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金:爲什麼區塊鏈將成爲第三大經濟體?

黃連金:為什麼區塊鏈將成為第三大經濟體?

黃連金 | 聯合國旗下世界區塊鏈組織(WBO)首席技術專家、DistributedApps CEO和創始人、核聚鏈創始人、《區塊鏈安全技術指南》第一作者。

我在2011年第一次接觸到區塊鏈。當時看了比特幣的白皮書,感覺很創新,很有味道,於是就拿自己的PC挖礦Bitcoin。因為比較忙,事情太多,就放在一邊了。

一直到2014年,因為工作緣故,需要專門去看瑞波的技術,所以重新把區塊鏈撿起來,再後來在華為也做過區塊鏈的一些研究工作。

1. 新時代的曙光

區塊鏈不是憑空產生的,它的出現是建立在很多現有技術之上。P2P網絡、點對點網絡、哈希算法、分佈式數據庫等現有的技術造就了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本身到底是什麼,我們沒有完全定義,這裡可能是一些特徵:

可能是高度冗餘的數據庫,也可能是基於密碼學的,是不是去中心化?我認同是去中介化,沒有中介但是還是有中心的。同時也是基於價值的互聯網,以前說數據轉移,把數據從A送到B,拿到的是拷貝,但是把100美金付給你,你有了我應該沒有,以前通過第三方來背書,現在通過比特幣網絡,沒有第三方,通過共識算法。

區塊鏈是對信任的重構,人與人之間關係,組織與組織之間關係,人與組織關係,政府與政府關係,政府與組織關係,都會重構。

區塊鏈作為價值互聯網的精神和思維模式非常有生命力。

區塊鏈1.0是比特幣,它把這些技術融合起來,產生了一個比特幣。然後1.0有一定的問題,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幣,把比特幣從A轉到B,稍微複雜一些就需要非常負責的程序和運算。

針對這個問題,一個加拿大的俄羅斯籍年輕人,他說比特幣應該擴展,應該能夠用一些通用程序,但沒有人響應他,他自己寫了一個白皮書,搞了以太坊,這是智能和約產生。

1.0階段和2.0階段有兩個重要的問題,一個是性能,性能不能提高,每秒鐘交易不是很高,比特幣3到5TPS,以太坊15到25TPS,不是很高。所以這方面有很多研究。包括國外的研究項目,也有一些國內的,性能方面。

還有就是安全方面,現在比特幣用的加密技術,就是簽名和哈希,沒有把內容進行加密,你在比特幣上從A到B,多少個比特幣轉來轉去非常清楚。但是以後一些新的區塊鏈技術肯定考慮到隱私、安全,肯定會在加密技術上用到。NPC多方計算也有人在研究,包括零知識證明、多方加密。

區塊鏈相當於1997年的互聯網,那時候我們看到的電子郵件、門戶網站,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比特幣、以太坊,小規模的POC,沒有大的。因為現在沒有看到具體的,像1995年我們沒有看到淘寶、沒有看到臉書。

大家現在已經看到了曙光在升起,分佈式的商業模式升起。區塊鏈即將步入3.0時代,將會顛覆很多“傳統”

2. 區塊鏈3.0的要素

CIA是區塊鏈3.0階段的三要素,C是保密性,I是完整性,A可用性。

因為比特幣、以太坊是極客活動,加密對於區塊鏈1.0、2.0沒有做出多大貢獻。但是3.0將會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別是聯盟鏈、私有鏈、公有鏈。聯盟鏈是必須通過驗證,私有鏈是公司內部管理,加密技術對於聯盟鏈非常重要。

零知識證明,用在電子現金,可以把這些全部加密,但是時間需要長一些。這方面密碼學專家,現在確實是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多方計算、MPC以及不同方式。

還有同態加密。同態加密的好處是把數據加密了,而且不需要解密,在數據裡進行運算、把這個結果送給你,只有你能解密,和沒有加密運算一樣。這個確確實實有很多人在做。如果能夠把這個做出來,區塊鏈技術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對雲計算也是一個貢獻。

以後可以把數據安全存到雲上,不用管了,因為只有你才能解密,監管部門要穿透性監管可以。這裡不光同態證明,還有反簽名、超過一定法子的,比方監管部門要同意,數據擁有者要同意,雲提供商要同意,三者有兩個同意就可以了。如果監管機構要查一個人,雲計算沒辦法,只能拿它查,有應用場景。

