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德川家康「讓農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祕訣」這句話?

楊若楓


這句話很容易理解,就是作為國家主體的農民,只要能把他治服,讓他們既餓不死,又過得不很好,國家就會安定,自己的統治就會長久。農民吃不飽,就會拼命的幹活讓日子過得更好一些,就沒有什麼心思想著去搞農民起義。



一個王朝的興衰,和農民有著密切的聯繫,很多時候,農民起義,會動搖整個王朝的根基,很多虎視眈眈的人趁機揭竿而起,推翻王朝統治,而農民起義也多是因為天災人禍,農民吃不上飯,很多人都餓死,還有瘟疫橫行,要麼就是連年征戰,導致的田地荒蕪,平民被徵兵,家中老母妻兒又無人照料,什麼土匪,官府欺詐,發生了很多慘無人道的事情,青壯年也被逼上梁山,但是隻要讓農民餓不死,他們有個希望,只要好好幹活,就可以有飯吃,就會勤勤懇懇,老老實實的種地過日子,不會有那些花花腸子就像餵狗一樣,餵狗只喂一頓早飯,一頓晚飯,讓狗狗們明白不能朝三暮四。



同時,又不能讓他們日子過得太舒服,飽暖思淫慾,同時也會有異心,畢竟欲求無度,過得好又想更好,但是更好的又被統治者把持,他們心裡就會不平衡,想要獲得更大的權利和利益,這樣國家不安,政權不穩,老百姓不聽中央命令,怎麼能控制他們?所以讓他們吃不飽餓不死,只想著能儘快填飽肚子就可以了。

作為統治者,他們想到的,僅僅只是如何維護自己的統治,並不管底層人民的死活,加強中央集權,實行愚民政策,神話自己的統治,稱自己為天子君權神授,並享受這種權利帶給自己的和家族的好處,正是因為這樣,才導致了很多人想要去爭那個位置想要做人上人,世界大同天下為公的日子還任重道遠啊。


軍事一點通


1598年,德川家康猶如神龜,經歷了多年的忍耐,忍耐,再忍耐,終於熬死了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開啟了自己的巔峰時刻。

四分五裂的日本,終於在德川家康手中統一,並開啟了長達200年的德川幕府統治時期。

德川家康作為日本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被日本人奉為“東照神君”,雖然其以忍功天下第一而著稱,但其馭民執政策略當然也自成體系。

有書君覺得,德川家康應該是日本人深入骨髓的等級觀念始作俑者。

他把日本人分為士、農、工、商等幾個等級,其執政理念就是人民“本分”思想,就是要求人們恪守等級制度,安分守己,各守本分,不得越矩。

有書君覺得,德川家康所言“讓農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秘籍”這句話,正是其絞盡腦汁讓百姓安守本分思想的體現。

一,此言是馭民的執政精髓。

首先,雖然說“飽暖思淫慾”,人們富足了容易起懶惰淫樂之心。

但是有書君覺得,小富即安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思維方式,大部分人的慾望是無限的。

人們富足了,思想就會更為活躍,擁有蠢蠢欲動的野心,又怎能安守本分?

其次,如果人民生活貧困,食不果腹,其為了生存也易生變。

許多朝代更替,皆由官逼民反而來,統治者執政策略,也是儘量避免百姓民不聊生,以免刺激他們揭竿而起,天下大亂。

從中可見,封建統治者實施的一些賑濟災民的利民國策,其實質應是為了江山穩固,而非一心為民。

其實,統治者思想中的最佳狀態,就是讓百姓半死不活,每天為了生存疲於奔命,尚能保持溫飽。

百姓在辛苦奔波中,早已耗掉了精力,思想麻木不仁,無力再起造反之心。

因而,百姓半死不活的狀態,是百姓循規蹈矩,各守其位的最佳狀態。這也是德川家康執政策略的精髓所在。

二,此言並非特指農民,亦有普遍性。

有書君覺得,德川家康的這句話,也並非只適用於農民,它亦適用於各個等級層次。

比如,德川家康就用這句話的精髓,來對付各地的藩王大名。

他讓各地大名的妻子住在江戶,並規定大名每年的朝覲制度,就是想折騰的大名半死不活,無力再生異心。我們就來簡單的分析一下大名朝覲制度。

德川家康規定各個蕃地之間,不能修建道路,可想而知,當時日本交通阻塞程度。

由於交通不便,每年各蕃地大名到江戶朝覲就路途遙遠,耗時相當長。

而德川家康又令大名不能在江戶久住,那大名們每年就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消耗在往返蕃地和江戶的路途中,這就消耗了藩王的大部分精力。

