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写奇石,这位老文艺工作者用才思感动了很多人

妙笔写奇石,这位老文艺工作者用才思感动了很多人

妙笔写奇石,这位老文艺工作者用才思感动了很多人

尹华俭在创作中

尹华俭“人退心不退”,近些年忙于文艺创作,关注来宾市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宦海搁舟乐摇桨,镜花孤赏也觉香;拙笔一支描龙凤,图中自有红蓝黄。”他用这首小诗,寄托心怀。

前不久,他创作的反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彩调剧《风雪夜客》,被搬上了舞台;大型彩调剧《红河村趣事》表现“奇石扶贫”,获得较好反响;农村风情喜剧《诡叔卖石》,成为广西第一部描写壮族奇石之乡的戏剧。

尹华俭退休前是一名文艺工作者。他常说,做事要有新局面,为文要有新创意。早于1985年,当时全国上下都在讨论戏剧观念的更新,尹华俭将讨论引入柳州地区,并在全地区创作人员大会上介绍国内外戏剧创作态势,分析广西戏剧创作现状,让创作人员大开眼界,鼓足干劲。他率领重点作者创作的《奇迹》《虫之乐》《江郎才尽》等一组荒诞戏剧在全区获奖,引起高度关注。“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需要每个人创新,创造新业绩。一切都‘老一套’,无异于原地踏步。”尹华俭说。

1997年,尹华俭任柳州地区文联主席时,就非常关注红水河的奇石文化。“对奇石的观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文艺创作,是为社会提供审美对象。赏石活动与文艺创作有共通的地方,何不把民间的赏石协会纳入文联管理系列?”后来,柳州地区文联发文决定,把柳州地区观赏石协会(后改为来宾市观赏石协会)纳入文联管理系列,这成为全国文联系统的首创。

尹华俭的大胆探索,终于结出硕果。来宾建市后,成为“中国观赏石之城”命名城市;当地涌现一大批根植于“奇石之乡”的优秀文艺作品,奇石也成为广泛表达的文学意象。

退休16年来,尹华俭笔耕不辍,共创作5部大型剧本,10余部小戏小品,以及多篇论文、曲艺、山歌。最近又有两部剧作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剧本孵化工程获得资金补助。他创办并主编农民刊物《乡村大舞台》,撰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千字文》,让群众喜闻乐见。

“紧扣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力求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及来宾故事。”尹华俭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