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郁華之死

“難兄難弟同殉國,春蘭秋菊見精神。能埋天地天不死,終古馨香一片真。”這是1945年郭沫若先生為紀念我國現代著名文學家郁達夫與其兄鬱華而寫的詩。他們兩人都是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犧牲的。在他們的故鄉浙江富陽的鶴山上,築有“雙鬱亭”,小巧玲瓏,瀕水而立。亭有木匾,上刻茅盾先生題寫的“雙松挺秀”四字,旁為鬱氏弟兄的衣冠冢。

關於郁達夫之死,人們大多很熟知了。但鬱華之死,知道的人卻不多。

鬱華年輕時曾在日本留學,攻讀法律,辛亥革命後被任命為京師高等審判廳推事,後調任最高法院東北分院刑庭庭長。“九一八”事變前夕,日寇通知鬱華不得擅自離沈,另有要職委任。鬱華化裝逃回北平,1932年至上海,任江蘇省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長。

在上海淪為“孤島”期間,《申報》記者瞿鉞經常在報上揭露汪偽政府賣國內幕,漢奸對他恨之入骨。一天,瞿鉞在靜安寺附近被汪偽特工總部派出的一名暴徒開槍打死。暴徒被公共租界巡捕捉住,解至上海第一特區地方法院審處。該院推事傅琳依法判處殺人犯死刑。被告不服,向江蘇高等法院第二分院上訴。鬱華奉命受理此案件後,恐嚇信件如雪片般飛來,有的信內竟附有子彈,稱“敢把被告判罪,當心你的腦袋”。鬱華不為所動,於1939年11月開庭審理中,當庭宣佈維持原判。被告被判處死刑。

第二天早晨,鬱華去法庭上班,出門不遠,就遭到暴徒的四面狙擊,鬱華當即倒臥於血泊之中。1940年3月4日,上海各界隆重舉行追悼會。此時郁達夫正在新加坡,聞訊悲痛萬分。他寄來了一副輓聯:“天壤薄王郎,節見窮時,各有清名留海內;乾坤扶正氣,神傷雨夜,好憑血債索遼東。”解放後,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認鬱華為烈士。(閻澤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