什么是“世界杯”

阿里优酷的这一出拳,可谓守正出奇。

在2018年的新一季财报上,阿里巴巴的核心电商业务实现了IPO以来最快的速度增长,达到60%。在面对拼多多GMV高歌猛进的态势,阿里巴巴的低价版淘宝的推出,迅速控制局面。但即便拼多多动不了阿里这枚电商老大的“七寸”,相信也让其感受到后辈的力量。

阿里一方面需要对核心业务稳中求涨,另一方面需开辟新的流量洼地。

在腾讯与今日头条打得不可开交之时,但上半年在其视频平台独播的《创造101》是一个异类,截止到目前为至,单日最高播放量近2亿,上映53天,累计播放量达37.92亿。腾讯对《创造101》也拿出了“把事情搞大”的生态资源。从视频、QQ音乐、微信强势导流,通过内容与赛制,调动线上线下互动,最终流量又再回到各个产品中。

要寻找新的洼地,现在看来只能是内容。

而顶级体育赛事,其自身带有“超级用户”的属性,比《创造101》的惠及面更广,这是一个天然的流量入口。与网综、网剧的“年龄、性别”圈层相比,“世界杯”关注用户不分地域,不分男女,甚至不分年龄,将打破内容圈层属性,另一方面,铁杆球迷的高度粘性。将使得以内容撬用户,实现流量价值最大化成为可能。

阿里:给我一个内容的支点

或许没有哪个支点如“世界杯”一般有力。

2015年腾讯以5亿美元的高价拿下NBA版权所带来的红利,窥见一斑。2015-2016赛季,腾讯NBA在线直播覆盖独立用户4亿,直播用户达到1亿。赛季总播放次数超过200亿,同比上赛季增幅均超过200%。此外,腾讯体育还由此完成了会员的全面升级.

阿里要赢得内容,必须全力一击。有数据显示,根据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观看人数上涨比例来推算,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国内观众人数或将达到10亿,如果该数据确凿,一场“世界杯”足以让优酷成为流量洼地 。

挑战“协同效应”

内容汇聚流量,之后才有切入体育产业的机会。阿里巴巴CMO董本洪在此前告知媒体,阿里体育拥有线下的场馆和赛事服务,但没有内容时完全不行的。

阿里体育几乎没有太多存在感,入局较晚,两年来一直在转型,却从未有成功。在体育赛事兴起之初,赛事版权几乎被乐视几乎收割完全,在乐视体育日落西山后,阿里体育并无跟进。据相关资料记录,阿里体育曾参与过5次版权的交易。但面临版权过高,版权实现盈利有困难的情况下。阿里体育显得极为谨慎。

而在赛场的运营商,阿里体育也未做到头部。由此,从内容版权到赛场赛事,阿里体育时刻在不尴不尬的夹缝中。

阿里:给我一个内容的支点

反观腾讯体育,一举豪赌夺下NBA,开始了围绕NBA推进精细化的版权运作,并且打破业务边界,涉足上下游,线上内容打造NBA的内容衍生品,另一方面在线下开发自主赛事,通过自制赛事与自制内容,建立IP。而之前的乐视体育则以大开大合的打法,一时间拥有了欧洲五大联赛全部赛事版权的平台。

这次优酷拿下“世界杯”,并自上而下聚拢资源。龙门君认为,在未来的时间里,针对阿里的体育产业,优酷将携内容站于c位,而阿里体育实则更加边缘化,要实现深入产业的协同效应,挑战极大。

“世界杯”仅仅是一个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