同時,日本人講究面子,各大名聚齊,當然他們也有攀比心理。

他們朝覲所帶的儀仗隨從的排場,就是他們攀比的資本,這就消耗了各大名眾多財力。

德川家康消耗各藩王的精力和財力,其目的就是既不讓各藩王兵強馬壯,也不至於讓其窮困潦倒,就讓其處在不強不弱,半死不活剛剛好。

還有大名的妻子在江戶做人質,這就奠定了各藩王能忠於他的政治基礎。

德川家康就是運用此等手段,將日本的各個等級畫地為牢,各自疲於奔命,安守自己的等級本分。

這才有了德川幕府長達二百年的統治,不像豐臣秀吉家族歷二世而亡。

三,此言逆歷史潮流而行。

有人說,德川家康的這句話是由商鞅的馭民五術而來。有書君覺得,日本歷來學習能力很強,以強者為王,早期的日本無論是思想還是文化,本來就是全面學習中國。德川家康的執政策略借鑑中國古法的說法並不為過。

“讓農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秘籍”,這句話確實與商鞅馭民五術中的“弱民、疲民、貧民”三術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皆以民弱國強為根本。

有書君認為,這種執政思想看似短暫的起到了穩固統治的效果,但是從長遠來看,它並不能順應歷史潮流的發展,反而起到了遏制作用。

我們先思考一下,如果日本一直維持德川幕府的封建統治,沒有明治維新全盤西化的變革,那麼日本仍會處於閉關鎖國,落後捱打的局面,而不會短期一躍成為世界強國。

我們再反觀我國的封建王朝,在西方工業革命大發展時期,清朝還以天朝自居的康乾盛世,只不過是虛假繁榮。

他們只想怎樣馭民,麻木百姓思想,讓其牢牢地束縛在自己統治之下。其引以為傲的盛世實質是飢餓的盛世。

這才有晚清時期被動挨打的屈辱史。

由此可見,德川家康的這句話,只是封建社會的政治糟粕,並不適用於我們現代社會發展,與我們現代提倡的民強則國強的理念相悖。

讀史可以明智,借人之智,增己之力。我們反思古人的思想得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古人錯誤思想中,汲取教訓,從而我們才能更好的發展自己。

我們唯有祝願,我中華兒女,睡獅奮起,國富民強屹立在世界東方。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期望值管理中的一個例子:胖售貨員給孩子稱一斤糖果,一把扔進秤盤裡,多了,一塊一塊往外拿,這個過程中的孩子的心是稀碎的;瘦售貨員給孩子稱同樣重量的糖果,一把下去,不夠秤,不停的一塊一塊往裡加,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心充滿看甜蜜感。

孩子就是農民,售貨員就是統治者,糖果則是糧食所代表的富有程度。

不說德川家康有沒有說過“讓農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訣”這句話,我日語水平匱乏,無法親自驗證,即使他說過,也是拾中國人的牙慧,中國人的老祖宗比他早意識到了至少2000年。

是了,那就是商君的馭民之術。

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此乃商鞅提出的馭民五術,實現這五條理想,天下太平也,萬一實現不了,商鞅也給了打補丁的建議——殺之。

  1. 壹民即愚民,要大家統一思想,需知,這天底下最難統一的就是繽紛的思想,但統治者最賣力的致力於統一人民的思想。

  2. 弱民,國民像彈簧,你弱它就強,民強則國弱,民弱則國強,想要國強,必須民弱,治國之道,務在弱民。

  3. 疲民,讓老百姓有事做,不在社會遊蕩,務求焊死在一塊區域中,不能讓其自由流動,互通有無,整天累個賊死,連夫妻生活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好不過。

  4. 辱民,讓你個窮屌絲每當面對衣衫光鮮的香車美女時,自慚形穢,甘願生出強烈的不自信,對身邊每一個乍富土豪作為可疑人物直接舉報,乃至窮人之間互相揭短,無端造就一些恐怖氣氛,大事可成。