區塊鏈原生的就是一個完整性,數據不可篡改。每個數據都簽名了,別人很難篡改我的數據。有51%的算力可以放自己的數據,但是沒有私鑰改不了數據。

可用性也是一個問題,不是說用的時候能夠用,一定要響應時間秒級之內。現在很多區塊鏈拓展技術,有這方面問題。

目前區塊鏈解決I的問題,C和A有很多工作要做,技術不夠成熟。

安全性是一個區塊鏈項目的基石。但如果因為區塊鏈有不可篡改、可信性,我就去落地一個項目,這是一個錯誤概念。

要考慮到很多安全因素,工信部為此發佈區塊鏈五層架構圖。數據層、網絡層、激勵層、共識層、智能合約層,每一層都要考慮,如果沒有考慮清楚黑客可能就進來了,把你的項目黑掉。

智能合約安全檢查、區塊鏈與身份管理系統、應用層源代碼安全檢查、節點的安全加固、數據加密(鏈上和鏈下,國密算法)、數據傳輸的加密、DDOS和Key Management,以上是區塊鏈8個至關重要的安全點,如果這八個做好,區塊鏈項目90%還是安全的。

3. 區塊鏈應用如何突破?

我離開華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想專注去幫助一些項目,使他們真正成為一個有用的項目,對區塊鏈做出一些貢獻。

我判斷一個項目,首先看是否一定要用到區塊鏈技術,有些可能只是用去中心化的分佈式數據庫去解決一些問題,如果用區塊鏈的方法去解決可能就不適合。還有就是要看它是否用了Token,如果不用代幣是否可以解決。

關於3.0的突破,一個是應用場景的突破,人工智能也好,AR或者VR也好,從應用場景進行突破。還有就是底層技術,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將性能提高,將安全技術提高。

以太坊裡面有太多不安全的因素在裡面,因為以太坊本身是一個實驗型的項目。它是一個測試環境的項目,並不是一個生產環境的項目。所以在這個測試環境項目中有很多的資金鎖定在那裡,那就是一個問題。所以也出現了以太坊的智能合約上資金被偷的事情。

目前應該已經在區塊鏈3.0的初級階段,3.0在以後有很多可以被突破的機會。區塊鏈3.0有三個發展方向。

第一是區塊鏈+。 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和安全。沒有這些技術,光靠區塊鏈,很難有落地的項目。有了這些技術,才有區塊鏈+實體的應用。比如金融,供應鏈,政務,智慧城市等等。

第二個方向是基礎的公有鏈。主要解決前兩代區塊鏈的性能和隱私的問題,和分佈式存儲的問題。

第三個方向是聯盟鏈與公有鏈的結合。價值互聯網讓本來難做的生意可以做了。B2B 是區塊鏈的最好的應用場景。聯盟鏈可以讓B2B work flow 跑起來。與公有鏈的錨定,可以增強聯盟鏈的安全。評判的標準應該說有大規模的在生產環境實現的區塊鏈項目。

我應該說更看好第三個方向。供應鏈金融就會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比如,保稅區有中國最大的深水港,每年有大量的出口和進口產品。作為“最多跑一次”的政策,保稅區準備引進區塊鏈技術,做B2B,B2G的工作流(Workflow)。

寧波保稅區現在的出口報關是人工的,專門有個報關商去做。然後報關商幫助出口商去一個個單位跑,海關、國檢等等,速度比較慢,現在就是想搞個區塊鏈技術,把報關的一個過程融到區塊鏈裡。

總體想法是建立區塊鏈的生態,包括銀行、出口商、政府機關等等都引進到這個平臺上,以後就是報關可以免費,但是把數據沉澱到那個平臺上,這個項目因為有保稅區政府的參與,可以和後面保稅有關的政府平臺,包括海關、國檢等、有API可以進行對接到,一般的私人企業很難做到這點。就是它這個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應該說是公私結合的一個企業,他們可以做到這一點。

這個聯盟鏈目前在構思之中,但是平臺建立之後,每年可能可以處理將近一千兩百億的進出口交易額資產。因為有關報關的原生態數據存儲到平臺上面,可以有很多增值服務,比如供應鏈金融,進出口商品預測,報關過程優化等等。這就是區塊鏈平臺應用到B2G,B2B最好的例子。

