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寫奇石,這位老文藝工作者用才思感動了很多人

妙筆寫奇石,這位老文藝工作者用才思感動了很多人

妙筆寫奇石,這位老文藝工作者用才思感動了很多人

尹華儉在創作中

尹華儉“人退心不退”,近些年忙於文藝創作,關注來賓市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宦海擱舟樂搖槳,鏡花孤賞也覺香;拙筆一支描龍鳳,圖中自有紅藍黃。”他用這首小詩,寄託心懷。

前不久,他創作的反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彩調劇《風雪夜客》,被搬上了舞臺;大型彩調劇《紅河村趣事》表現“奇石扶貧”,獲得較好反響;農村風情喜劇《詭叔賣石》,成為廣西第一部描寫壯族奇石之鄉的戲劇。

尹華儉退休前是一名文藝工作者。他常說,做事要有新局面,為文要有新創意。早於1985年,當時全國上下都在討論戲劇觀念的更新,尹華儉將討論引入柳州地區,並在全地區創作人員大會上介紹國內外戲劇創作態勢,分析廣西戲劇創作現狀,讓創作人員大開眼界,鼓足幹勁。他率領重點作者創作的《奇蹟》《蟲之樂》《江郎才盡》等一組荒誕戲劇在全區獲獎,引起高度關注。“社會的發展,時代的前進,需要每個人創新,創造新業績。一切都‘老一套’,無異於原地踏步。”尹華儉說。

1997年,尹華儉任柳州地區文聯主席時,就非常關注紅水河的奇石文化。“對奇石的觀賞,是一種審美活動;文藝創作,是為社會提供審美對象。賞石活動與文藝創作有共通的地方,何不把民間的賞石協會納入文聯管理系列?”後來,柳州地區文聯發文決定,把柳州地區觀賞石協會(後改為來賓市觀賞石協會)納入文聯管理系列,這成為全國文聯繫統的首創。

尹華儉的大膽探索,終於結出碩果。來賓建市後,成為“中國觀賞石之城”命名城市;當地湧現一大批根植於“奇石之鄉”的優秀文藝作品,奇石也成為廣泛表達的文學意象。

退休16年來,尹華儉筆耕不輟,共創作5部大型劇本,10餘部小戲小品,以及多篇論文、曲藝、山歌。最近又有兩部劇作入選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劇本孵化工程獲得資金補助。他創辦並主編農民刊物《鄉村大舞臺》,撰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千字文》,讓群眾喜聞樂見。

“緊扣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力求講好中國故事、廣西故事及來賓故事。”尹華儉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