  5. 貧民,利用政治手段或經濟槓桿剝奪你多餘資財,讓你少有存款,但一定保證你吃飽飯,用“半死不活”來形容是再靈動不過,多給你一塊糖果,你都山呼萬歲,由衷的滿足。

什麼?你看懂了上文這幾句話?你危險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的危險,在於你知道的太多了。


歷來現實


無論儒家還是法家,在治國上實質是殊途同歸,無非是法家更加簡單粗暴,儒家隱藏更深,精髓都在於務必讓被統治者半死不活,這樣才最有利於統治。

德川家康是否說過這句話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句話十分正確。當然,德川家康這套思想完全是我們老祖宗玩剩下的,無論儒家、法家、道家,我們的先祖玩起來都是相當666。

先看法家商鞅的“御民五術”,異曲同工之妙

法家一向被稱為帝王之術,商鞅正是法家的典型代表和集大成者,法家搞起帝王權術從不遮遮掩掩,商鞅的“御民五術”就是告訴帝王如何統治子民,簡單、直接、粗暴。

1、壹民。(請注意此處是壹民,不是愚民,網上的愚民系以訛傳訛,壹表示統一的意思)即統一思想,當然統一是要讓屁民乖乖聽話,不要造反之類的思想。

2、弱民。即讓朝廷強大,民眾弱小,老百姓不能有武裝,有了武裝就反抗;不能有組織,有了組織就亂套。

3、疲民。即讓老百姓有事幹,有工作,對農民來講是要有地種,整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累死累活,餓不死,撐不著;對手工業者來講是有工可做,天天疲於奔命,維持生計,富不了,窮不死,讓他們沒有精力瑕顧及他事。

4、辱民。即讓老百姓覺得自己沒地位、沒自尊、沒自信,認定自己生來就是社會底層,就該要老老實實受人壓迫,永無翻身之地,永遠不能反抗。

5、貧民。即讓老百姓勉強維持溫飽,不能太富裕太有錢,有了錢想法就會多,想法多了就容易亂。

“五皆不靈,殺之。”上面五招都不管用,老百姓仍然要造反,那就二話不說,徹底消滅你的肉體,殺掉了事。

再看看儒家“仁政愛民”的真實面貌,隱藏偽裝很深

不要以為儒家的“仁義禮智信”逼格多麼高,儒家那一套跟法家沒有本質區別。

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就是壹民,讓你們統一思想。

2、君為臣綱,父為子綱。這就是弱民,讓你們懂君臣之道。

3、耕者有其田。這就是疲民,讓你們天天忙著沒閒工夫。

4、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這就是辱民,讓你們安分守己。

5、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這就是貧民,讓你們維持溫飽。

上面五招都不管用,老百姓仍然要造反,儒家還會愛民嗎?不可能的,謀逆造反,罪大惡極,全部殺掉,還要用儒家的“三綱五常”給你扣上大帽子,永世不得翻身,不但要消滅你的肉體,還要把你徹底搞臭抹黑。

最後講一個例子,看看統治階層的真實面貌

王安石變法遭到保守黨激烈反對,宋神宗問保守黨領袖文彥博:

“更張法制,於士大夫誠多不悅,然於百姓何所不便?”

(王安石改革變法,很多士大夫們確實不高興,但對老百姓是有好處的啊!)

被後人吹捧上天的文彥博回答道:

“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

(皇上啊,你是跟俺們士大夫一夥,不是跟老百姓一起治理天下的!要搞清楚立場!)

現在,大家搞清楚了,為什麼歷史上的改革變法,總是遭到激烈反對吧?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德川家康“讓農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訣”,這句話幾乎就是秦國商鞅變法思想精髓的重要一部分,通過讓老百姓保持著不發達、有限的經濟實力,使得他們忙於應付家庭開支和皇糧國稅,從而沒有時間、精力在政治訴求上面多做非分之想。


商鞅變法,弱民、疲民政策的思想起源

《商君書》提出的馭民五術:“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綜合起來解釋就是分解打散民眾的家族勢力,瓦解農民階級集體的整合實力,用賦稅和徭役將農民捆綁在土地耕種和家庭手工業的小農經濟體系上,使得他們無法對抗秦國的中央集權政府。

