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扎克伯格強權,Instagram創始人出走

不僅僅是中國的創業公司創始人被“巨頭”收購後會離職,在國外情況也是一樣。

本月剛休完產假回到公司上班後沒幾天,Instagram聯合創始人Kevin Systrom就決定辭職。

2012年Facebook以10億美元收購了Instagram,然而當有一天,Instagram終於在Facebook的陰影下成長變大時,已不是當初理想的模樣。

不論當時為了廣告模式起過怎樣的紛爭,現在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看似掃清了眼前的障礙,沒有人再能挑戰他。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Jeffrey Sonnenfeld教授認為,Facebook正在經歷一場人才危機和企業文化危機。“現在勇氣和創造力看起來比雄心和傲慢重要得多。”Sonnenfeld教授表示。

“創造力”比“雄心”更重要

這段日子,Systrom思考了很多關於是否應該聽任Facebook將其意志強加於幾年前其收購的這家圖片分享應用。如今,Facebook的用戶增長正在面臨瓶頸,盈利增長放緩,公司的創新能力正在變弱,更大的問題是對公司人才的留用。

最終,Systrom決定不妥協。而另一位Instagram的聯合創始人Mike Krieger也加入了這條“反叛之路”。此前他們共同經營了Instagram長達六年時間。他們表示辭職後,將追隨好奇心和創造力,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

Facebook自今年3月爆發了數據洩露醜聞後,已經失去了十多位高管。此前Facebook收購的另一家公司即時通信服務WhatsApp的兩位創始人也宣佈辭職。Instagram和WhatsApp創始人的離開原因大抵相同,都是因為理念與Facebook產生分歧。

WhatsApp兩位創始人Brian Acton和Jan Koum當時因為不願意在其應用上做廣告生意,先後在一年內離開。去年,Facebook要求WhatsApp在Status(類似於微博“故事”、Snapchat的Stories)功能中增加廣告時,Brian Acton 決定提出離職。而如果他們能夠堅持到今年11月份再走,將能夠分別獲得4億美元和9億美元的股票獎勵。但即便放棄高額的獎金,他們也不願意違背自己創立WhatsApp時的初衷。

不過Instagram的兩位創始人表示,自己跟WhatsApp非常不同。即便是在Facebook出現數據洩露危機的時候,Instagram仍然能夠保持獨立正面形象,避免陷入醜聞。而且在年輕人不斷從Facebook出走的背景下,Instagram的年輕用戶數量仍然能夠保持增長。

儘管一些人認為企業被收購之後,創始人出走也是常見的現象,不過Sonnenfeld教授認為,“在Facebook的案例中,扎克伯格在企業文化的轉型過程中,非常可惜地讓人才流失了。”

Instagram的“反哺”

Facebook收購Instagram的時候僅花了10億美元,但如今Instagram的獨立估值就超過1000億美元,是當時的100倍。儘管如此,兩位創始人仍然沒有因為把公司出售給Facebook感到後悔。

但不後悔為什麼沒能讓他們留下?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Scott Galloway表示,創始人對公司的控制慾是與生俱來的,當他們被一家更大的公司收購之後,這種對公司失去絕對掌控的不適應會讓他們的處境非常難受,所以離開公司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摩根大通認為,Instagram兩位高管出走後,會對Facebook短期的股價產生重大影響。當地時間週二,Facebook股價一度大跌近3%。摩根大通此前還下調了Facebook的股價,考慮到公司在數據安全和內容審查方面將加大投資,從而影響利潤。

根據摩根大通的統計數據,Instagram月活用戶超過10億人,並有望在今年為Facebook創造多達75億美元的銷售額,並佔到Facebook廣告收入的14%。

兩年多以前還在討論“實現連接全球70億人口中的50億”的扎克伯格,如今的言語中盡顯無奈,他甚至傳遞出一個信號:Facebook增長乏力,流量遊戲或將結束。

Facebook本身的收入正在放緩。根據今年7月Facebook發佈的二季度財報,每股收益、廣告業務收入、營業收入和活躍用戶均較一季度增長放緩,營收更是自2015年以來首次不及預期。在用戶增長方面,日活環比增速也創下有記錄以來季度增速新低。

