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945年羅斯福沒有去世,會怎麼樣?

不顔人


其實看看歷史書,不論是古代被稱為偉大的君王,還是近現代被稱為卓越的領袖的人,幾乎他們都是在戰爭時期統領國家,成就一番偉業的人,古時候的秦皇漢武,現在的孫中山總統,毛澤東主席,西方古代的亞歷山大,查理曼,近現代的拿破崙,羅斯福和丘吉爾。他們無一不是生在動盪的年代。

羅斯福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但是我認為他即便沒有死在第四任任期上,其實對二戰之後的世界格局影響都不會太大,我們必須要明白,法西斯是必敗的,如果羅斯福不死,他的任期應該是會到1949年,在二戰前期他就在美國內部開始打擊逐漸滲透的法西斯主義,在戰時又大力主張美國不能置身事外,本質上來說他是比較強硬的一位反對法西斯的領袖,美國加入盟軍,對中國來說也減輕中國反擊日本侵略者的壓力。

但是當時中國執政黨還是國民黨,蔣介石這群人在二戰後始終是站不住腳的,老百姓早就厭煩戰爭了,羅斯福沒死,美國可能會更強硬的支持蔣介石政府,但是始終國民黨政府不得民心,共產黨最開始也是站在蘇聯這邊,這個結果就和羅斯福死後的世界格局沒什麼變化。

在二戰結束後,最開始蘇聯還是把英國當成主要對手,羅斯福沒死他會比杜魯門更加擅長對付斯大林,相對當時的社會主義陣營這並不是件好事,但是杜魯門開啟冷戰,這對於日後世界發展的確是一個打擊,雖然幾十年後把蘇聯幹掉了,羅斯福如果活著把最後的任期幹完,可能當時的世界東西對抗不會這麼激烈。但是美國戰後可能會發展的更快速。


玄坤


羅斯福於1945年4月12日病逝,享年63歲,在其不算很長的一生當中,羅斯福創下了很多奇蹟,他是美國人歷史上唯一一位殘疾人總統,他也是美國曆史上唯一一位連任四屆的總統,如果不是天不假年,羅斯福的政治生命也許會更強。與丘吉爾、斯大林不同,羅斯福是盟軍統帥中性格相對溫和的一位,因此在調和盟軍內部關係中,羅斯福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羅斯福也因而在反法西斯同盟中享有極高的聲望,1945年4月份,羅斯福的突然去世一度給了敗局已定的希特勒無限遐想。

歷史不能假設,但是根據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的活動軌跡,我們或許可以進行一些更加理性的推測。如果羅斯福沒有在1945年突然去世,之後的美國乃至世界局勢會發生怎麼樣的影響呢?

首先看美國國內,如果羅斯福沒有去世,他依然會把四年的總統任期做完,以他的威望,連任到第五屆完全沒有問題,或許,美國憲法中關於總統任期不超過兩屆的規定會延遲出臺很長時間。

其次,如果羅斯福沒有在1945年突然去世,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進程或許會受到影響,以羅斯福的個性以及以往的做事風格,應該不至於在1945年的8月份,向日本投擲原子彈,小編覺得羅斯福更有可能通過外交途徑,促使蘇聯早日出兵,同時與英國、中國在東南亞更有力的打擊日軍,以促成日軍投降。

再者,也是最重要的,如果羅斯福沒有在1945年突然去世,最大的受益方將是中國。羅斯福是二戰時期對中國最友好的大國領袖。1937年,當日軍轟炸中國首都南京時,羅斯福發表公開演講表示譴責,1937年年底,羅斯福就開始派出私人特使赴中國,調查中國抗戰情形。1941年年底,美國正式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後,在羅斯福的主導下,美國政府對中國進行了全面的援助。羅斯福總統還力排眾議,促使中國成為盟軍四大領導力量之一,更重要的,羅斯福還是敦促國共合作的重要力量,皖南事變發生後,羅斯福總統一度警告蔣介石,如果再搞摩擦,美國可能會暫停對中國的援助。羅斯福還是當時國際上少有的與中共保持良好關係的領導人,1944年羅斯福派出特使赫爾利赴延安,一方面調查中共抗戰的實際情況,建立美國政府與中共溝通的直接管道,另一方面也是為戰後的中國政治安排做準備。羅斯福是希望在二戰結束後,國共能夠建立一個民主的聯合政府,但是1945年羅斯福的突然去世中斷了這種可能,要是羅斯福在1945年後還活著,或許中國內戰的悲劇可以避免。