在商鞅的變法思想指導下,秦法規定所有家庭只要有兩個成年男勞動力的,就必須分戶另外組建家庭。西周以集體勞作為基礎模式的井田制宣告解體,秦國基層逐漸被分解為以“五口之家”為單位的小家庭社會,秦國地區原本猖獗的宗族勢力被強行分解,難以再像以前那樣動輒就威脅王權行駛。


法家思想,封建統治者剝削民眾的理論依據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以焚書坑儒為標誌性事件,表明秦帝國正式宣佈以法家思想作為全國的統治思想。秦法的嚴酷和徭役的沉重飽受後世的詬病,但在秦始皇和秦二世看來,這是消耗民眾造反能力的不二法門。

秦的暴政終於導致了帝國的滅亡,新建立的漢王朝雖然強調道家的無為而治和儒家的以德治國,可背地裡大體搞的還是法家那一套。漢宣帝講的“外儒內法”統治思想就很簡潔地概括了封建王朝統治的本質,即是以法律的形式用土地經濟和皇糧國稅束縛民眾。


以農業立國的幕藩體制,是德川幕府的統治基礎

德川家康創建江戶幕府、剿滅大阪城的豐臣秀賴後,用盡人生的最後精力構建了牢固的幕藩體制。在武士、農民、工匠、商人的社會職業劃分上,居於頂層的武士階級,其經濟來源主要是以稻米為結算單位的農業生產,對農民階級的壓制是整個武士階層的統治基礎。

江戶時期,武士群體本質上是國家的軍隊來源和公務員隊伍,為了確保本階層的政治經濟特權的穩固,就必須對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群體進行經濟實力的限制。老百姓但凡有口飯吃是不會冒險起來造反的,讓他們維持著低水平的生存能力,是避免農民積蓄足夠的力量對抗武士階層的有效辦法。

因此,德川家康的“讓農民半死不活”是商鞅變法弱民政策的延續,這也是封建社會政府共同的統治思想,在加強自身力量的同時,任何封建政府都不希望社會上出現另外一個強大的集團組織。所以碎片化的民眾管理是打散其餘社會力量的重要方式,這樣的“打散方式”,可以在政治上,也可以在法律上,更普遍的是在經濟上。


竹山清溪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封建時期的統治階級所實行的馭民之術,早已被春秋時期的老子看明白了,所以才有了上面標題中的覺悟!

這裡講一個小故事:

在古代有一家子,祖傳的三代庸醫。之所以被稱為庸醫,在於治病救人的功夫確實不怎麼樣。

第一代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種方法雖說去不了病根兒,但起碼能減輕症狀,讓你自以為治好了。

第二代是頭痛醫臉,腳痛也醫臉,肚子痛也醫臉。總之一句話,無論哪裡的病症,統統醫臉。為什麼?因為對他們來說,醫好醫不好不要緊,面子最重要。

第三代更邪乎,頭痛堵嘴,腳痛也堵嘴。只要不喊出來,病就算是醫好了。這種可謂是“煞費苦心,用心良苦”。

這裡醫生就是統治階級,病人就是農民。醫生給病人治病,指的是窮病。

剩下的不需要多說了吧......


商鞅的馭民五術

商鞅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提出了和德川家康“讓農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訣”異曲同工之妙的馭民五術。

商鞅是個天才,在他手中法家思想得以繼承併發揚光大,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地位,把農民當牲畜養。

如何管理農民呢?很簡單!

一、壹民

自古以來,要說最難的事情,無非是控制別人的思想。控制一個人的思想都很困難,何況要統一千千萬萬農民的思想。這項難比登天的任務,一直是統計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二、弱民