個人信息保護是區塊鏈下一個突破口。傳統的身份管理系統確實很多的問題,因為創新不夠,現在很多還是用傳統的口令,而且你身份的口令,我的身份不是由我控制的,是由第三方控制的,很多第三方,對用戶來說碎片化的,這個身份可以在淘寶、微信、谷歌、臉書,我自己都不知道存的是什麼,對黑客來說,身份是中心化的,只要某個機構,比如臉書去偷雅虎四億用戶的資料可以這樣偷走了。最近美國有一個徵信機構有將近兩億人數據被盜。

所以這是一個創新。美國至少20家單位在做,現在國內也有我的項目,在座有一個THEKEY項目,他們在做區塊鏈上的動態多維生物學身份認證,對接的是政府公權機關的數據,同時結合用戶其他的行為和場景數據。這個創新很好,目前很多應用中身份認證的場景用單一、靜態的數據是解決不了的。

現階段區塊鏈主要是公有鏈,炒幣只是衍生品。真正的藍海市場是聯盟鏈和私有鏈,是真正被商業化的。聯盟鏈、私有鏈真正需要落地,但安全是首要問題,如果沒有萬全的安全保障肯定是不能落地。

4. 我的區塊鏈實踐

核聚鏈的初衷是解決我一直在說的所謂first mile第一里程跟last mile最後的里程。

大家知道區塊鏈是虛擬世界或者說數字世界上的一條鏈,物理產品在沒有上鍊之前,怎麼樣能夠保證數據在傳輸的過程之中沒有被篡改,是真實的數據,目前區塊鏈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也有很多其他人嘗試去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我們感覺到想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協議層去解決,相當於https這樣的層次去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簡單來說,從協議層裡面我們定義BNP(Blockchain Network Proctocol),大家可以這樣理解現在的互聯網是基於TCP/IP之上的HTTP協議,那麼我們可以在TCP/IP之上建立BNP價值互聯網,我們所需要的這樣的協議還沒有,於是我們在想可能需要定義怎樣在物理層和接入層裡面去解決,我們通過跟HTTP互聯網比較,發現如果能夠從物理層與接入層去解決物理產品上鍊的問題,這樣我們就可以把價值互聯網真正的運轉起來。

這裡面涉及到區塊鏈與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的一些結合,但也需要寫一些新的協議。

核聚鏈想解決區塊鏈的一個難點,怎麼樣把物理世界的產品上鍊,這裡麵包括傳感器,簡單的舉個傳感器的例子,在用於環境保護的時候,目前廠家的數據可以做假,在上傳之前可以被改掉,導致本來環境汙染很嚴重的數據卻顯示不嚴重。

所以如果我們在協議層就把它寫進去,在數據上鍊之前進行簽名,或者如果有隱私的數據可以進行加密,這樣操作之後才傳到網關,這樣可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在這裡網關能夠挖礦,也是個共識節點,但是傳感器本身不作為一個共識節點,它是一個輕錢包功能,具體在我們的白皮書裡面寫得很詳細。我們把終端的設備分成幾種,大概思路是解決物理的產品上鍊,然後再收集有效的數據,我們創新性地提出了POC(Proof of Contribution)共識算法,是能夠貢獻有效的數據那就可以獲得獎勵,這樣的一個整體的價值體現機制。

我們定義了區塊鏈世界的Value Transfer Language,Value Transfer是怎樣把價值進行傳輸。在VTL之前,我們定義了Value Definition Language 價值定義語言及Value Query Language價值查詢語言能夠用來查詢,我們基本上是從底層去定義價值傳輸所需要的一些東西,使得我們的這個公鏈能真正為實體經濟服務,因為我們的目標就是為實體經濟服務。

核聚鏈,團隊從三月份開始已經有很多全職的人員在研究和做一些Prototype原型,現在還在加深開發過程之中。

另外,再講DistributedApps這個公司在美國,主要在培訓和諮詢方面對區塊鏈事業做點貢獻,為推動區塊鏈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方面作一點小小的貢獻,比如我們在美國和中國都提供培訓服務,還有做諮詢方面的一些顧問工作。