在財報發佈後的電話會上,扎克伯格也表露出了悲觀情緒,他直言:“今年下半年公司整體營收增長將進一步收窄,三四季度增速會有5~10個百分點的下降。”加上全球範圍內都越來越嚴格的數據、隱私保護新規,都會給Facebook的未來造成嚴重影響。Facebook股價近三個月已經下跌近20%。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扎克伯格開始動起用Instagram來帶動盈利的念頭,今年財報電話會議中,扎克伯格提到Instagram的次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Facebook越來越強調“應用組合拳”(Family of Apps)。Instagram CEO開始向Facebook的首席產品官Chris Cox彙報,而不是向首席科技官Michael Schroepfer彙報。

而Facebook起先是通過一些很小的變化試圖把Instagram當搖錢樹。比如今年早些時候,Facebook曾嘗試在Instagram中做一些推送,用戶從Instagram中向Facebook跨平臺轉發的圖片將不再會被標註來源。Instagram認為他們獨立進行廣告盈利的空間正在變小,過去幾年導流的主要模式正在發生顛覆。

摩根大通分析師Doug Anmuth表示:“我們認為Instagram是Facebook一個強勁的增長引擎,在保持年輕用戶黏性方面起到關鍵作用,並能幫助Facebook與Snap競爭。”

大公司的“青年危機”

失去年輕人對一個社交平臺而言無疑是一個噩夢。皮尤研究中心(Pew)9月份發佈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Facebook這一年來遭遇的醜聞正促使年輕用戶遠離該平臺。

今年5月和6月,皮尤研究中心對3400多名美國Facebook用戶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在18歲至29歲的年輕用戶中,26%的受訪者稱他們刪除了這款應用,42%的受訪者稱他們將這款應用暫停使用幾周甚至更長時間,54%的人調整了自己的隱私設置。研究結果同時表明,許多Facebook用戶仍在關注該公司的隱私問題,並減少了對該服務的使用。

Facebook管理層透露,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Facebook目前的月活用戶超過22億人,日活躍用戶約為15億人。也是基於如此龐大的用戶數據,Facebook得以精準定位、準確投放,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單個用戶都能實現覆蓋,從而在流量變現的過程中最大化平臺價值。

市場調研公司Statista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Facebook佔據整個線上和線下廣告市場份額的7%;在全球網絡廣告市場佔據18%的份額,成為主力之一。在過去十多年裡,Facebook成功地摸索出了一套“流量變現”模式:依靠社交網絡聚集用戶流量,再借此賣廣告。財報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Facebook廣告業務的營收已達130.3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1.64億美元增長42%。

Facebook希望未來可以變現更多,比如Facebook還在不斷延伸產品功能至視頻、新聞等領域;在北美、歐盟等地區開展電子支付業務,申請支付牌照,在巴西、印度,用戶已經可以通過公司旗下的Messenger進行交易等。

但隨著數據監管和安全性審查的遊戲規則逐步趨嚴,Facebook的流量紅利正在耗盡。特別是在歐洲和北美兩個“主戰場”,其日活增長出現了停滯甚至是減少。今年二季度,Facebook在歐洲用戶數量環比減少300萬,這是2014年初以來的首次環比負增長;而在北美,Facebook的日活環比增長停滯。

2018年第二季度美國前五大社交媒體月活用戶數據統計發現,Facebook月活突破20億人次,位列第一;而Google旗下的YouTube,月活已達到19億人次,直逼Facebook。

扎克伯格在今年早些時候關於數據洩露的聽證會上難得地穿上了西裝、繫上領帶,以一個商人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這像極了十年前的他——2009年,他每天都繫著領帶上班,那年金融危機剛剛發生,他心裡充滿著焦慮和分裂。

今天,當Facebook市值接近5000億美元,扎克伯格的內心又重新回到不安和彷徨——他和Facebook的用戶如今都已經告別了年少時的桀驁不馴,如何要創造出一款吸引當今年輕人的產品成為他要回答的一個難題。此時的扎克伯格,也許異常懷念2012年Facebook路演時的自己,他當時只穿了一件連帽衫。

上海紐約大學互動傳媒藝術和商業系教授葛瑞田(Christian Grewell)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認為最值得關注的,是扎克伯格會如何從創造一種社交工具轉向監管和控制人們如何使用這種工具,雖然這最終可能意味著Facebook要錯過一些機遇,但是他們還是能夠通過不斷收購來補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