自古以來,民強則國弱。農民強大了,國家就喪失了控制,那麼整個國家就危險了。因此,想要國家強大穩固,民必須弱。

農民一年四季,辛苦勞作。結果產出的糧食被統治階級收走了,為了一家子的生活能夠繼續,農民不得不繼續耕作,靠天靠地靠自己。

三、疲民

讓老百姓有事可做,沒有時間和精力參與和討論國家大事,否則容易出事兒。

四、辱民

摧殘你的肉體還不夠,還要摧殘你的靈魂。

想想你一個農民,看見寶馬雕車不自慚形穢,看見美女還敢上去搭訕,徹底的打擊你,還是安心的種地吧。好好奉獻你的膝蓋吧,愚蠢的農民。

五、貧民

農民苦,農民累,農民地位低,但是不要試圖改變自己,胡思亂想。

安心的耕作你的田地吧。在這裡你是大地的統冶者,你說了算。

大地是最誠實的,永遠不會欺騙你,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也是這個道理。


奇點歷史


七師弟是政治學研究生畢業,這裡就只能顯顯醜拋轉引玉。

判斷一個政治人物的政治理念,我們應著重於其個人性質及其生活背景。

那麼我們說說德川家康,德川時期是日本的幕府統治時期,幕府統治的特徵就是日本天皇的王權旁落,而作為輔政的幕府勢力因壟斷了軍權或者軍事能力強勢從而壟斷了政治。德川主要的功績,是滅掉了豐臣式的武裝力量實現了大一統的日本群島,而豐臣秀吉,及其之後的集團,恰恰就是農民武裝。

德川的思想中體現了比較典型的士族政治理念和封建專制統治理念,這一理念與商君書中的弱民思想,不謀而合,而商君書則一直作為千百年封建專制帝王心術外用儒家內用法家的不二法則。其中,弱民思想的主要原因是,認為文化和知識素養不高的農民階層,在生活量提高或者生活比較富裕的時刻,會產生逆反心態和惰性,在政治理念的構建之中,不僅僅是商君,西方的霍布斯和馬基雅維利等思想家,也紛紛提到了這一現象。現實當中也有對照,比如美國黑人群體就相對來說會成為犯罪的高發群體,因此也產生了世界聞名的布魯克林區,哈林區等等,巴西的貧民窟,印度的貧民窟,也有相似概念。


此處德川家康提出的是統治中的概念,也就是說保持農民階層的忙碌性有利於更多的穩定,這既是他學習國內外政治思想的結果,可能也是他持續研究豐臣秀吉農民起義團體的實戰經驗,至於這樣的思想究竟如何,那麼七師弟說,思想不論對錯。


但是這一思想的侷限性,在當前,已經非常明顯了,首先是世界格局已經改變,這種改變國際關係之中叫做性質型改變,也就是說在國際結構之中,大部分已經是民主現代化國家,很少還有封建國家,即使我們知道的封建國家,大都也都是形式上的,專制國家的時代的,是一去不復返了。而且在當前的國家結構之中,國防和軍事力量都已經紛紛職業化了 ,農民階層揭竿而起進行武裝軍事起義的可能性也不高了,最多就是類似韓國或者美國式的抗議,畢竟農民的政治時間成本非常高,在務農的基礎上,沒有太多時間參與政治。


所以當前的權力階層應該考慮更多的是治理理念,尤其是類似美英法等一體化程度非常高,開放程度世界前列的國家,如何實現多民族,多文化,多族群,跨國界的有效多元治理,才是現在政治思想討論和探索的關鍵。


七師弟




看到這句話,讓我想起了商鞅在商君書中所寫的東西,他公開說:國強則民弱,民強則國弱。

商鞅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農民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是對立的,至少在零和博弈中是這樣的。也就是說,一年總的收成中,國家拿 走的太多,老百姓拿走就少;反之老百姓拿走的要多,國家拿走的就少。



可能有人會說,讀書人不會站出來反對嗎?問的很好,下邊回答你。

商鞅早就想到了這一點,他直接在秦國消滅了讀書人和商人兩個階層,只保留了農民和軍人。任何人必須做事才有東西吃,你是讀書人和商人,不想種地,好,你可以上市場上去買,不好意思,要徵重稅。最終你發現買不起了,就只有要麼去當兵,要麼去種地了。

沒有讀書人,沒有商人,就沒有人對這個規定說閒話了,天下就安寧了。



德川家康是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的第二代統治者,他的這句話在對豐臣秀吉統治日本基本上,思考的結果。

如果農民都沒東西吃,要死了,也不是什麼好事,那是要造反或者餓死的。如果農民都死了,就沒有人幹活了,那作為統治集團就沒有收益了,這不符合長期利益。如果農民造反了,就要花更多的人力物力去鎮壓,也不是好事,更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和結局。