5. 既是生產關係也是生產力

很多人把人工智能作為生產力,把區塊鏈作為生產關係,我認為這個說法有點不完全。區塊鏈其實既是生產力又是生產關係。

構成生產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勞動對象、勞動工具和勞動者。區塊鏈作為多方參與,大規模協同的工具是勞動工具的高級表現形式。勞動對象可以理解為區塊鏈所產生的在鏈上的交易數據。勞動者在區塊鏈上是用私鑰與公鑰的形式來表現。因此區塊鏈確實有生產力的屬性。我提出區塊鏈是生產力不是概念的堆砌。

如果單純的把區塊鏈理解為生產關係,對我們思維和商業模式的構成會有侷限性。把區塊鏈作為生產力可以解放我們的想象能力和增加我們的創新空間。

當然,區塊鏈也有滿足生產關係的要素。生產關係的定義是:人們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相互關係。

它包括三方面的內容:(1)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即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歸誰所有;(2)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地位及相互關係;(3)由以上兩個關係形成的分配、交換、消費關係。其中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起主要作用。區塊鏈的確權、智能合約、通證的交易和消費具有生產關係的三要素。

其實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仔細分析一下,

生產力有三個要素:生產者、生產對象、生產工具。區塊鏈就具有這三個要素,生產者在區塊鏈上是用私鑰與公鑰的形式來體現;生產對象就是在鏈上面產生的數據和智能合約;另外最重要是,它是生產工具,它是一個多方參與的,共同協作的一個生產工具,所以大家都在這個鏈上。

區塊鏈有一種普世的,公平的概念,就是所謂的普惠金融,它擁有生產力。如果光把它看成一個生產關係,我們的思維就會侷限,創新也會侷限,所以我們一定要正本清源,區塊鏈其實也是生產力,生產力是改變生產關係的,生產關係是必須去適應生產力,所以這點很重要。

任何一個階段生產力的提高肯定會帶來大批的裁員,包括蒸汽機的發明,電力、電腦的發明等等,都產生了大批的裁員,但是另一方面也給這些人創造了更好的工作。

比如說,以前的馬車伕,後來就都開車了,人需要活到老學到老,如果一個人願意學習,他永遠不會掉隊,其實區塊鏈給大家一個願景——通過改變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以前很多案頭工作都能省去了,這些東西都是智能合約來自動解決了,這個時間可以用來去做其它更有意義的事情,大家可以去做更有創造性的工作。

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大家就能從一個螺絲釘的角色解放出來,這個是有深遠意義的。

6. 第三大經濟體

區塊鏈裡面除了技術以外,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通證經濟的模型,整個生態環境裡面通證怎麼流轉?誰獲得通證?通證如何增值?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也比較難的。

什麼是通證經濟?目前應該說是很難定義,總的來說就是價值互聯網。我們先了解價值互聯網是什麼?就是價值在傳輸過程之中是不需要中介,是通過代碼來實現共識,但是價值流轉起來必須有一個生態系統,必須有社群,通證必須有增值的空間,沒有增值的空間,人家也不會用,所以在通證經濟裡面的特徵就是消費者既是管理者又是投資者,這是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特徵。

經濟裡面通證本身是超越了貨幣的範疇,不是幣,只是個可編程的貨幣,不是一般的Q幣或者人民幣,是可以編程的,也可以按照特定的條件編寫業務邏輯進去,這也是它的特徵之一,可以非常複雜的邏輯寫進去,按照你的業務流程可以寫到你的通證裡面,這個是它的一些特徵,目前這個定義還在演化過程之中,大家肯定也有大概的共識點。

通證經濟體的特徵是跨國界的,是社區運營的,而且是多種通證並存的,不是光一個通證,通證之間也肯定有跨鏈的一些結合,最後主要是為了人民的生活服務,為實體經濟服務,否則它就沒有生命。

以後會使人們的出行更方便,使各方面的生活更有效,但必須與其他的技術結合。光有區塊鏈或者通證經濟玩不轉,必須有人工智能、物聯網,我們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把區塊鏈技術進行拓展,比如說我們做的智能合約區塊鏈,就把區塊鏈的技術進行拓展,我們的BNP,定義了現實世界,所以我們會把協議層寫到芯片裡面,大概分兩種類型。一種類型的芯片是傳感器,另外一種是網關。傳感器比較笨,比較餓,沒有多少電源,也沒有多少算力,所以記不住,所以我們只能寫輕協議,至少能夠拿它解決可信環境裡面的身份,還有一個是能夠解決簽名,光是這兩個已經是很不錯了。有這個就可以上鍊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們是把區塊鏈拓展到物聯網裡面的世界,把物聯網改造,那麼新的區塊鏈、通證經濟體就可以和更深的經濟有相結合的一個應用,這個是一個方向。