小編生來對美國人不感冒,但是羅斯福總統的確是中國人民的朋友,沒有羅斯福總統,或許中國的抗戰會進行的更加艱難。


青年史學家


假設羅斯福沒有逝世,那麼,有哪些可能:

第一:羅斯福繼續擔任總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結束會更為順利。二戰後,中美蘇關係會緩和不少。世界不會形成兩極格局和冷戰局面。

第二:羅斯福卸任,不再擔任總統,但其影響力仍在,上臺的領導人遵循羅斯福一貫以來的外交風格和治國手段。

第三:羅斯福卸任,不在擔任總統,但上臺的領導人如杜魯門一般奉行擴張、反蘇政策。但由於羅斯福餘威猶存,可能美蘇依舊敵對,但兩極格局未必會形成。

第四:……

這就需要大家打開一下腦洞,在符合歷史邏輯的前提下大膽猜想啦!


七七小十一


1945年4月12日15時35分,羅斯福總統因腦溢血搶救無效逝世,享年63歲。

羅斯福1932年當選總統以來,積極主張實行新政,把美國從經濟危機中解脫出來。1936年,他又以壓倒優勢再次當選總統,接著於1940年和1944年連續兩次當選,連任4屆美國總統。羅斯福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人。他是作為這場戰爭的英雄死去的,他為美國人民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1.白宮外面聚集了黑壓壓的人群,羅斯福的去世,讓他們泣不成聲,彷彿沒有了前途的依託而茫然、空洞。

假如1945年羅斯福沒有去世,可能日本會提前投降,可能朝鮮戰爭不會爆發......但是,歷史是不能假設的!


漢水白石言


假設1945年羅斯福沒有因病去世,那對二戰結局來說不會有太大變化,德日法西斯還是會戰敗投降,但在美國外交政策和國際形勢上可能會有些該變。

首先,當時羅斯福已經是第四次連任總統,執政經驗非常豐富,能力要遠強於繼任者杜魯門,在德日投降後,世界各地都發生獨立運動,中國也發生了內戰,以羅斯福的政治眼光,不一定會全面支持蔣介石打內戰,有可能羅斯福會權衡利弊後再做出決定,而蔣介石在二戰中給羅斯福的印像並不好,所以說如果羅斯福不死,美國對中國的政策走向還真不好說。

其次,如果羅斯福沒有病死,那還有種可能,那就是在德日戰敗後,羅斯福就和英國首相丘吉爾一樣,會被罷免總統職務,這是完全可能的,因為當時危機己經解除,羅斯福也必要在連任了,因為再幹下去就有是獨裁了。

最後說羅斯福確實是位優秀的美國總統,在二戰時做出了正確的判斷,租借法案也可以說挽救了世界,同時美國也發足了戰爭財,美國也因二的勝利走上了巔峰,羅斯福可以說功不可沒。


天宇的文史情懷


羅斯福如果沒有在1945年去世,當然會帶來不少變化。最重要的一點:冷戰可能就不會發生。或者即使有冷戰,也會以溫和得多的方式展開,而不會如現實中這麼劍拔弩張。

眾所周知,羅斯福對於蘇聯的態度一向比較溫和,不像丘吉爾那樣充滿了徹底的不信任和仇恨。因此,在羅斯福規劃的戰後體系中,是寄希望於把戰時的盟國合作關係保持到戰後的國際體系中去的,希望通過美、蘇、英、中四國的合作來維持世界秩序,聯合國的成立肯定不會受影響其發揮的作用可能也會更多、更實際。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羅斯福畢竟還是西方世界的領導者,在涉及到意識形態和國際秩序掌控權之爭的時候,他也不可能對蘇聯作過多的讓步。儘管從冷戰後解密的資料來看,蘇聯在二戰結束後的初期採取的主要是防禦姿態,但在意識形態以及涉及到國家安全的勢力範圍劃分方面,斯大林也不可能做過多讓步。從長遠來看,蘇聯也必然會尋求對外的擴張。

此外還要考慮到,各大國領導人之間的關係中,羅斯福無論經驗、能力還是手腕都堪稱上上之選,和邱吉爾、斯大林打交道都完全不落下風,並能掌控整個局面的主導權。而杜魯門則缺少這些能力,戰後局面的變化很大程度上與杜魯門的能力經驗不足,無法掌握主動權有關。