當然如果農民吃飽了,對於統治者來說,也不是什麼好事。直接影響是農民能吃飽了,說明農民分到的東西多了,那國家分到的就少了。農民吃飽了,就不去幹更多的活了,總體國家收入就少了,那國家就不可能得到更多了。農民得到的多了,就會讓自己的子弟去讀書,去思考問題,然後農民就會懂的更多,就會認為社會不公平了,還是會造反。

總之,只有讓農民既有飯吃能又不至於餓死,對於統治者來說,就是最好的狀態。農民就會象螞蟻一樣終生忙碌,為蟻王做貢獻了。



這樣的社會狀態在日本一直到了二戰後,才有改觀。

在1895年中日甲午海戰結束後,日本因為準備戰爭,過度壓迫老百姓,日本國內爆發了多次農民起義。日本天皇都急得不行,催促快點讓清政府割地賠款,來緩和日本的國內矛盾。偏偏這時一個日本人向李鴻章開了一槍,談判只能推後了,並且最終還少賠了一部分錢,日本天皇差點沒氣死。

到了1904年俄羅斯和日本在中國東北打了起來,為了這場戰爭,老百姓上交的物資太多,生活太困難了。雖然最後日本在清政府的幫助下打勝了,但國內也餓死好多人,又爆發了農民起義。而沙皇卻表示:雖然我打輸了,但我國力還在,軍力還在,想要賠款沒門。小日本了要是不服,再打一場。日本人看了看,說還是算了,賠款不要了,更重要的是日本也打不下去了。

二戰中間,日本人民過的也是同樣的生活,德國也沒好到什麼地方。德國提出了要大炮不要黃油的口號,就是黃油是麵包的配品,代表吃飯的問題,大炮就是戰爭的工具,就是說少生產點吃的,多生產點大炮。

這就是統治階級的思路,看來在每個國家都差不太多。


新知傳習閣


這是專制人治政體下統治者的一貫手段——在專制人治政體下國家和國民是出於對立的關係:國強則民弱;民強則國弱,所以在專制人治政體下治國之道務在弱民。而弱民之道具體而言主要有兩種模式:其一是思想禁錮;其二是經濟束縛,二者相輔相成。

我們不妨想想:如果一個人連飯都吃不飽,他還會有更高的奢望嗎?不會,他只會終日為一日三餐而奔波,對他而言任何長遠的思考都是無價值的。統治者恰恰喜歡不會獨立思考的人民,因為這是最易於統治的——如果人民學會了獨立思考,就會根據自己思考的結果去評價統治者的施政,就會要求享受自己作為國民的各種權利待遇。

然而統治者又不能無限度地壓榨人民,因為當人們連飯都吃不飽時可是什麼都敢做的,這時統治者所制定的法律以及維護這套法律體系的專政暴力工具都將對人們失去威懾力。既如此,那就只能設法掏空人們的腦袋,讓他們無法自我獨立思考;另一方面雖不能掏空人們的肚子,但也不能讓他們吃得太飽,使其一直處於既吃不飽又餓不死的半飢餓狀態,這樣他們就不會有太多奢望。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自商鞅之後,東亞的封建政權都實行的是外儒內法的治國方略,日本也不例外。統治者以仁義道德的形式來實行法家的帝王心術穩定自己的政權。

商鞅真是個天才,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就是心太黑,把人當做牲畜一樣馴養和對待。商鞅最著名的理論是馭民五術: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

“讓農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訣。”德川家康的這句話深得商鞅的馭民五術的精髓,涵蓋了弱民、疲民、辱民和貧民四民主義。

貧民,德川幕府讓農民耕田織布發展生產,但又把農民大部分的收入通過稅收轉移到國家手中,僅留一些勉強能維持生存的糧食。

疲民,農民種了糧食卻被德川幕府徵走,為了養活一家大小和過上更好的生活,不得不日不出就作,日落了還不息,終日忙忙碌碌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考慮國家之事。

辱民,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看到千金小姐,達官貴人都自慚形穢,敬而遠之。

弱民,農民沒有了財產,沒有了時間精力,沒有了自尊自信,從物質和精神上失去了獨立自主的根基,不得不依賴德川幕府的恩典和教化,就像被馴養的家畜依賴主人一樣。

然而春秋時期的老子早已看透了這一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