從股票市場來看,股民至少有兩三億人。區塊鏈用戶只有三千萬,現在我們有大概十四億人口,至少還有十幾倍的人口紅利。那麼不可能人人都是會用到區塊鏈,但是,如果人人都用到了呢?這將是一個很大的經濟體。

未來,如果從GDP來衡量,中國是第一大經濟體,美國是第二大經濟體,第三大經濟體真的是區塊鏈。

區塊鏈會影響各行各業,就像互聯網、計算機影響到各行各業一樣。因為現在剛剛開始,大家沒感覺到,長期來說,所有的企業都會上去。

記得,1995年我在瑞士留學工作的時候,跟瑞士銀行UBS的一個CIO說,他說永遠不會把銀行搬上互聯網,因為安全不夠。現在,這家銀行把數據搬到了互聯網上。很多企業認為永遠不會用到區塊鏈,但過不了多久,它們都會接受區塊鏈的改造。

企業必須逐漸進行創新和改造,否則將退出歷史舞臺。

7. 最大的發展方向是鏈創

價值互聯網必須需要有通證經濟,如果認為通證經濟離不開數字貨幣,那麼幣改與鏈改就沒有什麼大區別。

其實,幣改和鏈改的側重點不一樣,幣改可能更側重代幣的發行,而鏈改更注重區塊鏈技術改造,商業模式創新。大部分區塊鏈的創新都需要有通證,價值互聯網必須要有通證經濟或者代幣的支持。

我一直認為傳統行業區塊鏈化,將是區塊鏈發展的最大趨勢。但改造傳統的商業模式非常難。

現目前的銀行也好,大公司也好,他們的百分之九十五的應用都不要去改,他們現在好的就不要去改。新的創業商業模式正在出現,新的應用才會出現,您改現有的系統,越改越糟糕,最好不要去動,那些本身就是一箇中心化的ERP系統,或者CAM或者其它的一些大流程LTC,什麼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IPD),最好現在怎麼樣就怎麼樣,但是您要去想,在去中介化的情況下我們會怎麼樣?

用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成立一個新的部門,然後給他們一些資金,讓他們去做所謂的Lean Startup,就是瘦身型的初創公司,就是十二個人,給他們三個月的時間去搞一個系統出來,搞不出來,三個月以後馬上轉搞另外一個。

我一直在說區塊鏈BAT它不會是從現在的BAT中產生,它不是區塊鏈的BAT,區塊鏈BAT現在沒產生,但是往往是從SME:Small land Medium Enterprise中小企業,它們會有可能會產生新的BAT,只有看那些80後90後去成長。

區塊鏈不是改變傳統的商業模式,而是為傳統經濟賦能,因此它應該是一種創新,不僅是技術的創新,更是經濟模式的創新。

95%的鏈改是不會成功的,只有5%會成功。從商業邏輯上來說,大部分傳統企業從工廠生產到用戶體驗的整個流程,很難做到去中心化改造,這也是鏈改這個概念尚未受到資本吹捧的原因。

所以,我提出了鏈創概念。

95%的商業模式,它必須通過鏈創來解決。鏈創,就是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創新。這相當於1995年E-mail與門戶網站的創新。互聯網一直在迭代創新,一直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微信、滴滴,而現在區塊鏈,我們只看到了以太坊的一些應用,我們還沒有看到一些破壞性創新的應用。

這就需要我們解放思想,秉持價值互聯網的精神,去開發、去重構。

*

總體來說,我對區塊鏈行業是充滿信心,這是下一代的技術,我們只是在這裡鋪一點路。如果說我們鋪了第一段公路,可以跑車了,那麼更多的高速公路,需要年輕人繼續鋪下去。

接下來,最大的發展方向是鏈創。

它是以聯盟鏈,或者聯盟鏈與公鏈、聯盟鏈與聯盟鏈的跨鍊形式來體現。以後的企業會逐漸向DAO方向發展,也即是向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方向發展,向社區運營轉換。另外,公司的股權也會逐漸改造成為通證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