因此,如果是羅斯福來主導戰後局勢的變化,美蘇兩國很可能會通過一系列小的矛盾和衝突來逐步磨合,形成一種既對抗又合作的二元領導世界格局。即使不那麼順利,最多也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涼戰”局面。

至於說總統任期、會不會對日本用原子彈這種變化,應該說不會有太大變化。


聯合防務


一九四五年羅斯福去世,杜魯門接手美國總統位置,隨後推行杜魯門主義。一九四五年當時剛好是反法西斯聯盟即將勝利的前夕,三大巨頭齊聚雅爾塔,羅斯福當時已經病入膏肓,但還是拖著殘破的身軀在中間進行調停保證順利達成了雅爾塔協定,羅斯福為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這樣評價羅斯福:“如果他當時沒有采取他實際上採取的行動,如果他心中沒有感受到自由的洶湧波濤,如果在我們親身經歷過的極端危難時刻,他沒有下定決心援助英國和歐洲,那麼,人類就會陷於可怕的境地,在若干個世紀之內人類的整個前途就將沉淪於屈辱和災難之中。” 羅斯福總統為人類和平做出的貢獻,應該被所有人銘記心中。

羅斯福晚年追求世界秩序的持久和平,雖然有美國想要控制二戰後的世界這種霸權主義的企圖。但在那個年代羅斯福總統的種種努力,有利於戰後的世界和平與穩定。雅爾塔會議結束之後,心力交瘁的羅斯福總統悄然去世。他並沒有看到德國的無條件投降和日本的無條件投降,這些都是在他去世後三個月之內發生的。當時羅斯福總統暴病主要原因是脊髓灰質炎症,在一九五五年的時候被醫學界攻克。

如果他當時沒有去世的情況下按照羅斯福在國內和國際上的名望,他會比後來的杜魯門做得更好。或許能夠阻止美國重犯孤立主義錯誤,在財政領域,國際貿易領域,以及食品安全領域都會實行開放政策,美國經濟能夠更上一步。


品讀武器裝備


當個宅子,隻影響周邊幾個人,當個明星會影響萬千粉絲,當個政治領袖會改變歷史格局。人生在世各有所圖,有人求名,有人求利,有人求節,有人求偶。i


但總統羅斯福在1945突然離世,這時離德國投降不足一月,距日本投降只有短短四個月了。他的離世與丘吉爾"下崗"一樣,己對時局無太大改觀作用,世界格局己在這兩位在崗時定形,會順著慣性向前發展。

今天的世界政治格局始於二戰,雅爾塔決意是即定藍本,相對戰前最大變化是世界範圍內殖民地基本消亡,絕大多數民族獨立。二是稱霸世界三個世紀之久的日不落大英帝國隕落,也許英國才是二戰最大犧牲者。三是美國衝出美洲,衝擊霸主寶座。

如果羅斯福生命定格在1941年,那今天的世界絕對是那一番狀況,歐亞大陸戰火紛飛,生靈塗炭。有兩大洋相護的美國絕大多數議員,民眾不願捲入,反戰聲浪過高,隔岸觀火,大發他國戰爭財是主流。而做為"民主"總統,大財閥代言人羅斯福的政治遠見支持者甚少。該年底的珍珠港事件給了參戰者口實,美國以最少代價取得政治,經濟雙贏,所以說珍珠港被襲是他上演的苦肉計支持者也不少。



OUTMAN159416538


羅斯福如果沒有在45年死去,那麼冷戰也許會推遲幾年發生,畢竟羅斯福需要維持自己辛苦建立的雅爾塔體系,這是他重要的政治資本(而杜魯門可不在意這些)此外世界上的很多事件會延後或者改變,比如中國的解放戰爭的時間會延長,因為羅斯福會更積極的支持蔣介石(武器禁運可能不會發生)而羅斯福為了維持雅爾塔體系極有可能對蘇聯在東歐援助問題做出讓步(馬歇爾計劃最初包括東歐)作為回報蘇聯也可能不支持中共進入東北,以此為契機蔣介石會獲得戰爭中更多的優勢(從滿清到日本的歷史已經證明得東北者得天下)


萬歲1148858845


羅斯福是個政治家,他的視野比那些政客要廣、要深。如果他能任滿第三任期而不病逝,很可能還會有第四個任期。那樣的話,冷戰就不會發生,而對中國而言,中美關係會得到發展,哪怕不能發展成為盟友,也不會敵對,進而發生朝鮮戰爭。而雅爾塔宣言必將全面落實,釣魚島、琉球將歸還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